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清

馬守清,又名馬清,回族,山東平原人 ,電影技術專家,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製片處副處長、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際電影技術聯合會理事、《電影技術》主編等職,主持試驗成功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環幕電影及電影染印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守清
  • 別名:馬清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山東平原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職業生涯,技術貢獻,培養技術幹部,籌建電影技術科研單位,組織電影染印法試驗,推行磁性錄音,有關評價,主要著作,

人物簡介

馬守清,電影技術專家。山東平原人。又名馬清。回族。1944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寫真專門學校藝術科。後任滿洲映畫株式會社攝影員,東北電影製片廠製作部部長、技術部部長、攝影師。建國後,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製片處副處長,文化部電影局技術處副處長,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所長、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際電影技術聯合會理事,《電影技術》主編,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主持試驗成功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環幕電影及電影染印法等。
馬守清(照片1)馬守清(照片1)

主要經歷

馬守清,1923年11月26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自幼聰穎好學。十七歲中學畢業後,考入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訓練班,先學經營,再學導演,後改行學攝影等技術,因成績優異,被訓練班保送去日本留學。1944年底,他於日本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現東京工藝大學)畢業回國。當他看到垮台前夕的日寇和國民黨特務正企圖破壞“滿映”的設備和財產時,感到極大的憤慨。為了及時揭露和制止這種罪惡的陰謀活動,他和同事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與地下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在地下黨的領導下,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於 1945年8月發起和組織了東北電影工作者聯盟,保護電影廠。同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成立,11月間,長春國民黨公安局抓走了馬守清及公司的其他幾位負責人,並企圖把他們秘密處決。
馬守清(照片2)馬守清(照片2)
在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及時營救下,馬守清和其他人才得以釋放。1946年5月,馬守清赴東北解放區,在興山參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建設。947年他進入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年底回廠後,除從事技術領導工作外,還擔當了東北電影製片廠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 、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及一些新聞紀錄片的攝影工作。1949年他又擔任了故事片《白衣戰士》的攝影,其後曾多次在國慶節、“五一”節的紀念典禮上擔任天安門主席台上的攝影工作。
解放前,中國沒有自己的完整的電影製片廠,除“滿映”外,其它都是些簡陋的、工藝上支離破碎的製片廠家。製片中的重要環節——洗印部門,全靠操作人員把拍好的底片纏到木架上,雙手拿著浸入顯影液,靠眼睛觀看“火候”,進行手工加工。因此,創辦新中國的電影事業,擺在創業者面前的首要問題是統籌規劃、健全管理、進行電影廠基本建設等一系列工程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馬守清放下了自己傾心熱愛的攝影藝術和技術,服從工作調動,於 1953年退入銀幕後面,擔任了文化部電影局技術處副處長的職務,開始從事全國電影技術的管理、規劃工作。他曾參與了一些技術規章、技術標準和技術發展規劃的起草和制定。在吸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還組織領導一系列電影製片廠、電影洗印廠、電影機械製造廠及其產品的設計與建設,為新中國建立自己的製片和電影工業基地做了許多工作。例如,在中國自己設計創建的峨眉電影製片廠工程中,從廠址的選擇,到具體的工藝設計,馬守清都費了很大苦心。

職業生涯

1941年 1月參加電影工作。1945年初開始研究彩色攝影
1945年 8月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下,參與組建東北電影工作者聯盟和東北電影公司。
1946年 5月到達東北解放區興山,參加東北電影製片廠(原東北電影公司)的建設工作。
1948年後,先後擔任《留下他打老蔣》、《預防鼠疫》和《白衣戰士》等影片的攝影。1950~1956年,是國慶節、“五一”節天安門遊行紀錄影片的主要攝影師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技術發展規劃和技術政策制訂方面,參加了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畫的起草和歷次技術發展規劃的制訂;負責組織全國電影洗印部門由手工洗印過渡到機器洗印、由光學錄音過渡到磁性錄音、由依靠國外洗印彩色影片過渡到國內自己洗印彩色影片的改造;負責中國電影技術標準化的工作。同時,擔任了西安、峨嵋、內蒙古和天山等電影製片廠工藝設計的總負責人。從50年代後期開始,組織領導了染印法彩色影片、寬銀幕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環幕電影和球幕電影等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同時,還先後籌辦了北京電影學校洗印中等技術科、洗印專修科並組織了電影局洗印輪訓班的師資選配、課程設定。60年代初,籌建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系。50~60年代曾在北京電影學院講授電影製片工藝學。《國際電影技術參考資料》、《國際電影技術》和《電影放映技術》的主編,並撰寫了多篇重要文章。曾獲日本電影電視技術協會1987年度增谷獎(功績獎)。馬守清歷任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文化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電影局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國際電影技術協會聯合會(UNIATEC)理事和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作品《留下他打老蔣》作品《留下他打老蔣》

