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薩喬

馬薩喬

馬薩喬 (Masaccio,1401—1428)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先驅者。被稱為”現實主義開荒者“。他的壁畫是人文主義一個最早的里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的畫家,在他的畫中首次引入了滅點

1422年加入聖路加工會(正統的畫家行會),1428年秋卒於羅馬。原名托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Tommaso di ser Giovanni di Mone Cassai)馬薩喬是其綽號,他作風懶散,除了藝術,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性格放蕩不羈,但在藝術上很受同行們的器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薩喬
  • 外文名:Masaccio
  • 別名:托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聖喬瓦尼·瓦爾達諾
  • 出生日期:公元1401年12月21日
  • 逝世日期:公元1428年秋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
    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
  • 代表作品:《納稅銀》《聖母瑪利亞》《聖三位一體像》《聖母子與聖安娜》
人物生平,代表畫作,禮拜堂壁畫與《三位一體》祭壇畫,《納稅銀》,《聖母瑪利亞》,《聖三位一體像》,《聖母子與聖安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馬薩喬的父親在馬薩喬五歲那年就去世了。馬薩喬的母親不久就改嫁給一個上了年紀的殷實藥劑師。不過馬薩喬並沒有隨母親跟過去,他和他的弟弟喬瓦尼(後來也成為畫家)堅持住在自己家裡。他出身清貧,藝術師承不明,但在21歲時已獲準加入畫師行會。
馬薩喬早期作品著重寫實,畫中人物具有明顯的雕塑感,代表作是1961年發現的聖焦韋納萊教堂祭壇畫《聖母子與諸聖徒》,對了解他早期創作極有幫助。此畫表現聖母樸實粗壯有如農婦,嬰孩耶穌作吮吸手指的天真情態,和當時流行的宗教畫完全異趣,說明馬薩喬著重寫實的特色;畫中人物體態具有明顯的雕像塑形感。其他作品還有1425—1428年為佛羅倫斯幾個教堂繪製的壁畫,如《聖三位一體》、《納稅銀》等。畫面樸實無華,人物堅定沉著,顯示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此後他與多納太羅和F·布魯內萊斯基友誼甚篤,3人皆為15世紀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1428年馬薩喬離開佛羅倫斯前往羅馬,不久就傳來他死去的訊息。這位年輕的畫家年僅27歲。馬薩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他是最早在畫面上自由地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的優秀畫家,他的繪畫技法成為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代表畫作

禮拜堂壁畫與《三位一體》祭壇畫

馬薩喬的代表作為佛羅倫斯卡爾米內教堂的布蘭卡奇禮拜堂壁畫(1425~1428)、聖瑪麗亞諾韋拉教堂的《三位一體祭壇畫(約1427),以及為比薩的卡爾米內教堂作的一組多屏祭壇畫(1426,分藏於倫敦、柏林、那不勒斯等地)。
《逐出伊甸園》《逐出伊甸園》
布蘭卡奇禮拜堂壁畫最初由畫家馬索利諾繪製,馬薩喬後來參與協作(他倆時常合作),其間馬索利諾一度赴匈牙利作畫,因此有幾幅完全出自馬薩喬一人之手。這些壁畫雖仍為宗教題材,卻以合乎科學法則的寫實手法表現,人物堅定沉著、樸實無華,洋溢著人文主義精神。如《納稅銀》,表現羅馬稅吏向耶穌收稅的故事,畫面以中央的基督及其門人群像為主,全面透視焦點集中於基督頭部,光線和禮拜堂視窗進光方向一致,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富於真實感的效果。
《三位一體》祭壇畫則以極為傑出的建築背景的透視表現著稱,人物描繪除發揮馬薩喬固有的雄渾樸實風格而外,還注意了三角形構圖的穩定,被認為是其最成熟的作品。馬薩喬通過這些作品顯示了文藝復興繪畫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對日後影響極大。他雖由於過早去世無直傳弟子,但整個15世紀佛羅倫斯畫派皆承襲他的傳統,盛讚布蘭卡奇禮拜堂為所有藝術大師之學校。

《納稅銀》

新約》故事說:耶穌帶門徒布道,路經一個關卡,收稅人上前攔住他們的去路,要收他們的丁稅,耶穌問彼得“你說我是誰?”彼得答“你是基督”(即上帝的兒子),耶穌說既然是上帝的兒子就不能交丁稅,但不交稅是不能過關的,於是吩咐彼得到池塘里去捕魚,說魚口裡有一塊銀幣可作稅錢,於是彼得入塘捕魚得銀交於收稅人。這副畫上以連環的形式描繪了三個情節:阻攔、捉魚及交付丁稅。 這個宗教故事完全被畫家描繪成真實的世俗場面,畫中人都是畫家同時代的普通百姓,他們按自己身份和所處的地位,被恰當地安置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符合空間透視法則,具有深遠感,人物被塑造得莊嚴而厚重,結構明確而清晰。瓦薩利說:“馬薩喬使他的畫中的人物腳踏實地、穩固地站立在土地上。”馬薩喬首先注意到光對於表現物體的作用,使畫中物象充滿了光線與空氣;而通過光與空氣的描繪,使畫面上的人物與環境產生距離的感覺。馬薩喬的藝術探索,為現實主義藝術創作奠定了基礎。
《納稅銀》《納稅銀》

