高演村(浙江省景寧縣下轄村)

高演村(浙江省景寧縣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演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縣西南18公里,屬梧桐鄉。轄6 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208戶,784人,其中畲族78人。耕地面積749畝,林地面積17438畝。1970年開始,大片種植厚朴、杜仲、茯苓等藥材,是省、縣藥材基地,人工厚朴基地規模為全國之最。高演村位於景寧畲族自治縣南部,離縣城35.8公里,四周環山。轄高演、坑底洋、蟮堂圩、下莊、馬里坪、吳太山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高演。海拔76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演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景寧縣城西南18公里
  • 人口:784人
  • 耕地面積:749畝
簡介,村情概況,歷史文化,藥材致富,畲鄉標兵,高演村建設,景寧十大標兵,村莊文化,歷史傳說,古村風貌,

簡介

高演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西南18公里,屬梧桐鄉。轄6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208戶,784人,其中畲族78人。耕地面積749畝,林地面積17438畝。1970年開始,大片種植厚朴、杜仲、茯苓等藥材,是省、縣藥材基地,人工厚朴基地規模為全國之最。
高演村為村民委員會駐地。相傳,古代該村建有高大的戲台,經常演戲,故名。該村村容優美,屋舍儼然,頗有高山桃花園之勝。

村情概況

高演村位於景寧畲族自治縣南部,離縣城35.8公里,四周環山。轄高演、坑底洋、蟮堂圩、下莊、馬里坪、吳太山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高演。海拔760米。1928年屬高演鄉,1956年3月屬何莊鄉,1961年屬梧桐鄉。1992年,有村民219,910人。其中畲族75人,占總人口的8.24%。
明代建村 藥材致富
明永樂二十年(1422),任姓始祖從鶴溪移居至此。為高演建村之始。到民國期間,先後有陳、徐、馬、吳、何、朱、嚴、翁、商8姓和畲族藍姓人氏遷入。現村民中,任姓177戶,占總人口的81%。有耕地749畝,山林19935畝。村區有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光緒三年(1877)十月重修的環勝橋;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清風橋和建於嘉慶十八年(1813)的迥龍橋。村口有柳杉、松樹等參天古木,村容幽美,頗有高山桃源之勝。
高演村高演村
高演村山多田少,全村人均耕地0.8畝,山林18畝。村區土壤以砂質壤土和黃土為主,偏酸性,適宜於栽種厚朴、杜仲等中藥材。1970年,村黨支部根據縣農業部門對村區土壤調查的結果,作出上山整地建造厚朴基地的決定。在醫藥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在黨支部、村委會率領下上山整地,在海拔1040米的高山上投資萬元,建造基地用房280平方米。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經營方式,引進時間短、收效快的茯苓、銀花、白朮等藥材。經過幾年努力,培育厚朴苗160萬株,營建厚朴、杜仲藥材基地8500畝,生產規模為全省同品種之首,名列全國前茅。杉木基地2000畝,茶葉162畝,板栗、蠶桑基地338畝。其中:村級集體林木、藥材7245畝,占村林地總面積的41.54%。1970~1981年,整地造林,經營管理總投工11.36萬個,每年平均投入勞力1.03萬個,每個村民每年投工51.6個,1982~1992年抽調藥材林管理人員,最多時11人,最少4人,投入資金1.15萬元,投入勞力2.5萬個。厚朴於1991年開始間伐,1992年,厚朴藥材收入6.3萬元,單項人均69.2元;茯苓10萬元,單項人均100元以上。全年總收入65.57萬元,人均收入722元,比1982年提高6倍。人均口糧從25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
省級先進 畲鄉標兵
藥材基地建設,增加了村民集體積累。村先後用於電、自來水、興建校舍、大會堂、廣播、電話、簡易公路等公共福利事業資金達16.52萬元,勞力投放2.95萬個。1979~1992年新建房屋40幢,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1985~1992年計畫生育做到"無超生",達到達標要求。
高演村1979~1992年先後被評為縣級先進集體、先進單位、科技示範村、先進黨支部、黨建示範村。1985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集體。1991年6月,高演村黨支部被中共浙江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原村黨支部書記任傳浩從1954年當選村幹部以來,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曾當選為雲和縣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村黨支部副書記、大隊長任世根長年累月,20年守在藥材場上,以場為家,堅持原則做好藥材林場經營管理工作,1991年4月被評為景寧畲族自治縣"畲鄉建設十大標兵"之一。
現任村書記任振芝 ,村委會任啟蘭。
村委會駐地高演。海拔760米。

