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富

馬生富

馬生富(1880~1944),字潤田,雅號馬幫子,山西大同人,回族,近代古玩鑑賞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生富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
  • 出生地:山西
家庭背景,人物簡介,

家庭背景

馬生富 馬生富的父親馬壯早年曾在清綠營軍中任職,駐紮太原。後因不滿官場中爾虞我詐、窮奢極欲的行為,特別是對清政府昏庸無能、腐敗墮落、賣國求榮的罪惡行徑深惡痛絕,老人憤然辭去軍職,棄官為庶,攜帶家眷返回故里大同。

人物簡介

一日,馬壯在街頭看到一位操南方口音,衣著破爛不整的少年,在街巷中同過往行人哀求討告。他駐足查問,原來是一位來自浙江溫州,背井離鄉出來逃水災的孤兒。孩子骨瘦如柴,十分可憐。眼見此景,老人毫不猶豫地將其領回家裡,給他飽飽的吃了一頓,又為其更衣洗臉,並徵求小孩意願,是否樂意留下來給他做義子。落荒而來的少年遇此好心人倍覺溫馨,頓時百感交集,感激的淚水奪眶湧出。
這個小小少年,當時剛滿十一歲。後來,家中給他取名馬生富。因其從小多受磨難,很是懂事,一雙小手十分勤快,眼中有活幹啥象啥,故而很討家人的歡心和鐘愛。十五歲時,被養父送至一家鐵匠爐幫火學藝。少小的種種經歷,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知恩圖報的秉性,也養成了勤勞善良、急公好義、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美德。
馬家曾世代在軍界為官,馬壯棄職後光景雖不如前,但家中收藏有不少古玩字畫,馬生富閒來常常撫弄,逐漸對這些玩意兒產生了興趣。後經行家不斷指點,對民間古董玉器、書畫墨寶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18歲時,他開始獨闖江湖,嘗試著做起了古玩生意。他學一行愛一行,刻苦用功,不恥下問,很快便成為遠近聞名的古董新秀。
清末民初得馬生富先生清末民初得馬生富先生
清末民初,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一些國立、省立博物館相繼籌建,這些文物收藏部門都敞開大門,大量收集流失到民間的零散珍貴文物。馬生富聞訊立即行動起來,他首先把自己家中祖傳的一些古玩字畫,拿到北平等地探路。博物收藏部門看到後,給以很高評價並有償收藏。
有了本金的馬生富走上了專業道路。他經常不斷地奔波於城鎮街巷,不辭辛苦地往返與長城內外,數年時間,他蒐集到不計其數的秦磚漢瓦、珠寶玉器,其中不乏大量奇珍異寶。馬生富將所有文物全數有償轉讓給國家成立的博物館院,為搶救和保護散失在民間的珍貴歷史文物,補充國家博物館的藏品,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清末民初的古玩市場比較混亂,一些前清封贈的沒落遺老及家道中落的紈絝子弟,往往把祖傳的古董隨意拿出去當賣。馬生富經常奉勸他們要珍惜自己的寶貝,防止中華國寶落入外國投機商人及不法之徒手中。為了搶救珍貴文物,有時他寧肯出高價收買,也不讓珍寶流向不明之處。同時,他與文物收藏部門頻繁往來,也與當時的一些國寶大師有了深交。一旦聞聽哪裡有稀世珍寶,即便是路途遙遙也要親自去看一看,欣賞一番,若自己本錢不足無法收買時,則要寫信告知博物館的好友,請他們設法保護起來。
那時,馬生富一年中頻繁往返於大同北平之間,曾有八個大年是獨自在北平度過的。生意最興隆的時期,馬生富曾把4萬塊現大洋存入了袁世凱開設的北洋銀行(他認為中國人開設的官辦銀行比較可靠)。他還從北平購買回當時大同地區的第一輛腳踏車和第一件羊絨大氅。
當年,因馬生富經常走街串巷敲鑼擺鼓,有機會結識到一些仁人志士和江湖好漢。如李國華、馬得功、馬有才、李官亭等,並與其互結至交兄弟。在他們遇有急難之時,無不是鼎力相助。因之,“馬幫子”的雅號,也就是這樣被三鄉五里的鄉親們給傳開了。其中,馬老的一些義舉還在街巷中被傳為美談。民國初年,從宣化來大同和宋世傑等人一起參加辛亥革命的反清義士李氏父女(回族)遭毒手後,身首異處慘不忍睹。礙於當時反動氣焰十分囂張,許多人怕事不敢近前。而馬老置自己性命於不顧,冒死前去為回族遇難弟兄收屍,並東拼西湊、跑里跑外,籌得錢項物品,為烈士們料理了後事。此舉曾被人們廣為傳頌。
馬老的言行,潛移默化般地給後代們樹立了榜樣。且因他經常往來各碼頭商埠,見多識廣、眼界開闊,常常把外面接觸到的新事物、新思想,帶回到家中講給孩子們聽,有些深邃的道理他還巧妙地寓於簡單的故事情節之中。受他的教導和影響,孩子們從小就立下了“為人民、國家、社會,就是犧牲了個人,能予社會有萬分之一的利益也不枉此一生。”(摘自馬仲《劣痕·卷十四》)的誓言和壯志。他的長子、被史學界譽為大同“五四運動中衝鋒陷陣的馬仲”(化名趙革非、馬革非,《山西革命英烈》、《黨史文匯》、《文史月刊》均有傳)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大同及綏蒙地區早期的學生運動領袖、革命活動家,晉綏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1947年犧牲;次子馬元是晉綏黨的地下工作者169號;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女兒馬玉梅獻身祖國教育事業大半生,是當年大同地區極少的回族知識女性、知名人士(《大同文史資料·第二輯》和《雁北婦女志》有介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