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莊戰鼓

1949年10月1日,藁城戰鼓四大流派之一的馬莊鼓會,曾應邀參加了開國大典,其戰鼓風采被永遠定格在開國慶典新聞紀錄影片的鏡頭之中。1953年,馬莊鼓隊參加河北省民間藝術表演賽獲錦旗一面,每個隊員獲獎牌一枚。1959年,馬莊鼓隊又赴京參加建國十周年大慶表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莊戰鼓
  • 時間:1949年10月1日
  • 屬於藁城戰鼓四大流派
  • 成就:參加了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戰鼓擺脫了封建迷信的束縛,成為重大節日慶典活動的重要表演項目,廣泛流傳。戰鼓演出形式分“走隊”和“扎場”。走隊通常是會頭舉旗在前,鼓跋居中,大鼓車壓後,在車上站立三人,擊鼓者在鼓後,大鈸分立左右,邊行邊擊。會頭髮出指令便停止行進,做扎場表演。
扎場有多種形式。一種是舞饒者站立成一圈,大鼓、大鈸在圈外,舞者相對而舞,大鼓、大鈸敲擊助威。另一種是舞者站成二隊或四隊,大鼓、大鈸站在一端,此時的舞動整齊、統一。再一種是大鼓、大鑼在中央,舞鈸者分四面或八方,在大鼓聲中,以各種姿態敲擊、舞蹈。還有一種水平很高的表演,舞者站立在四個方位,相距20米。舞動起來不時將鈸向對方拋去,又相互接住,叫做“撇鈸”。此時,大鈸在空中似金盤飛舞,相當壯觀。因舞者大都有武
戰鼓動作幅度大,力度強,舞鈸隊員講究跳躍、翻滾、閃、展、挪、騰,形成了“龍騰虎躍”、“鋪天蓋地”的氣勢和獨特的表演風格。其舞姿剽悍壯烈,聲震魂魄,具有濃郁的燕趙古風。進入80年代,對戰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在鼓譜套路、服裝、規模及表演形式上均有突破,使之成為一種日臻完善的民間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