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彝族苗族鄉

位於金沙縣西北部,東與太平鄉相依,南與大方縣果瓦鄉毗鄰,西與畢節市龍場營鎮隔河相望,北以水邊河的遇仙橋與清池鎮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路彝族苗族鄉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
  • 政府駐地:鼓場街道辦事處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1809
  • 地理位置: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東部
  • 車牌代碼:貴F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社會事業,經濟概況,

地理位置

馬路彝族苗族鄉,簡稱馬路鄉,位於金沙縣西北部,東與太平鄉相依,南與大方縣果瓦鄉毗鄰,西與畢節市龍場營鎮隔河相望,北以水邊河的遇仙橋與清池鎮相連,鄉政府所在地路河村距縣城99公里
馬路彝族苗族鄉

歷史沿革

鄉境元代屬永寧安撫使司領地;明代屬永寧宣慰使司領地;清代,先屬永寧軍糧府敘永廳所轄,乾隆元年(1736年)劃歸貴州省黔西州所轄,編入平定里第二甲(馬路、契默、鑄鐘3片區)、第三甲(保全片區);民國30年(1941年)劃歸金沙縣後並為九華鄉,繼改為太平鄉,解放後,1953年建馬路、契默、鑄鐘、保全4鄉,錄屬清池區;1958年,契默、馬路、鑄鐘3鄉合併為東方紅人民公社,保全與陽波(清池鎮內片區)成立安陽人民公社;1963年,契默、馬路、鑄鐘、保全分別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區,公社改鄉;1992年“建並撤”時,以上4鄉合建為馬路彝族苗族鄉。

地理環境

全鄉地理位置為東經105°47′34″-105°55′00″,北緯27°34′08″-27°42′55″,國土總面積為84.07平方公里。有耕地14734畝,其中:田1872畝,土12862畝。有小岩、龍山、清坪、大丫、鑄鐘、木落、高潮、金聯、桶井、發寨、路河、西牛、金龍、金舟、新田、納尾、興隆17個行政村,68個村民組。總人口1403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41人,占總人口的98.60%;非農業人口196人,占總人口的1.40%;少數民族人口3367人,占總人口的23.90%。居住著漢、彝、苗、白、仡佬5個民族。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苗族人口較多,為新建鄉民族。
境內,山屬烏蒙山脈蘆竹山支脈,以低中山地為主,岩石以碳酸岩類為主,碎屑岩類次之,岩溶地貌發育;水屬赤水河水系,水邊河、臥牛河環繞,還有溪溝20餘條,均南北走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最低處清平村遇仙寨490米,最高處新田如榔樹1322米,路河村高727米。相對高差大,多陡坡山地,氣候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比較齊全;森林面積37830畝,森林覆蓋率30%;荒山草坡15100畝,牧草種類較多,發展畜牧業有較好前景;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4.2℃,年降雨量874毫米,無霜期280天,年均日照時數980%小時,自然資源豐富,適宜農業生產的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大豆、馬鈴薯;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野生植物有天麻、香菇、五蓓子及其他中草藥材。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硫、鉛、鋅、錳等,其中:煙煤+無煙煤儲量達5000萬噸,發熱量7000大卡以上,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社會事業

交通、通訊、水、電設施得到加強。完成了清(池)龍(場營)公路段改造,新修了發(寨)坪(子頭)和路(河)納(尾)鄉村斷頭公路,總長度達25公里。目前有8個村通公路,北連田坎,東接石場,西通畢節、大方、四川的交通運輸網路已形成,對於搞活地方經濟,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全鄉有60%的人口用上了自來水,實現了村村通電;鄉駐地開通了程控電話。文教、衛生、廣播電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鄉共有學校11所,其中:國中1所,國小10所,有教職工184人,在校學生24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建立鄉村圖書室3個,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得到加強,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8個,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鄉;有地面衛星接收站、點12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85%以上。小集鎮建設有所發展,有60多戶村民在路河集貿市規劃區建房。

經濟概況

馬路鄉是一個經濟落後的民族地方。1992年建制後,尤自“九五”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鄉黨委、政府組織和領導全鄉各族人民,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結合本鄉實際,大搞科技興農,大辦鄉鎮企業,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較快的發展。2000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930萬元;鄉企總產值1000萬元;糧食總產量4564噸;財政收入29.60萬元;農民人均糧食33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795元。大多數農民解決了溫飽,實現了糧食增收、農業增效、財稅增長、農民增收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