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中藥)

馬勃(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勃,中藥名。為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乾燥子實體。夏、秋二季子實體成熟時及時採收,除去泥沙,乾燥。其性味辛平,有清肺利咽,止血之功效。用於風熱郁肺咽痛,音啞,咳嗽。外治鼻衄,創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勃
  • 別稱:馬糞包、馬屁泡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馬勃目
  • :灰包科
  • :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
  • 採收時間:夏、秋二季
  • 用量:2-6g
  • 毒性:無毒
生理特性,產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1.脫皮馬勃,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無不孕基部,直徑15~500px。包被灰棕色至黃褐色,紙質,常破碎呈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孢體灰褐色或淺褐色,緊密,有彈性.用手撕之,內有灰褐色棉絮狀的絲狀物。觸之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手捻有細膩感。臭似塵土,無味。夏、秋季見於開闊的草地上。
2.大馬勃,不孕基部小或無。殘留的包被由黃棕色的膜狀外包被和較厚的灰黃色的內包被所組成。光滑,質硬而脆,成塊脫落。孢體淺青褐色,手捻有潤滑感。晚夏及深秋生曠野草地或山坡砂質土草坡草中叢中。
3.紫色馬勃,呈陀螺形,或已壓扁呈扁圓形,直徑5~300px,不孕基部發達。包被薄,兩層,紫褐色,粗皺,有圓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塊或已部分脫落。孢體紫色。夏、秋季多生於草地開闊地。

產地

1.脫皮馬勃分布於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等地。
2.大馬勃分布於遼寧、內蒙古、山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3.紫色馬勃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入藥部位

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乾燥子實體。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剪成小塊。

性味

辛,平。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肺利咽,止血。

主治

風熱郁肺咽痛,音啞,咳嗽;外治鼻衄,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2~6g。外用適量,敷患處。

使用注意

《飲片新參》:“風寒勞咳失音者忌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清肺,散血熱,解毒。能清肺熱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諸病。”
2.《本草從新》:“每見用寒涼藥敷瘡者,雖愈而熱毒內攻,變生他病,為害不小,惟馬勃辛平而散,甚為穩妥。”
3.《本草衍義》:“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