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繼

高善繼

高善繼(1854—1894),字次浦,江西彭澤人。光緒元年(1875)舉孝廉方正,任江西弋陽縣訓導。十四年(1888)鄉試舉人,保候選五品知縣。後赴天津任縣學教諭。光緒二十年(1894),日本藉口朝鮮東學黨之亂,派兵侵犯中國,高善繼投筆從戎,入直隸通永鎮總兵吳育仁軍王仁字軍營務處幫辦。同年七月隨吳育仁乘高升號戰艦啟航增援朝鮮。在牙山附近海面遭日艦浪速號炮擊時指揮官兵英勇還擊。艦沉,與千餘官兵同時殉難。事後,光緒帝諭賜祭葬,翌年追贈道銜、世襲五品雲騎尉。

基本介紹

  • 本名:高善繼
  • 字號:字次浦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江西彭澤縣
  • 出生時間:1854年
  • 去世時間:1894年
高善繼簡介,高善繼生平,社會評價,個人名言,

高善繼簡介

高善繼,字次浦,彭澤縣黃花鄉虎廠塢高村人,清鹹豐四年(185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亥時出生。清光緒元年(1875年)舉乙亥科孝廉方正,朝考縣職,任江西弋陽縣訓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舉人,保後選一品知縣。
1894年,日本出兵朝鮮,戰局一觸即發。高善繼感到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是男兒挺身衛國之時,便去天津見李鴻章,自請投筆從戎,為國效命。之後因朝鮮形勢日趨緊張,清廷增兵朝鮮。1894年7月23日高善繼所帶的仁字軍兩營二哨,共一千一百多人,以及武器輜重蹬英籍商船高升號開往朝鮮牙山。7月25日高升號在朝鮮西海岸豐島附近遭日本炮艦攔截,高善繼所部官兵嚴詞拒絕日艦的無理要求,寧死不降;在武力面前沒有屈服,視死如歸。在當時中日兩國尚未宣戰的情況下,日艦竟悍然將高升號擊沉。船上人員除245人被附近外輪救起,其餘871人殉國。

