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蹄雞

駝蹄雞

駝蹄雞,即鴕鳥。鴕鳥,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類,特徵為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分二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駝蹄雞
  • 拉丁學名:Struthio camelus
  • 別稱:鴕鳥
  • 二名法:鴕鳥
  • :鳥綱 
  • :鴕鳥目
  • :鴕鳥科
  • :鴕鳥
  • 分布區域:非洲東部沙漠及草原地帶
詞義,基本信息,特徵,棲息地區,外貌特徵,生活習性,繁衍後代,

詞義

解釋: 1.亦作"駝蹄雞"。 2.即鴕鳥。

基本信息

學名:鴕鳥
英文名:Ostrich (非洲鴕鳥)Emu(澳洲鴕鳥)
中文名:鴕鳥(tuó niǎo)
鴕鳥: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鴕鳥) 。

特徵

特徵: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有二趾,是現代世界上存活著的鳥類中最大的鳥,高可達3米,頸長,頭小,脖子長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飛,腿長,腳有力,善於行走和奔跑。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棲息地區

分布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部分地區,產於非洲和美洲。

外貌特徵

鴕鳥是現存體形最大不能飛行的鳥類,產於非洲。屬鴕鳥目(Struth-ioniformes)鴕鳥科(Struthionidae)。雄鳥高約2.75米,重達155公斤。頸長几乎占身體長的一半,雌鳥稍小。鴕鳥卵是現代最大的卵。雄鳥體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鳥大部褐色。頭和頸的大部分淡紅至淺藍;稍有絨羽:頭小,喙短而稍寬;眼大,褐色具濃黑色睫毛。它們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帶。群居,日行性。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米,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能跳躍達3.5米。以植物的莖、葉、種子、果實及昆蟲、蠕蟲、小型鳥類和爬行動物等為食。

生活習性

鴕鳥常結成5~50隻一群生活,常與食草動物相伴。鴕鳥用強有力的腿(僅有兩趾,主要的趾發達幾乎成為蹄)逃避敵人,受驚時速度每小時可達65公里。若被逼於絕境,腳踢對手。
鴕鳥主要以植物為食,沒有水也能生活很長時間。雄鳥互相爭奪3~5隻雌鳥,發出吼叫和滋滋聲。中世紀騎士喜用鴕鳥羽毛裝飾頭盔。鴕鳥皮可制柔軟、細緻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國南部、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鴕鳥養殖場,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行業衰退。鴕鳥經訓練後可供乘騎及駕單座兩輪車。鴕鳥對豢養條件不容易適應,可活50年。鴕鳥是不能飛行鳥類的典型。各地的鴕鳥在皮膚顏色、體形大小和卵的特徵方面稍有差別,以前認為,這是不同的種,其實只是鴕鳥的亞種。
繁殖期旱季,有求偶爭鬥,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淺坑為巢,每產10~13卵,孵化期約42天,約3歲性成熟,壽命約60年。北京動物園1954年開始飼養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繁衍後代

本目鴕形目僅1科──鴕鳥科,1種──鴕鳥。體重可達135千克,體高近3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後肢粗壯有力,足僅2趾(第3、4趾),適於奔走。胸骨不具龍骨突,無尾綜骨和尾脂腺。雄鳥具交配器。
有時幾隻雌性鴕鳥的卵產在一起,孵化時雄性夜間,雌性白天輪流值班。卵很大,承受能力很強。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隻鴕鳥匯聚成一群活動。它們還常用沙土和礫石將蛋覆蓋,以保持一定溫度。在孵化末期,親鳥會將一些蛋推滾到窩邊緣,有利於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雛鳥很快就能隨親鳥四處遊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