《聖母瑪利亞》

《聖母子》雙腿仍處於襁褓之中的聖嬰在同母親對話,他抓住母親的手,尋找一種安全感;母親的手輕輕地抱著他,像是托抱著一個“思想”,一個沒有重量但又嬌嫩的極其珍貴的包裹。畫中聖母的右手伸向男孩的脖子,輕輕地移動像念珠般的小項鍊,從這個小項鍊上垂下一個紅珊瑚的小分支,暗示耶穌為拯救人類的罪孽而奉獻出來的鮮血。聖母的頭巾和藍色披風上的明顯而柔和的皺紋,也加強了人物在空間中的立體感。以奪目的金色為背景是對不確定的空間的故意抽象,以突出人物的整體性,使襯托輪廓的衣褶更加鮮明。同時,聖子的頭部限制在一個受保護的、封閉的角落中,使他在那裡接受母親的如此全神貫注的溫柔,這樣的描繪把一個刻板的虔誠形象變為栩栩如生的畫中人的形象。
《聖母子》《聖母子》

《聖三位一體像》

馬薩喬原名托馬索·喬瓦尼·迪莫內·卡薩伊教士,他的藝術生涯是在十五世紀初佛羅倫斯熾熱的革新氣氛中開始的。最初他以比他年長、而且已有名氣的馬索利諾·達帕尼卡萊的合作為起點,在他年輕的時候就被介紹到後者的畫坊里學習繪畫藝術,最後以在羅馬為教皇們服務而告終。他的活動像掠過當時藝術界的一道閃電,1422年他已經是“醫藥行會”的成員,這個團體除了那些真正行醫的醫生和包裝藥品的商人以外,還包括一些需要顏料的畫家。這些畫家向藥店購買顏料,而藥店不僅進口、銷售顏料,有時還加工一些顏料。如果說有些顏料是以礦物為基礎的話,那么另一些顏料則是從植物中提取而成的有機物質。他的第一幅可確定的獨立完成的作品是1422年所作的多折祭壇畫,今天仍保存在阿雷佐附近的卡西亞的聖喬韋納萊小教堂里。
《三位一體》《三位一體》

《聖母子與聖安娜》

烏斐濟美術館保存的是他的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娜》(即畫有聖安娜和她的女兒聖母瑪麗亞以及聖子耶穌的那幅畫),那幅畫是從聖安布羅喬教堂來到佛羅倫斯的,有關評論認為,從那幅畫中可以根據創造立體效果的明暗處理手法或塑造人物的“造型”的手法,區別出哪些是馬薩喬本人所畫,哪些出自馬索利諾(約1383-1440年?)之手。他在一生中都幾乎同馬索利諾一起工作,無論在佛羅倫斯的卡爾米內大教堂內為費利切·布蘭卡奇繪連環壁畫(1425-1427年),還是在羅馬的聖克萊門特的最後工作階段都是如此。

人物評價

由於他的生命短暫,單獨完成的作品很少,其中首先就是這幅現在已被拆開的多折祭壇畫。正如十六世紀藝術史所指出的那樣,他作為西方藝術語言的革新者的影響使他處於不可超越的重要地位。才華橫溢的博納羅蒂·米開朗琪羅本人,年輕時就臨摹了馬薩喬在卡爾米內教堂畫的人物,並為我們留下了一幅至今能看到的珍貴素描。而這幅為卡西尼紅衣主教個人供奉而繪製的小木板畫,其背面可以看到帶彩色和兵器圖案、上面還有一頂紅衣主教帽子的家族紋章,這幅畫應當是作於授予這位高級教士顯要職位的同一時間,即大約在1426年5月26日左右。在畫面構圖和母子關係的處理上,作品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敘述體場面的影響,如聖家庭(聖朱塞佩、聖母和聖子)逃亡埃及場面的影響。實際上,這樣充滿人性化對話形象的創作,在義大利藝術史上還是沒有先例的。
正如盧恰諾·貝洛西所指出的,羅貝爾托·隆吉在評論這幅小畫時,認為它表現出巨大的智慧,與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1377-1446年)的藝術活動相一致,飽含著難以企及的人性的“慈愛”。這幅畫之所以成為藝術家的傑作之一,實際上在於這位藝術家善於集中處理經常反覆出現的肖像題材,使畫中的人物能夠得到很好的個性化解讀。
馬薩喬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著很深遠的影響,首先將哥德式藝術的理想化方向扭轉到反映現實方向來,他生動的運用了透視法,力爭真實的反應實際場景,表現自然和人類的真實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