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中國古代軍隊祭祀的先牧之神)

馬祖(中國古代軍隊祭祀的先牧之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祖,即的祖先,中國古代軍隊中祭祀的保護軍馬的馬神,歷朝歷代對馬的祭祀歷史悠久,馬作為一種動物,在中國古代受到享受祭祀的地位,這和它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在生產、運輸、軍事上極為重要的作用密不可分。所以,自古以來,馬神就受到歷代帝王和百姓共同的祭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祖
  • 別稱:司馬馬祖先牧
  • 職責:保佑軍馬
  • 所處時代先秦時期
歷史記載,基本簡介,

歷史記載

西周時期的《周禮·夏官·司馬》載:“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頌馬攻特;秋祭馬社,臧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
唐朝時期的《通典·禮六十六》載:“軍禮,其儀二十有三。一、親征類於上帝。二、宜於太社。三、告於太廟。四、禡於所征之地。五、軷於國門。六、告所過山川。七、宣露布。八、勞軍將。九、講武。十、田狩。十一、射宮。十二、觀射。十三、遣將出征宜於太社。十四、遣將告太廟。十五、遣將告齊太公廟。十六、祀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馬社。十九、祭馬步。二十、合朔伐鼓。二十一、合朔諸州伐鼓。二十二、大儺。二十三、諸州縣儺。”
明朝時期的《大明會典·卷九十三》:“京都祀典,按職掌載南京十一廟、皆在雞鳴山之陽。後增漢壽亭候。又於都城增京都太倉天妃、凡三廟。今先京師諸廟、而在南京者、以類列焉。﹍﹍﹍司馬馬祖先牧神廟,國初築壇於南京後湖並祀,今立廟如之,每歲二八月中旬擇日、遣太僕寺官祭。”

基本簡介

馬作為一種動物,在中國古代受到享受祭祀的地位,這和它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在生產、運輸、軍事上極為重要的作用密不可分。所以,自古以來,馬神就受到皇家和百姓共同的祭拜。
在歷史上首先為“耕戰之必備”,中國古代對馬的祟奉與祭祀起源很早。《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載,早在周代官方就規定了春夏秋冬四季祭祀馬神的制度,隋朝強化了這種制度。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設壇祭馬祖。唐朝延續以四時祭馬神。宋代制度以馬祖等馬神祭典為國家小祀。北方遼代亦有馬神祭典,遼聖宗統和十六年(998年)五月,定製祭白馬神。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築壇於後湖祭祀馬祖、先牧、馬社、馬步諸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下令在蓮花池興建馬神祠,由官方禮儀祭祀。
皇家祭馬,主要有兩種場合:一是祭祀禮儀之馬,即皇帝的御馬。二是軍隊出征前和得勝還朝後隆重的祭馬活動。
在中國古代,軍隊出征前要舉行軍禮。古代朝廷祭禮,分為五種:一曰吉禮,二曰嘉禮,三曰賓禮,四曰軍禮,五曰凶禮,禮儀十分繁瑣。出征前對馬的祭祀,就屬於軍禮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征前後,軍禮共有二十三項程式:最主要的有祈禱上帝、告祭太廟祖先、告祭社稷壇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祭祀馬神儀式,被稱作“禡牙”。這種祭祀禮儀,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詩經·大雅·皇矣》中就有相關的詩句。
出徵得勝還朝,在軍禮的二十三項程式中,涉及馬神祭祀的有四項:十六祀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馬社、十九祭馬步。這四項祭祀,不僅出征回來要隆重舉行,而且是一種常規祭祀。每年四季對馬的“四祭”,是從遙遠的古代一代一代傳承而來的。《周禮·夏官·司馬》載:“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頌馬攻特;秋祭馬社,臧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馬的“四祭”和馬的繁育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春天要祭祀馬的祖先,即馬神。所謂執駒,就是把小馬駒從馬群中分離出來,以免仲春交配季節被雄馬所傷,同時讓馬駒脫離母馬,改由人工飼養。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馬二歲為駒,三歲為朓。”意思是馬兩歲前是小馬駒,三歲就發育完全叫做成馬了。
夏天祭祀先牧神。先牧是最早養馬的人。工特,就是去除頑劣的馬,保留優良的馬。
秋天祭祀馬社神,馬社是最早乘馬的人。臧仆,是對駕馭車馬的馭手進行選擇和訓練。
冬天祭祀馬步神。馬步神是馬害之神,祭祀它,目的是防止馬受到傷害,能多存活,多長成優良的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