技術貢獻

培養技術幹部

解放前,中國沒有自己的受過系統教育的電影技術隊伍,某些環節停留在作坊式的手工操作;有些環節則為外國人所壟斷。因此,發展祖國電影事業的另一個當務之急,是培養自己的工程技術隊伍。馬守清在技術幹部的培養方面也作出了貢獻。
1952 到 1953 年,由馬守清經辦了兩期洗印專修科和洗印中等技術科,培養的畢業生現已遍及全國各個洗印部門,成為一支技術骨幹隊伍,其中有些人已居領導崗位,發揮著中堅作用。1954 到 1956 年,他又組織了兩期洗印輪訓班,為提高那些具有幾十年操作經驗,但缺乏理論知識的老技師的業務水平做出努力,從而使影片的洗印加工走上了科學管理的道路。1960年他又開始創辦北京電影工程學院,後併入北京電影學院,成為擁有化工、電子、
機械三個專業的電影工程系,為新中國開闢了具有大學水平的電影工程教育學科。這批畢業生現在也有不少人已成為各廠的業務骨幹。

籌建電影技術科研單位

經過十年動亂,電影技術力量尚能延續,這幾批畢業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1958年根據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馬守清經手籌建了中國第一個電影技術科研單位——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並任該所副所長。在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方面,馬守清除早在1945年初就參加了用外偶式多層乳劑彩色膠片拍攝電影的研究試驗外,還組織和領導多層乳劑彩色膠片的沖洗底片和印製拷貝工作,終於在1958年使中國自己能印製彩色影片拷貝,擺脫了依賴外國的局面。

組織電影染印法試驗

此外,在五十年代的後期,他還組織了電影染印法的試驗。這項染印法技術在美國是專利的,蘇聯也在研製。它的技術難度大,對於化學染料、機械精度、膠片製造都有很高的要求。它可以直接在膠片上象印刷一樣染印彩色,具有色澤鮮艷、不褪色、聲音質量好,而且污染少、成本低、可以大量生產等優點。中國為了使染印技術儘快跟上世界先進行列,於 1959年底組織上安排馬守清一行出國進行短期學習。回國後,他把這項研究試驗工作列入當時電影科研的首位項目,組織人力,奮勇攻關,終於在1961年初步獲得成功,1964 年經國家鑑定後,投入試驗。在國內其它部門的協作下,電影技術工作者陸續採用染印法大量洗印拷貝。現在,為了滿足廣大農村電影放映的需要,他們正在35毫米染印法彩色影片拷貝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16毫米染印法拷貝的研製工作。

推行磁性錄音

在聲音方面,解放初期在製片生產中直接採用光學錄音,1954年馬守清和其他同志一起在中國電影部門推行了磁性錄音,然後再在拷貝製作中轉成光學聲底,大大提高了聲音質量。此外,還引進了立體聲錄音,如寬銀幕四路立體聲,全景電影六條立體聲的雛型也在1960年形成。
馬守清稿件馬守清稿件
在多種形式的電影方面,馬守清還組織領導了寬銀幕電影、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等的設計和研製。近些年,電子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各個科學技術領域。粉碎“四人幫”後,馬守清重新恢復工作,是文化部科技辦公室負責人之一。1977年他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的籌備工作,組織審查全國文化科技成果授獎項目及編制文化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並為中國電影部門逐步引進電子視頻技術做了大量工作。從 1978年起,他為恢復被“四人幫”徹底破壞的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和電影技術雜誌與電影技術書籍的出版,作出了重要貢獻。
馬守清博學多才,解放戰爭時期他曾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東北畫報社的幹部訓練班講授攝影和電影技術專業課;解放後,又在北京電影學校開課講授《電影製片工藝學》。1956年後,他一直擔任中國電影技術界的機關刊物《電影技術》和以介紹國外先進電影技術為主的《國際電影技術參考資料》、《家際電影技術》、《電影放映技術》等刊物的主編,經年累月,親自審定稿件;還撰寫和翻譯過許多文章。他寫的科學普及文章《明天的電影》載於《科學家談二十一世紀》一書,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

有關評價

馬守清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電影技術的領導幹部,長期以來為改變祖國電影技術落後狀態,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才能和智慧。他工作勤懇,刻苦鑽研,事業心很強,有一種孜孜不倦、事必躬親的實幹精神。
馬守清還曾擔任文化部電影局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文化部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儘管他已是花甲之年,仍懷老驥之志,為中國電影技術事業鞠躬盡瘁,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主要著作

《現代影視技術辭典》
作 者:馬守清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1-1
主持試驗成功的有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環幕電影及電影染印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