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鄉

馬王鄉

四川省南部縣馬王鄉位於南部縣、西充縣、順慶區交界處,屬南部縣西南邊陲,距縣城37.5公里.海拔高度:390米。與之相鄰的鄉鎮:東鄰河壩,西靠大堰,南接大林、龍桂,北連東壩。地貌以淺丘陵為主,多沙性土壤和紅土壤;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全鄉幅員面積22.63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102個社,總人口7726人(2017),水果、糧油、家禽家畜養殖、勞務輸出是該鄉的四項支柱產業,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蔬菜、海椒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王鄉
  • 外文名稱:MaWang Town
  • 別名:馬鞍場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部縣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325 
  • 地理位置:位於南部縣、西充縣、順慶區交界處
  • 面積:22.63平方千米 
  • 人口:7726人(2017) 
  • 機場:南充高坪機場
  • 火車站:南充北站 南部站
  • 車牌代碼:川R
鄉鎮簡介,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收入情況,旅遊開發,基礎建設,招商引資,文明新村,脆香甜柚,馬王皮影,摩崖造像,人口數據,

鄉鎮簡介

水果以脆香甜柚而著稱,是馬王鄉的“國優”水果,全年出欄生豬1.1萬頭,養殖家禽26萬多隻,養殖業是該鄉逢勃興起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年勞務輸出4500人,創收3000萬元以上,截止2008年底,全年農業總產值2862萬元,糧食生產6736噸;2008年,新發展長效產業(蠶桑產業和工業原料林),計畫落實新栽桑3500畝,速生樹2500畝。全鄉有鄉衛生院1所,村設醫療服務站9個;有鄉完小1所,村國小4所;有敬老院1所,名勝古蹟“摩崖造像”一處,文化特色以“馬王皮影”著稱。全鄉完成農網改造12個,村社通車裡程83公里,安裝程控電話688門,行動電話980部,家用電腦上網38部,建有移動通訊站1處;場鎮建設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有1500人,集市貿易活躍;森林覆蓋達47%;全鄉基層組織健全,共有1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327個。
地圖位置

文化教育

2004年全鄉在校師生1700餘人,鄉內國小13所,中心校1所,社會力量辦學6所,教師59人,其中18人獲得中高級職稱。全鄉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100%。2004年,全鄉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20人,向高中輸送學生56人,鄉政府被縣委、縣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集體。
馬王鄉馬王鄉

醫療衛生

全鄉現有中心文化站一個,可容納700人影劇院一座,綜合娛樂場所9處,現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9個,醫療點12個,醫護人員23人。

收入情況

以市場為需求,對農民工進行專門的技能與法律知識培訓,共輸出民工4095人,實現收入1720元。“雙擁”“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全鄉五保老人75人,支付瞻養費75000元,15人享受低保,復員退休軍人90人,民政救濟物資及款項均足額發放,折合人民幣總計17萬元。有354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計生工作目標考核被縣委政府評為一等獎,人口持續負增長,計生率達到96.47%,“三結合”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完成率達到100%。武裝民兵工作走在全縣前列,徵兵工作圓滿完成任務,被縣委、縣府、縣武裝部評為徵兵工作先進集體。糧食直補,退耕還林等政策不折不扣兌現給農民。
馬王鄉馬王鄉

旅遊開發

觀音山摩岩石刻夫子洞造像子清道光十四年七月,是孺、佛、道三教文化的融合石刻,是南充市、南部縣文物保護單位,並緊鄰馬王皮影何家班的起源地。鄉黨委、政府積極開發旅遊資源,招商招資25萬元,開發夫子洞旅遊,馬王場觀音山公路改造已於九月份啟動。夫子洞被東壩區委納入“上乘寺—大堰庫區—夫子洞”風景旅遊環線,馬王皮影於8月份被CCTV—4《走遍中國——南充篇》欄目組採訪,為宣傳馬王起了一定作用。
正在建的公路正在建的公路

基礎建設

2004年全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0萬元,其中用於整頓供水渠系的病險工程、防治小二型水庫大壩的白蟻危害用了16萬元,竣工於八月份的東馬公路整改投資180萬元。東(壩)馬(王)公路是全鄉出入境的交通要道,關係全鄉經濟發展的大局,整個改造工程完成山石搬運3000餘立方(其中片石840m3,人頭石2500m3,沙夾石5250m3,破口料2150m3,油麵料800 m3,安砌涵管65m,疏通水溝1000餘m,保坎條石2000m3,鋪油86噸)。2009年,從鄉上到觀音山摩岩石刻的鄉村公路開建並完工。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工作初見成效。由趙全通投資150萬元的馬王國小學生公寓已投入使用,春苗國小教學樓、鄉幼教基地已建成使用。場鎮街道硬化及自來水飲用工程已於九月份啟動。土地流轉更加規範。全鄉共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00畝,培養80畝以上大戶2戶,30畝大戶以上大戶8戶,水產養殖80畝以上大戶2 戶,組建了農業技術、水果種植、小家禽養殖等三個農業協會。

