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平(一呼醫生創始人、CEO)

馬海平(一呼醫生創始人、CEO)

馬海平,國內領先的移動醫療企業一呼醫生的創始人及CEO,中國移動醫療行業的新領軍人物、O2O行業領袖。

馬海平還是國內最早的網際網路行銷運營從業者、百度BD體系的奠基人之一。他歷任百度BD總監和品牌市場總監、盛大線上商業發展總經理、萬達電商COO等要職。他曾經作為核心業務負責人,為李彥宏先生、陳天橋先生、王健林先生諸位世界級商業領袖服務,並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制定和核心業務運營,由此深得讚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海平
  • 外文名:Happy Ma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5年
  • 職業:網際網路高管、移動醫療創業領袖
  • 主要成就:百度BD體系奠基人、線上醫療創新領軍人物
個人簡介,職業經歷,獲得榮譽,主要言論,傳奇經歷,媒體報導,

個人簡介

馬海平,一呼醫生創始人&CEO,中國移動醫療行業的新領軍人物、O2O領域的創業領袖。
2014年7月創立一呼(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致力於深耕移動醫療和健康領域,已獲得數千萬投資。
馬海平是在2014年初決定選擇移動醫療行業進行創業的。馬海平認為,目前中國的醫療服務能力遠沒能跟上中產階級的需求,醫療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藉助移動網際網路,醫生的價值會被放大。私立醫院、社區醫院增多的大背景下,醫生的流動性也將加強。而他選擇的創業領域——診後,則是當前醫療產業中需求真實、體驗痛苦的真正“痛點”.由此,他創辦的移動醫療企業把讓醫生和患者直接建立聯繫,促進良性醫患關係的建立作為首要條件,把“便捷連結人與醫療服務,讓人們健康幸福”作為企業使命。

職業經歷

在創立一呼醫生之前,馬海平歷任百度BD總監和品牌市場總監、盛大線上商業發展總經理、萬達電商COO等要職。他曾經作為核心業務負責人,為李彥宏先生、陳天橋先生、王健林先生等世界級商業領袖服務,並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制定和核心業務運營,由此深得讚譽。
馬海平
在多年的網際網路高級管理工作中,馬海平以具有戰略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而知名。他提出並創建了服務型O2O的基本模型,並成功地付諸於一呼醫生的商業實踐。此外,馬海平在TMT行業的投資也建樹頗豐。

獲得榮譽

馬海平是百度“百度一下”行銷傳播的主要策劃人和執行人,該項目把“百度”從一個名詞變成了動詞,使“百度一下”成為了億萬網民耳熟能詳的口頭語,此項目和一系列的行銷整案傳播兩連續兩屆獲廣告界的最高獎“艾菲獎”。他獲得的其他榮譽還包括“中國網際網路20年特殊貢獻獎”、“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網際網路系列藍皮書專家顧問”、“2011年度EC100電子商務百人會專家”等榮譽。
馬海平

主要言論

馬海平論創業——
“對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權力和金錢都是成功的副產品,如果僅僅被它們迷住雙眼,你的追求可能永遠也無法實現。可以肯定的是,創業一定解決不了你面臨的人生窘境。相反,它還可以成倍放大你面臨的困難和壓力。”
“你千萬要注意,不要因為一個想法就覺得自己能搞定創業。有句創業老話是,你的想法其實一分錢都不值。很不幸,這句話基本是真理。做法是,不僅要有想法,還要有確實驗證的需求、市場以及你到達目標的能力。”
“即使你能搞定流量、行銷和團隊,但也要看看這個市場有多大。如果它僅僅是個‘風口’,市場本身不大,那最好還是別做。不要迷信雷布斯的風口論,難道我們BAT 出來的人都是豬么?”
馬海平論移動醫療——
“現有的很多醫療諮詢O2O都不夠靠譜,解決不了看病中的實際問題,所以發展較困難。其中,診前太輕、診中太亂、診後太重,是這一行業的現狀,而新增創業企業過多扎堆在診前部分,雖然入門容易但卻對患者幫助有限。”
“事實上,在診前O2O市場,一直存在著醫患信賴度無法建立、無面診檢查數據支撐導致風險不可控,無法定性解決問題導致諮詢價值有限這三大“軟肋”。患者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病情,醫生也不能通過患者的描述下結論,這種尷尬局面給醫患增加了一個環節卻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我們一呼醫生選擇診後康復領域的重要原因。”
“傳統醫療體系里患者結束面診、離開醫院或診所就代表著就診結束,之後任何與病情康復的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如果診後出現異常情況需要諮詢或醫治,對於患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情,這也導致看病難。實際上面診之後才是診治的開始,後期的複診、諮詢等康復工作是診療的重要一部份,一呼醫生就是在打造一個診後的信息閉環,這個閉環能夠套用醫生的碎片化時間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讓患者保持一定的心理安全感。”
“目前中國的醫療服務能力遠沒能跟上中產階級的需求,醫療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藉助移動網際網路,醫生的價值會被放大;私立醫院、社區醫院增多的大背景下,醫生的流動性也將加強。一呼醫生把醫生和患者直接建立聯繫,促進良性醫患關係的建立;而一呼醫生作為第三方平台,短期內可通過佣金獲得收入,長期看沉澱的數據將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傳奇經歷