歷史文化

村尾建三座木拱廊橋。
1、回龍樓橋,建於乾隆年間(1736—1795),橋長21米,寬6米。
高演村高演村
2、環勝樓橋,建於乾隆年間(1736—1795),橋長35米,寬5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清風樓橋,建於乾隆年間(1736—1795),橋長21米,寬6米。
古人曾經留下詩文二首:
其一《高演題記》
先祖杭州來,十人九貢生;仁山育貴子,險瀑孕奇才。
其二:《無情竹》
此根無情竹, 打你書不熟;若為兒心痛,莫送此來讀。

藥材致富

明永樂二十年(1422),任姓始祖從鶴溪移居至此。為高演建村之始。到民國期間,先後有陳、徐、馬、吳、何、朱、嚴、翁、商8姓和畲族藍姓人氏遷入。現村民中,任姓177戶,占總人口的81%。有耕地749畝,山林19935畝。村區有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光緒三年(1877)十月重修的環勝橋;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清風橋和建於嘉慶十八年(1813)的迥龍橋。村口有柳杉松樹等參天古木,村容幽美,頗有高山桃源之勝。|
高演村山多田少,全村人均耕地0.8畝,山林18畝。村區土壤以砂質壤土和黃土為主,偏酸性,適宜於栽種厚朴、杜仲等中藥
材。1970年,村黨支部根據縣農業部門對村區土壤調查的結果,作出上山整地建造厚朴基地的決定。在醫藥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在黨支部、村委會率領下上山整地,在海拔1040米的高山上投資萬元,建造基地用房280平方米。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經營方式,引進時間短、收效快的茯苓、銀花、白朮等藥材。經過幾年努力,培育厚朴苗160萬株,營建厚朴、杜仲藥材基地8500畝,生產規模為全省同品種之首,名列全國前茅。杉木基地2000畝,茶葉162畝,板栗蠶桑基地338畝。其中:村級集體林木、藥材7245畝,占村林地總面積的41.54%。1970~1981年,整地造林,經營管理總投工11.36萬個,每年平均投入勞力1.03萬個,每個村民每年投工51.6個,1982~1992年抽調藥材林管理人員,最多時11人,最少4人,投入資金1.15萬元,投入勞力2.5萬個。厚朴於1991年開始間伐,1992年,厚朴藥材收入6.3萬元,單項人均69.2元;茯苓10萬元,單項人均100元以上。全年總收入65.57萬元,人均收入722元,比1982年提高6倍。人均口糧從25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
高演村高演村

畲鄉標兵

高演村建設

藥材基地建設,增加了村民集體積累。村先後用於電、自來水、興建校舍、大會堂、廣播、電話、簡易公路等公共福利事業資金達16.52萬元,勞力投放2.95萬個。1979~1992年新建房屋40幢,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1985~1992年計畫生育做到無超生,達到達標要求。
高演村1979~1992年先後被評為縣級先進集體、先進單位、科技示範村、先進黨支部、
黨建示範村。1985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集體。1991年6月,高演村黨支部被中共浙江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高演村高演村
原村黨支部書記任傳浩從1954年當選村幹部以來,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曾當選為雲和縣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村黨支部副書記任世根長年累月,20年守在藥材場上,以場為家,堅持原則做好藥材林場經營管理工作,1991年4月被評為景寧畲族自治縣畲鄉建設十大標兵之一。現任書記任華忠,1992年被中共景寧畲族自治縣委評為全縣三等功,同年被中共麗水地委評為"地區級100名優秀支部書記"之一。村委會主任任振芝為省人大代表。

