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文物古蹟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此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一號陪冢。它不僅可以從不同側面反映高句麗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是高句麗留給人類彌足珍貴的文化、藝術寶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句麗文物古蹟
  • 出土地點:吉林省集安市
  • 館藏地點:吉林省集安市
  • 所屬年代:公元前37
歷史簡介,保護方案,

歷史簡介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夫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建國,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城)。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遷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麗政權被唐與朝鮮半島的新羅聯軍所滅。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此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一號陪冢。90年代以來,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陸續發掘了多處高句麗王城和貴族墓葬遺蹟,維修部分遭受自然損害的王陵,高句麗豐富的文化內涵,輪廓逐漸清晰,國內城與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環抱的通溝平原上,現存近7000座高句麗時代墓葬--洞溝古墓群,堪稱東北亞地區古墓群之冠。它不僅可以從不同側面反映高句麗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是高句麗留給人類彌足珍貴的文化、藝術寶庫。

保護方案

為保護這些文化遺產,中國政府於2002年在集安啟動了《高句麗王城王陵與貴族墓葬地保護規劃(2002至2020)》,劃定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兩個高句麗都城、12座王陵與好太王碑等兩處附屬建築、27座貴族墓葬的43處保護區。
在高句麗權貴的墳墓中 , 除陪葬品之外 , 常常繪有五彩繽紛的壁畫 , 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礦物顏料。同時在壁畫上還鑲嵌珍貴的夜明珠、寶石等等 , 這在中華壁畫史上也是罕見的。集安 1966 年曾有 11280座古墓 , 到 1983 年普查時 , 尚存 7627 座。高句麗壁畫主要分布在洞溝古墓群中 , 分布範圍東西長 20 公里 , 南北寬 3 公里 , 這裡還不包括距市區 20公里以外的長川一、二、四號墓。至今 , 已發現 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畫,還發現一座書法墓--墨書長文墓。
集安市高句麗文物古蹟旅遊景區在集安市文物局管理下,始建於1983年,下設集安市博物館、好太王碑(含太王陵)、將軍墳、禹山貴族墓地、丸都山城五個景區,景區總面積857679平方米。2004年7月1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