註:本節內容摘自網際網路,未經證實:
——選自雷鋒網 左林右狸專欄《我認識的馬海平》
精彩片段1:
……馬海平自己當老闆的時間還不長,不過當過他老闆的,都是業界的超級大腕。其中曾經登上中國首富榜的就實打實的有李彥宏、陳天橋和王健林三位。必須強調一下的是,這裡絕不是僅僅在說馬海平曾經供職於百度、盛大和萬達,而是在這三位老闆的眼裡,馬海平是那種存在感非常強烈的“超級員工”,是老闆“親自掌握和直接使用”的戰略核打擊力量。
不要覺得左林大叔是在吹牛,舉個例子就能知道這哥們的經歷可以拍電影。據說,當年某度剛剛推出競價排名業務不久,系統不夠完善加客戶也不夠了解,許多購買了關鍵字又覺得消耗飛快的商家經常跑來其在理想國際大廈的總部維權,時不時還上演一些群體性事件。其中,又以南方某省的醫療業群體最為生猛,不僅抱團而且犀利,動不動就來幾十人到某度來“圍觀員工”,還打大旗扯橫幅,弄得愛面子的李老闆很是頭疼。
有人舉薦馬海平來解圍,這哥們研究了幾天,就一個人背著一個電腦包,跑到了其中鬧得最凶的一家企業的總部。老闆的辦公室三百多平米,裡面站著四五十個穿著黑西服、雙手交叉放在丹田上的大漢。
這都是專門叫來等著馬海平的。其實那老闆有家有口,並不是黑社會,只是當時雙方談判已經到了非理性的地步,老闆於是叫人來意圖施加壓力。
據說當時馬海平就說了這么一番話:“X總,你看這樣好不好。你要是要打群架呢,我趕緊回頭去叫人;你要是想解決問題呢,我看咱們還是一對一的談比較好。”
X總橫眉立目道:“你不問問我這裡的兄弟答不答應?”馬海平此時還居然笑得出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我就是一個送好意來的使者,何必如此呢?”
於是老闆大笑,趕緊揮手讓黑西服們走人。馬海平得以一邊喝著武夷山的功夫茶一邊慢慢地給老闆們灌米湯,其中的縱橫捭闔至今不為人知。只是聽說從此之後,醫療行業一直是某度最大最穩定的收入來源。也還聽說,馬海平從此不喝大紅袍,據說是這幾個月里喝傷了。
聽到這個故事的左林大叔總是不由想起《三國演義》里一身入東吳、舌戰平群儒的諸葛孔明。只不過馬海平雖然說話十分文明,形象卻是身板健壯、濃眉大眼、笑容溫厚的典型中原漢子,只是雙眉斜飛時略有鷹揚之氣。據說這在相書中是“異相”,只是大叔沒有研究不敢繼續八。
搞定此事的馬海平由此在公司聲名鵲起,李老闆曾經多次在郵件和談話中特別提及馬海平,認為他開創性地解決了很多難題,為某度打開了一大片市場。顯然由此,馬海平也交到了一大批醫療行業的朋友。不知道他十多年後選擇在移動醫療領域創業,是否還有昔日的種因?
精彩片段2:
……聽說很早年間馬海平曾經做過銷售,但在百度做BD後就收手,不過還經常手癢。他在百度的工作,其實有點神秘,簡單說來就是把各種百度的線上資源通過合作方式換來真金白銀。但這個今天看起來很牛逼的崗位當年並不好做:一個是完全沒有固定的模式,資源也完全沒有可以參考的價位,相當的天馬行空。當時的業界對於百度這些流量資源、位置資源的分量也絕不如今天這么看重;另一個是這些資源是被銷售部門已經扒拉過的,很少有特別齊整的,相當於要披沙揀金。
馬海平梳理了一番資源之後,主動找到老闆說,今年想嘗試嘗試背點業績。要知道,市場部門不背銷售業績,這是行內通例,左林大叔當年在電腦報就嘗試過既做內容又背銷售,其中的痛苦至今無法忘記。
老闆很少見到有這樣的員工,於是問馬海平要背多少?馬海平說,今年一個億!
話說了,任務領了,馬海平回去繼續研究,發現在地產行業有個規律:某個小區一旦銷售完,關鍵字立馬不值錢。這在今天可能有人嘲笑,說這些不值錢的關鍵字拿來做社區行銷該多好啊。當時可真沒有人這么認為。馬海平先知先覺,把銷售對象轉向樂居、搜房這些地產門戶,還建議把新老小區的關鍵字搭著賣。馬海平啟發他們,你們的流量是不小,但要是能和百度搭上,“第一門戶”+“第一搜尋”的概念,再加上社區行銷的概念,報價翻倍開發商也樂意買。
也就如此,馬海平把地產行業的資源一下子盤活了。據說最牛的神來之筆是,和幾家地產門戶談到後來,幾家爭著要買“樂居.百度.com”的二級域名,而馬海平把本來標價一個億的買賣硬生生地賣到了兩個億。
據說當時的真實場景是這樣的,雙方在咖啡館裡談著談著就到了一個億。對於這個已經很有分量的價格,馬海平停頓一下,喝口水,突然說:“兩個億,沒理由,少了不賣。”對方一下子愣了,只好說回去考慮考慮,第二天給答覆……
最後當然是兩個億賣了,而且買賣雙方至今都覺得,這是筆難得的好生意。說來也是,今天要是再有哪個企業說要買百度的二級域名,那別人多半覺得太痴心妄想。