高善繼生平

高善繼,字次浦,彭澤縣黃花鄉虎廠塢高村人,清鹹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其父高梯,字雲浦,清政府徐海兵備道,清廉有政聲,清史載入《循史傳》。清光緒元年(1875年)舉乙亥科孝廉方正,朝考縣職,任江西弋陽縣訓導。到職後他重視培養選拔品學兼優的人才,而不計其富貴貧賤,一掃縣學積弊。弋陽縣令蔡某貪贓枉法,善繼列其罪狀三十條,予以揭發。蔡某因之被革職查辦。學使陳寶琛稱讚說:“想不到冷衙門中竟有這樣熱心腸的人!”。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舉人,保候選五品知縣。光緒十八年,赴北京會試未中,後赴天津任縣教諭。
1894年,日本出兵朝鮮,戰局一觸即發。高善繼感到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是男兒挺身衛國之時,便去天津見李鴻章,自請投筆從戎,為國效命。當時,李鴻章秉承慈禧太后的意旨,希望保全和局,對日本存在幻想。高善繼因言語不合憤然辭去,又轉投直隸通永鎮總兵吳育仁幕下,被吳育仁留為仁字軍營務處幫辦。其後,朝鮮形勢日趨緊張,李鴻章決定派仁字等軍五營增援朝鮮。吳育仁派遣翼長江自康帶隊赴朝。高善繼見為國報效的時機已致便“慷慨陳辭,請赴前敵”。吳育仁為高善繼的愛國熱情所感動,命他與江自康帶隊同往。
仁字等軍五營分兩批出發:第一批,江自康自帶兩營三哨,分乘英國小商輪愛仁、飛鯨先於七月二十一日起碇;第二批,高善繼與營官駱佩德、吳炳文帶兩營二哨,乘英國商船高升號,隨後起碇。高升號是英國怡和公司的商船,原於七月二十日由上海駛抵大沽口,被李鴻章專門租來運送陸軍援朝。高善繼所帶的仁字軍兩營二哨,共一千一百多人,行營炮十四門及大量槍枝、彈藥等,於七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乘高升號開往朝鮮牙山。高升號出大沽口後,途遇中國運輸船操江號,兩船遂相伴而行。
1894年7月23日上午九時左右,當高升、操江二船駛至牙山附近海面時,適遇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尾追中國濟遠艦而來。操江管帶參將王永發見狀,急忙轉舵,向西逃避,因操江艦航速緩慢,日艦遣秋津洲號將操江俘虜。高升號船長英國人高惠悌雖感事出突然,但他“堅信該船為英國船又掛英國旗足以保護它免受一切敵對行為”。因此,仍按原航線前進,並從日艦浪速號右舷側通過。上午九點半鐘,浪速號忽然直衝高升號而來,掛出“下錨停駛”信號,並放空炮兩響,以示警告。英國船長高惠悌不敢違抗,立即遵行。浪速號駛近距高升號四百米處停下,將艦上所有的二十一門大炮都露出來,用右舷炮對準高升號船腹,並掛出第二次信號:“原地不動!不然,承擔一切後果”這時,高善繼對情況的嚴重性已經有充分的估計。他面對嚴峻的考驗,異常鎮靜,鼓勵將士說:“我輩自請殺敵而來,豈可貪生伯死?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駱、吳二營官也齊表必死的決心:“公死,我輩豈可獨生!”高善繼的這種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和沉著剛毅的堅決態度,在關鍵時刻穩定了軍心,鼓舞了士氣。
此時,情況愈益緊迫。浪速號放下一小艇向高升號駛來,日本海軍大尉人見善五郎登上高升號,要求檢查商船執照,實則窺察船上情況,並當即向英國船長提出要高升號跟浪速艦走。高惠悌卻回答說:“如果命令跟著志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在抗議下服從。”人見善五郎回艦後,浪速號上又掛出第三次信號:“立即斬斷繩纜,或者起錨,隨我前進”將士們看到信號,無不憤怒萬分,頓時人聲鼎沸,全船騷動。高善繼奔向英國船長,提出強烈抗議。因言語不通,臨時讓乘客德國人漢納根擔任翻譯,將中國將士的決心告知高惠梯;“寧願死,決不服從日本人的命令!”高惠悌還企圖勸說清軍將士向敵人投降。於是高善繼以仁字軍幫帶的身份同英國船長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船長:“抵抗是無用的,因為一顆炮彈即能在短時間內使船沉沒。”
幫帶:“我們寧死不當俘虜。”
船長:“請再考慮,投降實為上策。”
幫帶:“除非日本人同意讓高升號退回大沽口,否則拚死一戰決不投降!”
船長:“倘使你們決計要打,外國船員必須離船。”
高善繼見英國船長不予合作,便下令將他看守起來,並看管了全船的所有吊艇,不準任何人離船。高惠悌要求用信號請日艦再次派人談判,於是人見善五郎又來到高升號,懇求英國船長帶著英國船員離船,船長高惠悌對日本人說:“華人拒絕高升船當作俘虜,堅持退回大沽口。考慮到我們出發尚在和平時期,即使己宣戰,這也是個公乎合理的請求。”人見善五郎答應將意見帶給艦長東鄉平八郎。這時已是中午十二點半鐘,交涉歷時整整三個小時。
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下令掛出第四次信號,“歐洲人立刻離船!”高惠悌立即用信號回答;“中國人不準我們離船,請派一小船來。”東鄉平八郎不予理睬,於是下令升起來表示告警的紅色三角旗,並對高升號施放一顆魚雷,但未能擊中。接著,又下令六門右舷炮一齊瞄準,猛放排炮。在此危急關頭,高善繼鎮定自若,號令將士誓死抵抗。在根速舶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兩營士兵毫無畏懼,手持步槍,勇敢還擊。在高升號垂沉之際,中國將士視死如歸,奮力還擊,一直堅持到船身沉沒。高善繼與駱、吳二營官,以及千餘名士兵,其中除少數被外輪救起或鳧水獲生外,全部壯烈犧牲。

社會評價

高善繼忠骸沒入海中,邑民將其衣冠葬於其鄉虎廠塢高村之長嶺崗上(今黃花鄉新民村)。墓前巨碑刻有高善繼的殉國事跡,碑兩側刻有清慶親王奕劻為之撰寫的對聯:“旗(碑文上是旗的異體字)常(王的旗幟)特表牙山色,冠服長留幽冢香”。現仍巍然屹立,供人憑弔景仰。

個人名言

“我輩自請殺敵而來,豈可貪生怕死?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