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蔚

馬文蔚

馬文蔚(1904年~1988年),陽曲縣黃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在黃寨村讀完國小後,父親安排他到一家店鋪當小夥計。但喜好讀書的他卻偷偷跑到太原報考山西國民師範完全科。1925年畢業後,留師範附小任教,由於他聰明能幹,被推薦到閻錫山創辦的育才館第10班培養。但他並不滿足,不久又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30年初,到閻錫山駐南京第三政府內部任科員、監察院秘書。中原大戰開始後,經傅作義介紹到了上海,投入金融界,在國民黨中央造幣廠審查委員會任文書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文蔚
  • 國籍:中國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南京國立中央大學
  • 主要成就:審查委員會任文書副主任
人物信息,生平經歷,錯劃右派,動亂年代,馬老題字,繁簡變革,晚年典故,取得榮譽,

人物信息

抗日戰爭爆發後,馬文蔚輾轉到重慶,在當時的四聯銀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當視察員,足跡遍及大後方的各個省區,掌握了各地金融界的大量資料,並總結撰寫了《青峨心影》遊記和許多內容翔實、很有見地的論文和報告。民國31年(1942年),被安排到國民黨中央信託局人事處當了甄核主任。
馬文蔚始終潛心金融研究,並具備了一定的獨特見解與研究成果。北京剛一解放,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籌建,馬文蔚經薄一波推薦到總行工作。1950年的一天,南漢辰行長把馬文蔚請到自己的辦公室,拿出毛筆請他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伍、拾、角、分”等幾幅字樣,南行長挑了一幅較好的放在一邊。幾年以後,這幾個字便出現在“五三版”的人民幣票面上。1951年,馬文蔚被調到廣西有色金屬管理局任計畫處副主任,次年被國務院徵聘為高級知識分子,調中國人民銀行陝西省分行任計畫處科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攜家眷離職回原籍自謀生活。1978年按國務院(1978)104號檔案糾正錯案,按退休幹部安置原籍。為人民幣題字已過去30多年,馬文蔚從未對人談及此事。1983年《山西日報》、《新民晚報》報導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隸書是其他人書寫的訊息後,馬文蔚為不使媒體繼續以訛傳訛,才上書總行。總行經過對存檔手跡進行鑑定,確認了這一事實,並獎給為題寫“中國人民銀行”等字做出貢獻的馬文蔚人民幣2000元。
由馬文蔚先生書寫的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叄、伍、拾、圓、角、分”等漢字,用於第二套人民幣到第五套人民幣,並一直沿用至今。
1904年,馬文蔚出生於太原陽曲縣黃寨村,畢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30年,馬文蔚在閻錫山駐南京第三集團軍辦事處任秘書,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科員、監察院秘書。他還擔任過國民黨中央造幣廠審查委員會文書副主任、國民黨中央信託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等職。

生平經歷

錯劃右派

1949年6月,馬文蔚經薄一波介紹,到南漢宸主持的中國人民銀行任研究員。據馬文蔚先生回憶,1950年的一天,南漢宸將他叫到辦公室,讓他以不同字型寫下“中國人民銀行”,“圓、角、分、壹、貳、叄、伍、拾”這些漢字,從這好幾套字中選了一套,準備用在人民幣上。當馬文蔚看到人民幣上用了自己寫的字時,已是在1951年他調到廣西桂林金屬管理局當上計畫副主任時。1952年,馬文蔚又被國務院徵聘為高級知識分子,調中國人民銀行陝西省分行任計畫處科員。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與家屬和僅有女兒回到原籍,自謀生活。
1978年,按照黨的政策,馬文蔚的錯案得到平反,其時他已74歲,按退休待遇安置在陽曲縣城,女兒在銀行上了班,上級撥款為他單獨修建了小院。由於他對人民幣發行所做的貢獻,在陽曲縣政協成立時,馬文蔚先生被一致推舉為陽曲縣政協委員。

動亂年代

馬文蔚先生當選縣政協委員之後,常到縣政協機關看看。別人向已是80高齡他求字,他欣然下筆。“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的珍藏許久名人字畫,經縣落實政策辦公室的同志調查,發現這些字畫全被當作“四舊”燒掉了。
馬文蔚
馬先生愛書法,還愛舞劍,參加比賽也是獨舞,上世紀80年代末,他曾當選為全國健康老人。

馬老題字

1983年3月1日,某報載文說人民幣上的漢字不是馬文蔚寫的。馬先生知道後,就給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寫了封信,要求落實此事。總行收到此信僅半個月,就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陳溶同志和高級工藝美術師張作棟來到陽曲縣,帶著總行的“絕密一號”檔案,作調查和技術鑑定,確認檔案中所留幾套墨跡筆體與馬先生的書法完全相同,儘管這些墨跡未曾署名,但還是能認定它是出自馬先生之手的。198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特發公函指出:“馬文蔚同志是一位對銀行建設有貢獻的舊知識分子,1950年受南漢宸行長委託,為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等字。”

