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村鎮

高林村鎮

高林村鎮,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轄鎮,為農業大鎮,地處徐水區北部,南距城區8千米,東與東史端鎮接壤,東南和南部與安肅鎮相連,西南鄰遂城鎮,西連戶木鄉,北接定興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8千米,總面積65.77平方千米。2018年末,高林村鎮戶籍總人口46846人。

清初,屬北路;清末,建高林社。1961年,建高林村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為高林村鄉。1996年,改建為高林村鎮。截至2020年6月,高林村鎮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高林村。

2013年,高林村鎮農業總產值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00元。工業生產總值38.6億元。2018年,高林村鎮有工業企業105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林村鎮
  • 行政區劃代碼:130609104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
  • 地理位置:徐水區北部
  • 面積:65.77 km
  • 下轄地區:2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高林村
  • 電話區號:0312
  • 郵政編碼:07255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冀F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體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清初,屬北路;清末,建高林社。
高林村鎮
高林村鎮在徐水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第二區。
1953年,分為申莊、高林村和南莊頭3個鄉。
1961年,建高林村人民公社。
1984年,改建為高林村鄉。
1996年,白塔鋪鄉併入。
1996年,改建為高林村鎮。

行政區劃

2013年末,高林村鎮轄高林村、高林營村、小莊村、大莊村、袁家墳村、馮莊村、侯家窯村、丁莊村、郎五莊村、翟莊村、馬莊村、申莊村 、南莊頭村、肖金營村、田村鋪村、白塔鋪村 、站里村、何莊村、麒麟店村、小辛安村、六里舖村21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高林村鎮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高林村。
高林村鎮區劃詳情
高林村
小莊村
侯家窯村
丁莊村
翟莊村
高林營村
大莊村
郎五莊村
站里村
馬莊村
田村鋪村
小辛庵村
袁家墳村
馮莊村
南莊頭村
何莊村
申莊村
白塔鋪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林村鎮地處徐水區北部,南距城區8千米,東與東史端鎮接壤,東南和南部與安肅鎮相連,西南鄰遂城鎮,西連戶木鄉,北接定興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8千米,總面積65.77平方千米。
高林村鎮

地形地貌

高林村鎮地處華北平原,屬沖積平原,地面平坦開闊。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1~23米。
高林村鎮
高林村鎮地形圖

氣候

高林村鎮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 3℃,年平均降水575毫米。

水文

高林村鎮境內萍河流經田村鋪,向東流向東史端鎮。雞爪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申莊、大莊、侯家窯、馮莊、袁家墳、白塔鋪、小辛安7個村。河流境內長度8.5千米。南水北調天津乾渠橫跨東西。

自然災害

高林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

人口

截至2013年末,高林村鎮轄區總人口456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75人,城鎮化率15.56%。總人口中,14周歲以下7003人,占15.33%;15~64周歲有34475人,占75.49%;65周歲以上的有4192人,占9.18%。另有流動人口963人。總人口中,男性24537人,占53.76%;女性22477人,占49.25%;總人口中漢族人口43529人,占總人口的95.31%;少數民族人口2141人,其中回族1433人,其餘為滿族、蒙古族等。人口出生率13.52‰,人口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長率7.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2人。
截至2017年末,高林村鎮常住總人口43825人。
截至2018年末,高林村鎮戶籍總人口46846人。

經濟

綜述

2005年,高林村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068元。
2013年,高林村鎮農業總產值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00元。工業生產總值38.6億元。
2018年,高林村鎮有工業企業105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0個。

第一產業

1984年,高林村鎮開始設施西紅柿種植,歷經30多年發展,棚室西紅柿種植已發展成為該鎮農業的主導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1992年,高林村鎮建起的西紅柿專業批發市場占地110畝,主營西紅柿,輔營大蒜、土豆、瓜果等。高林村鎮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西紅柿之鄉”稱號,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業科普示範基地”,被北京市政府定為場地掛鈎蔬菜供應基地。
2013年,高林村鎮耕地面積5.9萬畝,人均1.32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23萬噸,人均926.8千克,其中小麥1.7萬噸,玉米2.53萬噸。蔬菜主要以西紅柿為主,種植面積2.5萬畝,產量12萬噸。有華北最大西紅柿批發市場白塔鋪果品批發市場,市場年成交額8000萬元。
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2013年,生豬存欄4.5萬頭;牛存欄3100頭,羊存欄3800隻;家禽在欄52.5萬隻。畜牧業產值19864萬元。

第二產業

高林村鎮形成了以工具機加工、精密機械、市政建材為主工業經濟布局。
2013年,高林村鎮擁有工業企業236家,職工3858人。有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1家。

第三產業

2013年末,高林村鎮有郵政所1個,全年收入2.8萬元,設有1條農村投遞線路。有座機5900部,寬頻用戶3500戶,全年總收入達300萬元。

交通運輸

高林村鎮境內有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榮烏高速公路津保城際鐵路橫跨東西。
2013年,高林村鎮境內共有鐵道橋涵5座。有保定至徐水的62路公車,通往縣城的4路公車及北京至保定的621長途車。
高林村鎮
高林村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末,高林村鎮有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53人;國小7所,在校學生2200人,專任教師13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國中在校學生890人,專任教師61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體育事業

2013年末,高林村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8%。

文化事業

2013年末,高林村鎮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1處,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8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90人。

醫療衛生

2013年末,高林村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0個;有床位40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1名,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萬人次。21個村村民全部參加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7%。

基礎設施

2013年末,有高林村鎮供電所1處,全年用電2527.61萬千瓦時。

社會保障

2013年末,高林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戶。人數13人,支出26520元,月人均170元。醫療教助80人次,教助資金18.4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際戶數764戶,人數1029人,支出55萬元,月人均6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萬元。

歷史文化

高林村鎮因鎮政府駐高林村得名。

地方特產

徐水漕河驢肉火燒,為圓形火燒,是徐水區特色小吃,也是高林村鎮地方小吃。火燒為一種麵食,一般為死面(死面為未經發酵的麵粉)做成,將其在餅鐺里烙熟後,架在灶頭裡烘烤,使其外焦里嫩,趁熱用刀劈開,加入熟驢肉,還可加入辣椒和香菜。驢肉湯加澱粉熬制的燜子,也可夾入火燒佐食。
據史料記載,驢肉火燒在清康熙年間便已聞名於世,起源於明代徐水區漕河鎮,那時是以馬肉火燒的形態出現的。
明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開始著手削藩。燕王朱棣對削藩心存不滿,便以尊祖訓、誅“奸臣”為名正式起兵造反。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所率的部隊跟李景隆所率的建文帝軍在河北保定雄縣的白溝河展開了一場大戰。燕王軍被建文帝軍打敗,被迫引軍退到了徐水。糧草被毀,軍中廚師把烹製馬肉夾在火燒中送給燕王食用,戰士得以飽腹,並最終取得了白溝河之戰的勝利。在朱棣稱帝世道太平之後,徐水漕河當地人開始效仿朱棣,殺馬做馬肉火燒。一直到清代,因為康熙皇帝重農桑,禁止屠戮牛馬,人們便以驢肉替代,驢肉火燒從此誕生。

榮譽稱號

2005年,高林村鎮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先進鄉鎮”稱號,被評為全國文明生態村鎮創建先進集體。
2019年12月24日,高林村鎮麒麟店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