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草果

馬關草果

馬關草果,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馬關草果種植區地域屬滇東南岩溶山區,該區域主要以紅壤、黃壤和棕壤為主。pH值在5.5—7.8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2.2%之間,呈中性至微鹼性,森林覆蓋率為土地總面積的54%,適宜草果種植。馬關草果乾果呈紡錘形,果皮為棕褐色,果長2—4.3厘米,平均單果重為3克左右,果皮堅韌,有明顯的豎形皺紋,基部有果柄,內含有多粒多面形種子。種子集結成團,氣芳香,味辛、辣。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馬關草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關草果
  • 產地名稱: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品質特點:果大、肉厚籽多、味清香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198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9月1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馬關草果乾果呈紡錘形,果皮為棕褐色,果長2—4.3厘米,平均單果重為3克左右,果皮堅韌,有明顯的豎形皺紋,基部有果柄,內含有多粒多面形種子。種子集結成團,氣芳香,味辛、辣。

營養價值

馬關草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果實中內含醇溶抽提物≥4.05%、揮髮油≥1.13%及微量元素。揮髮油中的主要成分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葉素(1,8-cineole),ρ-聚傘花烴(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
馬關草果馬關草果

產地環境

土壤情況

馬關草果種植區地域屬滇東南岩溶山區,該區域主要以紅壤、黃壤和棕壤為主。pH值在5.5—7.8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2.2%之間,呈中性至微鹼性,森林覆蓋率為土地總面積的54%,適宜草果種植。

水文情況

境內水域水資源十分豐富,呈西北向東南流向,屬紅河水系,具體主要幹流有盤龍河、八布河、南利河、迷湖河和那么果河。河流總水域面積為13112平方千米,可利用養殖水面積為15208畝,占河流總水面面積的0.08%。

氣候情況

草果種植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氣溫日變化大,年變化小;霜期短,無霜期長,氣溫的垂直差異大於水平差異。
光照:種植區地處低緯高原,北回歸線橫貫全境,終年太陽高角度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和透射率強。因此,年輻射量較大,光質較好。光譜中,紅橙光和蘭紫光多,有利於作物光合作用,種植區的四個縣(市)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440.2—2015.9小時之間,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19小時,占全年可照時間的38.75%。
溫濕度:種植區熱能資源較豐富,年積溫6262.4℃,年平均氣溫17.1℃,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2.55℃,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13.7℃。年相對濕度為75%,無霜期311天左右。夜間涼爽,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草果植株養分積累。
降水量:種植區年平均降水量1000—1900毫米,常年平均降水量1175.3毫米。乾濕季節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
馬關草果馬關草果

歷史淵源

馬關草果栽培歷史悠久,據文山州志記載,馬關草果始種於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2001年,文山州馬關縣被譽為“中國草果之鄉”。
近年來,文山州委、政府為進一步加快馬關縣草果產業的發展,按照“科學規劃,因勢利導,重點培育,集中連片”的原則,調整種植業結構,把馬關草果產業作為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培育。
馬關草果馬關草果

生產情況

文山州馬關縣人民政府已專門成立了“馬關縣草果研究所”,按照“行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協會”的發展模式,形成小農戶、大基地,小規模、大群體的生產經營格局,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提高草果產業的現代化水平。
2013年,馬關草果總面積2209.27平方千米。種植總面積2萬公頃,年產量0.3萬噸(乾果)。馬關草果現已銷往西北、東北、華東、中南諸多省份,出口至東南亞各國。
馬關草果馬關草果