繁簡變革

195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漢字簡化表,但是人們熟知的人民幣上的票面漢字“中國人民銀行”6個字的“國”和“銀”從繁體字改為簡化字,卻是在1980年,第4套人民幣準備發行的時候。當時總行決定把“中國人民銀行”的繁體“國”改為簡化的“國”、“ 銀”簡化為“銀”,曾給居住在陽曲縣的馬文蔚來過一函,並再次約請馬文蔚先生重寫簡體的“國”和“銀”。可是,馬文蔚老先生已是80高齡,又有哮喘病,握筆已不穩,所以,馬老先生未能再寫這兩個簡體漢字。
馬文蔚
最後的任務就落在了北京印鈔廠的專家身上。他們經過細心臨摹馬文蔚先生的筆體,終於臨仿出了簡體的“國”和“銀”。需要說明的是,其中“國”字的“口”與“銀”字的“艮”字還是馬老的原跡,而“玉”,和“金”,則是印鈔廠的同志們加工書寫,可是他們的筆跡字型與馬文蔚先生的原跡神韻竟是那般一樣,這也可以說是當代書法史上的一個奇蹟吧。

晚年典故

四十年信
1984年6月的一個上午,位於太原市陽曲縣黃寨村的一處破舊的民宅,迎來了一位風塵僕僕的客人。來者是山西民國史上著名人士趙丕廉先生的外甥女趙銀娥女士。趙銀娥女士給馬文蔚送來一封信。這封信是趙丕廉的兒子趙立生先生從台灣轉來的。
撫摸著發黃陳舊的信封,馬文蔚顫抖動著雙手展開信紙,未讀一字已是淚流滿面。信是他的老師趙丕廉先生在1942年寫給馬文蔚的,信中的大意是希望馬文蔚能來北平給仁發公徐藝圃的錢莊當個會計,並勸馬文蔚先依靠別人來發展,然後自己再謀出路。
那時的馬文蔚正處在人生的低谷,因為得罪了 “銘賢派”,只幹了半年,就讓孔祥熙免了職。而他只好賦閒在家,雖然有時也和朋友出去遊玩一下,但內心總悶悶不樂。趙丕廉先生的信不是很長,但字裡行間充溢著濃濃的關切之情。
捧著這封從台灣轉回來的40年前的信,馬文蔚竟不住淚水如注,想不到老師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自己。為什麼這封信會去了台灣,已經成為一個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身在北平的趙丕廉先生知道了自己學生馬文蔚的窘境才提筆寫了這封信並讓人轉給馬文蔚的。讓人扼腕嘆惜的是馬文蔚讀到這封信時已是四十年後的1984年。他已是80歲的老人了。而趙丕廉先生也已離開人世間23年了。
趙丕廉先生是民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台二趙”之一,他一生傾心教育,曾是山西省立國民師範的第二任校長,曾和劭力之、葛天明創立了南京文化大學,可以說,先生一生培養出了諸如徐向前、薄一波、李雪峰、程子華、馬文蔚等青年才俊,曾協助章士釗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經邵力子推薦,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民革中央委員,1961年1月5日逝世於北京,葬在八寶山。
那么趙銀娥是怎樣得到馬文蔚的訊息的呢?這完全是因為馬文蔚書寫人民幣票面漢字的事情已經公開,得到總行的確認。電台、電視、報紙都對馬文蔚書寫人民幣票面漢字一事做了大量的報導。面對來客,已經80歲的馬文蔚心情顯得十分激動。趙丕廉先生不僅鼓勵自己的學生應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而且對學生的生活也非常關心。馬文蔚從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在太原市的國師附小任教員,並結識了同校任教的趙夢蘭女士。趙丕廉先生見二人情投意合,在1928年夏天,給二人牽線作媒,使馬文蔚和趙夢蘭喜結良緣。
值得告慰趙丕廉先生的是,馬文蔚並未辜負他的教導,中國人民銀行準備發行第二套人民幣,馬文蔚就應南漢辰行長約請,書寫了第二套人民幣票面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和其它漢字,只是趙丕廉先生他有沒有猜想過新版人民幣上的漢字是誰寫的,或者說有沒有仔細端詳過那十幾個端莊、典雅的漢隸魏碑漢字。所幸的是,經歷了二十年“右派”的馬文蔚剛剛迎來自己生命的春天,就看到了丕廉老師在四十多年前寫給自己的那封信,不至於讓遠在台灣的趙立生先生懷著遺憾而難以心安。
馬文蔚生前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並在1988年1月應邀參加了山西省政協六屆一次會議,會議期間,馬文蔚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如何穩定金融貨幣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尤其對遠在台灣的老朋友、老同學發出倡議,並給他們郵寄了自己書寫的《告台灣同胞書》書法長卷,鼓勵他們一定要為祖國統一做出貢獻。
馬文蔚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很久了,但這封曾行走了四十年的信件仍被他的後代悉心收藏著。這封信不僅見證了一段師生情誼,更見證了海峽兩岸骨肉同胞渴望團圓的願望和歷史。人民幣迄今已經發行了第五套,但馬文蔚先生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那幾個漢隸魏碑的漢字仍在沿用著,若從書法手跡流傳之廣和其意義而論,馬文蔚毫無疑問是當今書法史上的第一人。

取得榮譽

1984年,馬文蔚被推薦為陽曲縣政協委員。1985年,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1987年被聘為山西省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1988年1月,被特邀參加山西省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他本著“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的精神,不遺餘力地為祖國振興、家鄉富強堅持工作,受到各界人士和海外學者的尊敬。他的書法作品參加過山西、內蒙、廣西等地書法展覽,並被選入全國文史館館藏畫冊。他的生平與研究成果,被載入《共和國奠基人名典叢書》(金融卷)、《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鑑》、《當代中國書畫名人圖錄》、《中國收藏家名人辭典》、《山西通志》(金融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