景寧十大標兵

任世根,浙江省景寧縣梧桐鄉高演村人,中共黨員,原高演村幹部。從高演村一九七○冬創辦林場以來,他一直擔任林場場長。二十多年來,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他發動全村民眾,帶領全場員工,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走自我發展的路子,發展以厚朴為主的藥材生產,建成厚朴、杜仲基地8580畝。杉木基地1690畝,茶園、果園210畝,林場方圓二十多里,使昔日的貧瘠荒坡變成今天的“綠色銀行”,高演林場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高演村成為該縣村集體林場和開發農業生產先進典型。
高演村出門見山,人均耕地面積只有8分,而人均山林面積有18畝,但又多是草木寥寥的貧瘠荒山坡,生活僅僅過著單一的糧食生產,過著窮得叮噹響的日子。
一九七○初冬,在當時雲和縣醫藥公司的領導啟發和支持下,村黨支部和村生產大隊決定發動全村發展木本藥材生產,主要種植厚朴、杜仲,並提出在1000多米海拔的高山上建造林場,把近萬畝荒山建設成為藥材基地。這是一個大膽而又頗有遠見的決策!可是當時的村民思想很難統一,有的要眼前利益,有的認為沒有出產,是瞎忙……議論紛紛。
村民大會上,當時身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和村生產大隊長的任世根,在細心聽取大家的發言後說:“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種藥材沒有出息,醫藥公司的領導還會翻山越嶺跑來嗎?國家還會哪拿錢來扶持我們發展生產嗎?我們是山區,靠山吃飯,何況是為自己發而得到國家支持。這樣的好事,過去我們想也想不到,現在送上門來卻不乾?我是決心下定了,明天我第一個上山!林場一定要辦,只要大家信任,場長我來當!”他的這番鏗鏘有力,落地有聲的樸實道理,搏動了村民的心弦,他的“我第一個上山!”,象磁鐵般把民眾吸引到山上。
了解高演村林場發展史的人都說,任世根同志是一位苦幹、實幹、有經濟頭腦,會經營管理的創業者。在80年代農村生產責任制時期,一些人想分掉林場,任世根堅決頂住,他一定要堅持集體經營!
林場種植的厚朴、杜仲共有154萬株,據業務部門測算,成活率在90%以上,按1992年國家收購指導價預算,每株產值可達35—40元,林產總產值4000萬元以上。按年採伐6萬株計算,年產值210萬元,單項藥材村人均收入達2000元。
任世根在林場開辦、發展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他做出了巨大的成績。
1991年4月28日,被評為景寧縣“畲鄉建設十大標兵”之一。

村莊文化

高演村民以任姓為主,據《任氏家譜》記載,其先祖由杭州遷至景寧,明朝永樂年間,再從鶴溪鎮遷居至此,任姓家族在高演繁衍已有二十一代人了。
高演人不尚武鬥,卻歷來推崇耕讀兩途,族規詞訓中,以提倡“詩禮傳家,書香踵接”為要義,幾百年家族特色文化的薰陶洗禮,求知的欲望變成了一種執著與任性,在一代代子民的血脈里綿延相傳。自清乾隆至光緒的一百七十年中,小小的高演村,就出了貢生三十四人,以至有“十人九貢”的傳說,即高演村曾有十人同年赴溫州科考,九人考取了貢生,連挑行李的腳夫也金榜題名,因而驚動歷屆縣官進山探尋其原由。
高演村高演村

歷史傳說

高演任姓一世祖任紀為娘舅家放牛到上湖沼澤地,牛不肯回家,紀便認為這裡是福澤興旺之地,適值一風水先生路過,紀於是向他請教,風水先生囑其向舅家討取此地,掘開回龍山排水,開田起屋,將會旺一姓人家。紀按風水先生的指點去做,果然使子孫興旺發達。
高演村高演村
到了第七代的任敬成,在村口接連造了三座廊橋,“一曰環勝橋,二曰清風橋,三曰回龍橋”,
意謂以水口三關積蓄風水。環勝三橋都是木結構廊橋,現仍保存完好。環勝橋最具建築風格,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橋共三層,上層供文昌,中層供關公,下層為書塾。

古村風貌

耕讀文化耕讀文化
耕讀文化耕讀文化
廊橋文化廊橋文化
古村風貌古村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