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祿

馬祿

馬祿(1895—1947),字福山,回族,祖籍青海省化隆縣。年輕時曾參加哥老會,後投身於馬步青馬步芳兄弟部下,為其征戰效勞,深得器重。1937年,率騎兵暫編第一師二旅奔赴抗日前線,在山西、河南一帶奇襲日軍,戰果輝煌;1938年,晉升為暫編騎兵第二師師長,駐守陝西的北同官、洛川、耀縣等地國共分界線上,與八路軍和平相處,還經常向解放區軍民接濟糧食、彈藥、軍用物資等,並派代表到延安進行友誼聯繫,謁見中央領導。毛澤東曾將繡有“抗日英雄’’四個字的一面錦旗贈給馬祿。1947年因病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祿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青海省化隆縣卡力崗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抗擊日寇
人物生平,個人履歷,個人業績,修築享堂峽公路,創辦四渠回民國小,修建鰲塔渠,興修了水磨,

人物生平

在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上,產生過不少這樣的顯赫人物。他們一方面從地主階級利益和自己的政治地位出發,對封建統治階級忠心耿耿,竭心盡力,對人民的反抗則殘暴鎮壓,不遺餘力;另一方面,從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出發,對外國侵略者又能挺身而出,堅決抵抗。馬祿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代表。
馬祿自小參加哥老會,結識紅幫哥老會首領王英,早期活躍於內蒙古綏遠一帶。後到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部下,由傳令兵至班長、排長、連長,扶搖直上,直至團長、旅長、師長等要職,成為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

個人履歷

早在1935年,蔣介石得悉工農紅軍要北上抗日的訊息後,急電駐武威騎兵第五師師長馬步青,令其準備堵擊,並電令青海馬步芳調遣軍隊,配合騎五師堵擊紅軍西進。據此,馬步青派所屬騎兵第一旅(馬祿任旅長);騎兵第二旅(韓起錄任旅長)和步兵旅(祁明山任旅長),由騎五師參謀長馬廷祥任前線指揮官,先行開赴甘肅靖遠縣,防守沿河各要隘。1936年秋,紅軍北上到達甘肅省靖遠縣境內集結,渡黃河進入河西地區,馬祿作為馬步青騎五師主力部下,幾乎是無役不與。馬部採取騎兵窮追的作戰方法,使西進紅軍沒有休整時間,甚至連吃飯、休息的時間也難得。儘管如此,紅軍仍將馬部擊敗於靖遠吳家川,並在一條山擊斃其前線指揮官馬廷祥。騎五師殘部退縮武威後,和青海馬步芳派出的軍隊會合,商討了作戰計畫,將騎五師馬祿、韓起錄兩個騎兵旅劃歸馬步芳部下馬元海指揮,開赴永昌、古浪等地繼續圍剿紅軍。馬祿還參加了臨澤倪家營子的圍攻,使大批西進紅軍慘遭殺害。但在倪家營子馬祿部魏珍團俘獲紅三十軍參謀長黃鵠顯將軍後,馬魏二人秘而不宣,以禮相待,二十多天后,他們給黃提供便服,秘密放行,回歸延安。此事被馬步青知道後,對馬祿嚴厲斥責,最後也不了了之。戰後他將俘獲的兩百多名紅軍官兵編人自己的部隊,有的還授予排長、軍醫等職務。以後這些紅軍戰士隨馬祿部東赴抗日前線,駐防洛川時,大部分回歸延安。
“七七”事變後,由於全國抗日運動的高漲,在各族各界民眾的大聲疾呼下,蔣介石命騎兵暫編第一師由馬步芳的族叔馬彪任師長,開赴抗日前線。馬祿為該師第二旅旅長,馬秉忠為第三旅旅長。馬祿在永登編制就緒後,提前於8月上旬出發。到達蘭州時,甘肅省主席賀耀祖和各族各界民眾在東教場舉行歡迎和歡送大會,極大地鼓舞了馬祿部的士氣。他們以抗日保國為己任的英勇氣概,又受到沿途民眾的稱讚。兵至定西後,馬祿得悉第一旅旅長馬元祥要在大操場處決六名逃兵的訊息後,親率所屬團、營長到大操場,向馬元祥下跪求情說:地方鄉親送子弟抗日,尕娃們遠離家鄉,有了錯要教育嘛!日本人的面還沒見,先殺自己人使不得,看在我們二旅的面情上,叫尕娃們到抗日前線立功贖罪。馬元祥接受了馬祿勸告,對六名士兵鞭杖處理。
馬祿率第二旅先行到達鹹陽,即派出部分騎兵小分隊,由潼關北渡黃河,至晉南的芮城一帶,奇襲駐運城的日軍,保衛了潼關的安全。接著又奉命剿西荊公路龍駒寨一帶由日本浪人和漢奸參加的白蓮教匪徒,將千餘匪徒全部消滅。1938年7月,馬祿旅奉調赴開封以東的蘭封、商丘地區堵擊西犯的日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後又奉令退守鄭州以西待命。不料叛徒帶著日偽軍千餘人,偷渡黃河,侵占了河防的七八個村寨,企圖奪取洛陽。馬祿旅和另外一個旅向侵犯之敵展開進攻,擊斃日軍三四百人·、偽軍近千人,收復各村寨。1939年春,馬祿部由鄭州調往陝西耀縣後,武威馬步青騎五軍給馬祿增補兩個旅,組成暫編騎兵第二師,馬祿為師長,駐守北同官(今銅川)等地。這個時期,馬祿與八路軍和平相處,為八路軍接濟糧食、彈藥,還先後熱情接待了途經駐地返回延安的朱德、秦邦憲、林彪、賀龍等八路軍領導。1940年馬祿部奉命開赴綏德駐防,兵至鄜縣東西茹子村時,被駐守該地的八路軍阻擋。為避免衝突,八路軍領導機關派出郭化若同志在洛川交口河與馬祿談判。郭化若向馬祿遞交周恩來信函一封,說因河西往事,要馬祿改道延川去綏德。經過談判,馬祿接受了八路軍建議,並派中校參謀白慕真攜函去延安晉見毛澤東。馬祿信函大意是:我部奉命赴綏德,純為防禦日寇,對八路軍無敵意,河西往事已成歷史,今願團結抗日,為免卻衝突,接受貴軍建議,決定改道前往等。在白慕真赴延安期間,馬祿報請西安戰區司令蔣鼎文批准,取消開赴綏德的命令。白慕真離延安時,毛澤東親筆題寫“抗日英雄”錦旗一面,贈送馬祿,成為馬祿歷史中光輝的一頁。馬祿部與八路軍的友好往來,受到蔣介石的懷疑,曾派員到馬祿部視察。不久,馬步芳便解除馬祿騎二師師長職務。
早在民國19年(1930年),在馬祿任職旅長期間,就看中了永登縣大通河西岸綠樹成蔭,山川明秀的四渠村,並著手進行了經營,解職後的馬祿便在這裡安下家。享有種種特權的馬祿,住進四渠村後,修建了一座四院的公館,包括大小樓房四座,房屋108間,馬棚40間,草房20間。同時廣置田園和生產工具,擁有水地400多畝,皮車20多輛,鐵輪大車15輛,騾馬100多頭,犏牛、奶牛20多頭,使用長工20多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地主。他對當地農民除實行地租剝削外,還用名目繁多的方法侵掠農民財物。他甚至自造“東起大河沿,西至臥虎坪,南至大冰溝,北至龍王溝”的土地契約,把農民的大片土地掠為已有。

