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體賦

騷體賦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展而成的,形式上屬於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一種不得幫閒的牢騷,代表作是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騷體賦
  • 創作年代:西漢初年
  • 作品出處:《吊屈原賦》《鵩鳥賦》等
  • 文學體裁:漢賦
  • 作者:賈誼
  • 來源:楚辭
基本信息,代表人物,特徵,文學史上的地位,發展階段,

基本信息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展而成的,形式上屬於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一種不得幫閒的牢騷。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其他代表作品有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這種賦在內容上側重於詠物抒情,且多抒發哀怨之情,近於《離騷》的情調。在形式上也與楚辭接近,常用帶有“兮”字的語句。另外,過去有人總結過,“騷”調以虛字為句腰,腰上一字與句末一字平仄相異為諧調,平仄相同為拗調;《九歌》以“兮”字為句腰,句調諧拗亦同。騷體可以稱詩,亦可以指賦。漢以後署名蔡琰的騷體《悲憤詩》後半部分,韓愈的《復志賦》,柳宗元的《懲咎賦》、《閔生賦》等均可歸入騷體類。

代表人物

騷體主要作家:屈原宋玉蔡琰。代表作品有《九歌》、《離騷》等。

特徵

較之屈原以前的詩歌形式,騷體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創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摻進了五言、七言的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的長句句式。這是對四言體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騷體”不拘於古詩的章法,放縱自己的思緒,或陳述,或悲吟,或呼告,有發端,有展開,也有迴環照應,脈絡又是極其分明的。
三是體制上的擴展。屈原以前的詩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數十行的短章。而他的《離騷》則長達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長篇體制。

文學史上的地位

前承《楚辭》,吸收了其句式和“兮”字,後啟漢大賦,有散文化的傾向。如賈誼的《鵩鳥賦

發展階段

漢代騷體賦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作品善於運用比興,情感節律與語言節律相與抑揚,還有著較為明顯的楚辭痕跡;武帝時代,騷體賦揉進了三、四言句式,淮南小山招隱士》句式參差不齊,形象詭異,情景奇特,是其代表;西漢中期以後,騷體賦逐漸定型,嚴忌的《哀時命》,東方朔的《七諫》,王褒的《九懷》等是典範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