媒體報導

選自《第一財經周刊》 原作者:吳楊盈薈
馬海平(一呼醫生創始人、CEO)
原標題:呼叫我的醫生
胡林是北京望京醫院的一名創傷科醫生,每天,他平均要接待40多名患者,而他們中超過一半的人,都會提出一個令他有些為難的要求:要電話,以便進行診後諮詢。
“在工作的時候,我接電話是對面前的患者不尊重,但不接,是對打電話的人不尊重。”胡林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他曾嘗試用電話之外的方式和患者溝通,比如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但由於公眾號的許多後台操作必須在電腦上進行,他無法利用上班的碎片時間回復患者。而且微信公眾號的設計更適合大範圍推送信息,一對一溝通並不方便。
胡林等醫生的麻煩,讓馬海平看到了機會。2014年7月,他創辦了“一呼醫生”,一個患者與醫生間的社交平台。
加入一呼醫生後,醫生將得到一張二維碼名片,每個就診過的患者用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就能夠通過微信與醫生建立聯繫,隨時線上諮詢醫生,併線上支付相應的諮詢費用。而醫生可以利用一呼醫生的醫生端App批量管理病人。
決定從萬達電商辭職創業時,馬海平花了1個月的時間做市場調研,同很多創業者一樣,他也選擇了網際網路領域。他發現,這個領域有兩個主要趨勢:一個是和傳統行業結合,另一個是O2O。而這兩個趨勢本質上又是一件事—用網際網路改變傳統行業的落後和低效。而其中,教育、金融和醫療領域有著更大的機會。“這三個行業沒有進行過充分的市場改革,壓抑了大量的市場需求。”馬海平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因為曾經在百度擔任過品牌市場總監,馬海平在醫療行業積累了不少資源。民營醫院向來熱衷用百度搜尋競價排名做推廣,馬海平也因此和不少民營醫院負責人有過接觸,在中國醫療領域,他們的思維更偏市場化。和他們中的一些人聊天后,馬海平認為,診後隨訪是一個相對空白,卻值得開拓的市場。
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對診後溝通有著較強的需求。比如當患者完成手術後,有時會傷口發癢,如果他去尋找其他醫生治療,醫生由於不清楚手術的具體情況,不敢輕易下判斷。但如果他能夠找到手術主刀的醫生詢問,那就能夠快速得到診斷。而醫生也有長期跟蹤患者,檢驗自己的治療是否有效的意願。在美國等國家,診後隨訪是醫生必須完成的任務。
但目前在中國,醫生和患者之間仍然缺乏合適的診後隨訪工具。患者想要再次見到醫生,只能到醫院掛同一個醫生的號,但往往,他的需求只是問幾個幾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小問題,卻可能為此耗費大半天的排隊掛號時間。
這是個既真實存在,又未被有效解決的市場痛點。不過,當馬海平要真正去解決這個問題時,卻遇到了不少難題。
藉助百度、萬達等以前公司的資源,馬海平很快組建了一個10多人的技術和運營團隊,他還需要招聘2至3名專業醫生,負責患者和平台上其他醫生的需求管理。但他發現,自己找不到願意來的醫生。
“你們搞網際網路的人哪裡懂醫療啊?”“手機上能動手術嗎?”這是馬海平接觸的一些醫生,在聽到“網際網路”的字眼時,總會提出的質疑。“我們做網際網路的和醫生之間一開始是互相看不見、互相看不起的狀態。”馬海平說。他開始特意找一些可能對移動醫療更感興趣的醫生,並告訴他們,用網際網路改造醫療,不僅僅意味著改造手術,而是要改變低下的醫療流程和效率,填補原先缺失的環節—比如診後隨訪。最終,3名醫生被他成功說服,加入了一呼醫生。
