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

骨痹屬於五體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擾人體筋骨關節,閉阻經脈氣血,出現肢體沉重、關節劇痛,甚至發生肢體拘攣屈曲,或強直畸形者謂之骨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發於周圍關節者以女性居多。發於中樞關節者以青年男性居多。本病與痛痹、歷節、痛風、熱痹、鶴膝風、尫痹等的某些證型可能有所交錯,如果出現關節劇痛、肢節拘攣屈曲、強直畸形者均可列入本病範疇。本病與腎痹的關係甚為密切,可以是腎痹的初期或中期的發展階段。

骨痹語出《素問·痹論》。指氣血不足,寒濕之邪傷於骨髓的病症。主要症狀為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難舉。

現代醫學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關節炎、大骨節病、多發性骨髓瘤、痛風等病種出現骨痹的主症時,可參考骨痹辨治。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bone bi-disease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青年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骨,關節
  • 常見病因:風寒濕邪內搏於骨
  • 常見症狀:骨節疼痛,四肢沉重難舉,有麻冷感。或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難舉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風寒濕邪內搏於骨所致骨節疼痛,肢體沉重,多因骨髓空虛,致邪氣乘隙侵襲。《素問·長刺節論》:“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
骨痹不都屬於始發病證,故其病因病機較為複雜。《張氏醫通》和《類證治裁》均提到:“骨痹,即寒痹、痛痹也。”這種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寒痹、痛痹的疼痛症狀都很劇烈,容易演變為肢躇筋縮、肢節廢用的骨痹。其他如歷節、痛風、鶴膝風等亦有類似情況。骨痹的外因並不只限於感受寒邪,六淫之邪皆可致病。至於感邪的誘因可以多種多樣,或飲酒當風,或水濕侵漬,或露宿乘涼,或淋雨遠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不勝枚舉。

臨床表現

證見骨節疼痛,四肢沉重難舉,有麻冷感。或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難舉。甚至其證痛苦切心,四肢攣急,關節浮腫。
骨痹在《內經》早有記載,但不夠系統。後世醫籍雖有論及骨痹者,但均缺乏對病因病機以及辨證論治等方面較為詳盡的論述。本病症情較為嚴重,容易致殘。
根據古代醫家對骨痹證候的描述,骨痹的臨床表現大致有以下的特點:
1.關節或肌肉疼痛劇烈;關節浮腫,甚則變形。
2.肢體酸脹重著;肢體僵硬,屈曲難伸。
3.汗出煩心。

診斷

針對歷節、痛風、尫痹、鶴膝風等病的某些證候與骨痹相似之點,可參考以下內容作出診斷。
1.病史
(1)發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傷史。
(2)有長時間的腰背部僵硬疼痛或四肢大小關節的腫痛史。
2.全身症狀
(1)全身乏力、沉重酸脹。
(2)低熱或怕風冷。
(3)多汗、心煩。
3.關節症狀
(1)腰背或四肢大小關節固定性劇烈疼痛。
(2)四肢大小關節腫脹,或有積液。
(3)關節屈曲難伸,或有僵直、畸形。

辨證施治

1.風寒濕痹證
(1)證候四肢關節疼痛,或有腫脹,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晝輕夜重,怕風冷,陰雨天易加重,肢體酸脹沉重。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緊。以關節疼痛、肢體酸脹沉重、怕風冷、陰雨天易加重為辨證要點。
(2)治則散寒除濕,祛風通絡。
(3)主方薏苡仁湯加減。
(4)方藥薏苡仁、川芎、當歸、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制川烏(先煎)、川牛膝。
如關節腫脹或有積液,可加茯苓、澤瀉、車前草;如上肢痛甚加細辛、片薑黃;下肢痛甚加松節、鑽地風;如服藥後有咽乾、咽痛等症出現,可酌加麥冬、生地、玄參。
2.濕熱蘊結證
(1)證候關節紅腫,灼熱焮痛,或有積液,或有水腫,肢節屈伸不利,身熱不揚,汗出煩心,口苦黏膩,食欲不振,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以關節紅腫熱痛、口苦黏膩、納呆、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2)治則清熱解毒,祛風利濕。
(3)主方除濕解毒湯合羌活勝濕湯加減。
(4)方藥生薏米、土茯苓、山梔子、金銀花、連翹、川牛膝、木通、羌活、獨活、防風、川芎。
如發熱、關節紅腫明顯者加黃柏、板藍根;如關節積液或有浮腫者加車前草、澤瀉、防己;如關節僵硬、疼痛劇烈者加炮山甲、全蠍、白花蛇。
3.肝腎虧損證
(1)證候腰尻疼痛,上連項背,下達髖膝,僵硬拘緊,轉側不利,俯仰艱難。腹股之間,牽動則痛,或有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舌尖紅,苔白少津,脈象沉細或細數。以腰髖疼痛,脊柱僵硬拘緊,腹股之間牽動則痛為辨證要點。
(2)治則補益肝腎,活血通絡。
(3)主方大補元煎合身痛逐瘀湯加減。
(4)方藥熟地黃、葛根、羌活、杜仲、枸杞子、秦艽、土鱉蟲、桃仁、紅花、乳香、川牛膝。
如有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腰髖灼痛者,加金銀花、丹皮、知母;熟地黃改用生地黃:如惡寒、肢冷,得熱痛減,加桂枝、川椒、熟附子。
4.痰瘀互結證
(1)證候關節疼痛腫脹明顯,甚則變形,難以屈伸轉動,動則痛劇,或寒或熱,寒熱錯雜,全身乏力,兩手時有震顫,四肢常有抽動。舌質紫暗,或有淤斑,苔多白膩,脈象沉細或澀。以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全身乏力、動則痛劇、難以屈伸、舌質紫暗為辨證要點。
(2)治則補益氣血,化痰破瘀。
(3)主方趁痛散合聖愈湯加減。
(4)方藥黃芪、黨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制乳香、制沒藥、炮山甲、土鱉蟲、白芥子、全蠍(研沖)。
關節紅腫疼痛或有低熱者加金銀花、板藍根、虎杖;關節冷痛,得熱痛減者加桂枝、川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