文明新村

真井寺村是地處西充、河壩、馬王三地交界之處,地偏村遠,鄉黨委政府根據六村地理、經濟、人文等特點,與六村“兩委”提出“興場鎮、促發展”的新村構想,2003年九月完成選址與規化,截止2004底,一期工程(占地42畝,修建17個口面,平整街道40餘米)的新村雛形初步完成,現在新村建設有2個村衛生站、2個豬肉市場,商鋪若干,平時農村客運中,有到李家、河壩、馬王的班車,新村建設村委人員:蔣秋明、吉天城、張來文(已故)等。

脆香甜柚

脆香甜柚因味美香甜,水份適中,可口而得名,從栽植到掛果的生長周期是6—9年,單株掛果20—40個,每個約重2.5—3.7斤左右,單株產量最高可達148斤,該水果曾五次榮獲全國優質水果金獎,兩次榮獲國際金、銀獎。是馬王地方特色經濟,是適應馬王鄉土質深厚肥沃的果樹品種之一。
脆香甜柚果實脆香甜柚果實
脆香甜柚樹苗在1986年由黨委政府從蒼溪縣引進3.5萬株,經過良繁選優的培育後,在任家岩、東林寺、桂花橋、向家咀、玉皇廟等村集中規劃栽植。在1991年與1992年間,鄉黨委政府又陸續引進約10萬株在魯家廟、真井寺、岳家溝、高家坡、觀音山、寶馬井、宋家寨等村規化集中種植,全鄉約共引進13.5萬株。在兩次引進中,鄉上委派果樹站具體負責技術服務和管理。1989年馬王脆香甜柚被評為部優產品,馬王被評為國優果品基地。1993年8月,馬王鄉脆香甜柚果品公司成立,在各村設定專門的果技員。果品公司成立後,在南部縣境內和南充、西充、儀隴等地輸出脆香甜柚種苗200萬株。1994—1998年是馬王脆香甜柚的高產期,1998年馬王鄉被中共南充市、南充市人民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建設果品基地。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脆香甜柚裂果的缺陷日益突出,自1999年過後各村均開始砍伐脆香甜。2002年春季,鄉黨委、政府在縣果樹站的支持指導下,採取“三集中”的方式,共耗資3萬餘元以江永香柚高換嫁接2.3萬株,解決了脆香甜裂果的問題。尚有東林寺二社、向家咀村五社、魯家廟村二社、寶馬井村一社、三社、四社在加強管護,致力於發展,馬王脆香甜柚將以更新的發展勢頭為馬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馬王皮影

馬王皮影發源於馬王鄉觀音山村,始創於清雍正年間,遠今已有350餘年歷史。從始創人何應貴到何正同已傳了七代。馬王皮影人物造型吸收了臉譜、剪紙藝術和渭南燈影等特點,人物個性鮮明,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皮影雕刻精細,人物造型生動,線條清晰流暢,色彩鮮艷協調,構圖完整統一。
馬王皮影表演藝術十分精湛,一人表演11種樂器,二人操縱所有人物。表演中能把各種不同的人物,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通過螢幕表演得淋漓盡致,各種情景逼真,各種樂器與音樂合諧配合,使人如臨其境,最佳劇目《借妻》、《九江河》、《穆桂英掛帥》、《轅門斬子》等表演使人叫絕。
馬王鄉曾先後被南充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廳授予“特色文化之鄉”“先進文化鄉鎮”等光榮稱號。並成立了南部縣馬王鄉皮影戲社。馬王皮影已被《神州之魂》《中華文庫》《南部縣誌》《南部風光》等書納入記載。在2004年8月中央電視台CCTV—4《走遍中國》—南充篇成功採訪馬王皮影,馬王皮影在馬王文化的發展中將再顯風采。

摩崖造像

觀音山摩崖造像位於馬王鄉觀音山村,為一處融儒、佛、道三教造像為一體的摩崖石窟,刻鑿於清朝道光十四年七月,造像各具神態,形象生動,集中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民間宗教信仰和雕刻繪畫藝術,展現了清代石窟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先後被列為縣、市文化保護單位,就其規模、保存情況在川北都是少有的。
觀音山摩岩石刻觀音山摩岩石刻
石窟保存完整,分三殿。主殿正面並排為文殊、老君、如來、孔子和白衣觀音。左右兩壁分為上中下三層,分別是十二誅天、二十四星宿、和十八羅漢。左殿佛龕中是財神和藥王,右殿佛龕中是送子觀音等。共有大小造像約七十餘座,均保存完好。隨著觀音山摩崖石刻的旅遊開發它必將以其獨特的歷史藝術價值在馬王這塊豐厚的文化土壤中璀璨奪目。
馬王鄉下村:
任家岩村
向家咀村
魯家廟村
真井寺村
寶馬井村

人口數據

馬王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1901

6187

5714
家庭戶戶數
330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1895
家庭戶男
6181
家庭戶女
5714
0-14歲(總)
3187
0-14歲男
1741
0-14歲女
1446
15-64歲(總)
7708
15-64歲男
3946
15-64歲女
3762
65歲及以上(總)
1006
65歲及以上男
500
65歲及以上女
50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1623
總人口7726人(20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