個人業績

修築享堂峽公路

享堂峽位於窯街之南,距四渠不遠,為四渠通往海石灣及青海的必經之地。這裡峰巒壁立,石山陡峭,山下是洶湧澎湃的大通河。山上是崎嶇坎坷小路,僅容單人通過,尤其是石碣子、閻王砭、獅子頭等處,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粉身碎骨。馬祿於1935年捐資動員人民劈山開石,修建起這條15公里長的簡易公路,不僅人畜可以安然通過,且可通行大車,便利了八寶川的交通。為此,當地人民在路口豎有“流芳百世,福山修”的石碑一塊。馬祿為了便利四渠的水上交通,還在流經四渠的大通河上購置了渡船一隻,使東西兩岸暢通無阻。

創辦四渠回民國小

四渠多回民,文化教育素不發達,馬祿於1931年主持修建起四渠初級國小,有教室4座,當年有教員2人,學生有100多人,其中回民學生20多人,該校為每個學生縫製校服一套。這所學校是八寶川最早興辦的回民學校,至今仍然存在。

修建鰲塔渠

為了發展四渠村農業生產,馬祿大力興辦水利事業。原有水渠是清朝時修建的,渠首地勢較高,以後大通河河床下降,河水引不進來。馬祿將原渠改線重建,到主卜為止,全長12公里,於1938年完工通水,將四渠及其附近的土地變為水澆地,共可灌溉4000多畝。

興修了水磨

四渠盛產糧食,以往這裡農民在糧食收穫後,只是用石磨加:1人推畜拉,很不方便。馬祿占用鰲塔地主高全二的河灘地,修了一座水磨。
五、興建清真寺。馬祿針對四渠附近多回民的特點,先後在四渠和七里村興修了兩座清真寺,便利了當地回民的宗教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