組建好團隊後,馬海平開始研發產品。他首先對幾百名醫生進行了訪談調研,並從中得到了一個關鍵信息:儘管治療不是一個絕對標準化的過程,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平台,還是應該想辦法減少低水平的重複操作,降低雙方的溝通成本。
這也成為一呼醫生現在的一個主要功能。比如一個患者換上了病毒性感冒,醫生在App內可以為他打上“病毒性感冒”的標籤。這個標籤會智慧型化地調動醫生預設的針對性提醒,並推送給患者:“今天晚上記得吃藥,多喝水,早點睡覺。”“你的感冒已經到了第3天,可以停用退燒藥了。”“今天是第7天,你的感冒應該已經痊癒了。注意規律飲食,多鍛鍊身體。”增加諸如此類的提醒,對於醫生只是添加一個標籤的時間,而患者得到的是更具關懷和個性化的就醫體驗。
經過3個月的研發,一呼醫生首個版本上線。馬海平找到了一家知名醫院的院長,拜託他自上而下推動該醫院所有醫生使用。
儘管院長對這款免費使用的診後隨訪App表現出了興趣,也承諾將推動醫生們使用,但馬海平還是再次低估了網際網路行業和醫療行業的“差異”。
在中國目前的醫療體系里,院長通過之後,還需要經過醫院的醫務處和信息化辦公室批准。這兩個部門認為,對於這種產品,不能簡單地確定一家企業,需要面向社會招標。但招標會上來了十幾家企業,每個企業演講20分鐘。會議完成後,醫院沒有公布招標結果,幾個月後,就再也沒有音訊了。
與此同時,馬海平也和一些醫藥企業合作,利用它們的幾千名醫藥代表向醫生推廣這款App。他認為,這些醫藥代表長期跟醫生接觸,又數量龐大,應該有不錯的推廣效果。但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結果仍然讓他不夠滿意。
最終,馬海平把重點放在了自己組建的地推團隊上。他招聘了30多個全職人員和近百名兼職人員,讓他們在醫生空閒的時間一對一上門推廣。正是這個笨辦法奏效了。經過兩個月的地面推廣,北京地區使用一呼醫生的醫生人數突破了1萬人。
對於線上諮詢的費用,一呼醫生的推薦定價分為49元、69元和99元三檔,諮詢費完全歸醫生本人所有。“我們就是要讓醫生收費,而且是高收費。現在中國的醫院裡,主治醫生的掛號費為5元,醫生實際只能拿到1元。這是對醫生勞動的不尊重,所以醫生只好在藥上賺錢。”馬海平說。事實上,很多醫生都選擇自定義一個較低的價格,甚至免收諮詢費,來更好地維繫與患者的關係,比如胡林就一直採取免費的方式。
一呼醫生並沒有透露其具體的用戶數,它在北京的醫生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上萬名。而胡林表示,每個月,他在該平台上的患者數量至少會增加四五百名。
2015年5月,一呼醫生獲得了由華創資本領投的1000萬美元(約6207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而在馬海平剛決定創業時,他就拿到了幾百萬元的天使融資。今年春節開始,一呼醫生已準備向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擴展。
相比賺錢,馬海平認為,一呼醫生現在更重要的事情是先把市場做起來,黏住用戶,做到這點後,自然會有很多可以盈利的模式出現。移動醫療此前大多都集中在診前市場,但事實上,病人離開醫院是康復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