產品榮譽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馬關草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馬關草果馬關草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馬關草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麻栗坡縣西疇縣和文山市3縣1市共32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4°32′00″—106°20′00″,北緯23°10′00″—24°10′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草果屬陰性植物,須在背陰的闊葉林下種植。產區地處雲南省級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內,森林植被保護較好,區域內無“三廢”污染排放,產區土壤肥沃,熟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保證草果有充足的養分維持正常生長。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綱要”(試行)的要求。
(2)草果的主要栽培技術:
①草果育苗繁殖技術:
草果的繁殖有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法。大面積栽培草果主要是採用種子育苗繁殖。為培育壯苗,使其達到速生、穩產、高產的目的,必須嚴格做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A、采果和選種:選擇株齡在6—10年生,生長旺盛、結果多、無損傷的植株上的種子。種子應選擇老熟,皮鮮紅或紫紅色、光澤好、果大、籽粒飽滿、無破損、無病症的果實。
B、苗圃地的選擇:草果生長的條件要求海拔在1000—1800米之間,鬱閉度在0.5—0.7之間腐殖質深厚的森林黃壤、棕壤的陰坡上,土壤濕潤,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作苗圃地。
C、整地播種:深耕細碎施足底肥後於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份播種。播種時按5—6厘米間距開溝,株距2厘米播種後覆土,畝播種量7.5—10千克。
D、苗期管理:確保土壤濕潤及時除去雜草,當苗高約10厘米時進行間苗。
E、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種苗高達45厘米左右時進行移栽,移栽最佳時間為5—7月。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和保證質量,按株行距1.5米×2米,挖塘規格為長80×寬80×深40厘米,每塘栽植2—3苗。要使苗木根系在塘中自然舒展,回填土後用腳踩壓,使根系與土壤密切結合,澆透定根水。
②草果園的管理:
A、草果幼齡期的管理(即種苗移栽以後的1—3年):草果在幼齡時期,每年應進行三次除草。第一次在雨季來臨以前進行,以保證植株在雨季時有充足的水分吸收,發現死苗缺塘及時補栽。第二次可在7—8月進行,這段時間由於氣溫高,雨量充足,植株和雜草都生長旺盛,要及時地除去林內雜草,第三次宜在冬季11—12月結合追施磷鉀肥和草木灰進行除草。
B、草果成齡期的管理:成齡期草果分株生長較快,撫育管理應根據環境條件和植株生長情況進行除草、施肥、培土、調整蔭蔽度等。撫育管理每年進行三次。第一次在3—4月進行,這段時間正是草果開花季節,為了防止雜草爭水爭肥以及枯枝落葉捂蓋花穗,影響草果開花和昆蟲傳粉,要及時清除周圍雜草和植株下部的枯枝落葉。第二次應在7—8月進行,主要是除去雜草,使養分集中,促進果實壯大、籽粒飽滿。第三次應在10—11月收果後進行,在清除雜草的同時,將當年枯、殘、病莖稈砍去,以便改善林內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花、葉芽的分化。
③草果的施肥與培土:草果林地的施肥培土分為幼齡期和成齡期施肥培土。這兩個時段的施肥都顯得十分重要。幼齡期施肥培土在定植後至開花前(約3年)。視幼苗生長情況,在冬季適當增施些磷鉀肥或草木灰,以增強植株的抗寒能力。瘦薄貧瘠的土壤,須勤施、薄施農家肥、化肥等作為養分補充。草果成齡期施肥培土,在11—12月草果採收後進行,把老植株砍除後,每叢施腐熟乾細農家肥1.5千克,鈣鎂磷0.5千克,腐殖土3—5千克,拌勻後直接撒施於草果叢下。
④病、蟲、草鼠害防治:防治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兼用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主要措施是:
一是農業措施:
A、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品種定期輪換,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B、嚴格執行草果種植技術規程,確保合理的種植密度、種植環境和管理技術。
二是生物措施:通過選擇對天敵為害小的無農藥殘留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等措施,保護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
三是化學防治措施:我州草果種植病蟲害較少,危害相對較重的主要病蟲草鼠害分別是:
A、草果病害主要是草果立枯病、花腐、果腐病、葉斑病等。防治措施:a、確保良好的坡地種植;b、播種前搞好土壤消毒;c、在開花初期,可噴0.5%波爾多液保護花序,病重區可連噴2—3次,每次間隔7—10天;d、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石灰進行土壤消毒。
B、草果主要蟲害是斑蛾、蝗蟲等。防治方法:a、人工捕捉和發現卵塊時燒毀;b、藥劑防治。3—4月幼蟲多在花苞上活動,花苞未開放前,用巴丹50%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有效濃度500ppm),於花苞處均勻噴霧。
C、草果的草害。防治措施:加強草果園地的除草,用刀鋤把草剷出撒於草果苗旁,讓草腐為肥,培肥草果。
⑤適時採收烘烤分級包裝:當草果由鮮紅轉為紫紅色,種仁表面棕褐色,嚼之有濃烈的辛辣味時採收進行烘烤。草果為統裝商品,分級包裝後上市。包裝材料清潔衛生,無毒、無異味,註明品種、產地、商標及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後進行銷售。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 香辛料類》(NY5323—2006)的規定,馬關草果質量標準按照《無公害食品 香辛料類》(NY5323—2006)執行。

專用標誌使用

(1)分級:按照《無公害食品 香辛料類》(NY5323—2006)分級,根據大小、形狀、色澤、果實好壞等進行分級(一、二、三級)分裝。
(2)包裝:包裝材料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相關要求執行。包裝規格:50克/袋;
(4)標誌:嚴格遵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標註制度。
(2)貯存:貯存應選擇陰涼乾燥處,溫度28℃以下,相對濕度65—70%為宜。堆放在專用的倉庫,庫內要保持清潔衛生,無異味,不得與有毒、有害、易揮發物品混堆混放,不得直接接觸地面或靠牆,並注意防鼠、防潮、防火。禁止露天存放。
(3)運輸:裝卸時要防止重壓,運輸工具應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易揮發物品混裝混運,嚴禁日曬、雨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