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照射

體外照射

人體收到的輻射分為外部輻射和內部輻射兩種。

體外照射是由體外輻射源輻射引起的,區別於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引起的內照射。外照射分為兩類,一是低劑量率、小劑量水平下的持續照射,二是中、高劑量率、大劑量水平下的短時間照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外照射
  • 外文名:External irradiation
  • 要點:體外輻射源
  • 歸屬學科:核能
  • 危害:破壞細胞
  • 主要成分:γ射線
核輻射,體外輻射,輻射危害,外照射急性全身照射的輻射效應,0~0.25Sv劑量當量,0.25~1Sv劑量當量,1~2S劑量當量,2~3Sv劑量當量,3~6Sv劑量當量,6Sv以上劑量當量,外照射防護,

核輻射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核非電離輻射兩類,在核領域中的輻射防護專指電離輻射防護。電離輻射進入或穿過物質會產生電離作用,形成離子,或者使原子的能量增加成為“受激原子”或“自由基”,產生物理作用,化學作用或生物作用。

體外輻射

人體收到的輻射分為外部輻射和內部輻射兩種。外部輻射主要是由體外輻射源發出的γ射線引起的,α粒子、β粒子的源只要不是非常接近人體表面,幾乎不會引起人體損傷。內部輻射則是由各種方式進入人體內的粒子、射線或中子的源引起的。
人體所受的輻射,主要是由天然輻射源引起的,由人工輻射源引起的輻射所占比例很小。外照射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低劑量率、小劑量水平下的短時間照射。二是中、高劑量率、大劑量水平下的短時間照射。中、高劑量率的全身照射的危害最大,但對過量的小劑量照射對人體引起的慢性損傷和晚期效應要引起注意。

輻射危害

輻射引起電離和分子激發而破壞各種分子,從而破壞人體的細胞而造成傷害,這就是輻射的生物效應。輻射對於其他生物體也有類似的危害。輻射會使人體組織細胞的功能、代謝活動和分裂繁殖能力受損。當輻射達到一定劑量時,會引起細胞死亡、或者細胞內DNA分子變化或染色體畸變,從而引起細胞變異。

外照射急性全身照射的輻射效應

0~0.25Sv劑量當量

沒有可察覺的臨床效應。

0.25~1Sv劑量當量

短暫地出現輕微的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可從事一般性工作,未必有遠期效應。

1~2S劑量當量

噁心疲乏,接受1.25Sv的人可出現嘔吐。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而且恢復緩慢。

2~3Sv劑量當量

第一天出現噁心嘔吐。假愈期兩周或者更長些。假愈期未出現食慾減退、周身不適、咽喉炎、出血斑、腹瀉和消瘦。除非外源感染,一般在3個月後恢復健康。

3~6Sv劑量當量

最初幾小時出現噁心嘔吐。假愈期僅一周左右。第二周出現脫毛、食慾減退、周身不適、發燒。第二周有出血、出血斑點、口腔和咽喉炎、腹瀉和消瘦。某些人死於第2~6周,接受4.5Sv劑量當量的死亡率約為50%。存活著半年後恢復。

6Sv以上劑量當量

最初幾小時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假愈期很短。約一周末出現腹瀉、出血、紫癜、口腔和咽喉炎、高燒和消瘦。幾乎100%死亡。

外照射防護

對於體外照射的防護,可採用距離防護、時間防護和禁止防護三種方法,即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控制受照射的時間和採用禁止來對輻射進行防護。距離防護是既簡單又有效的防護方法,因為人體所受的劑量與其和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