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硬幣

馬其頓硬幣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部。西鄰阿爾巴尼亞,南接希臘,東界保加利亞,北部與塞爾維亞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其頓硬幣
  •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 Republika Makedonija
  • 面 積: 25713平方公里
  • 人 口: 202萬人(2005年)
國家信息,簡介,政治,憲法,議會,政府,政黨,重要人物,經濟,資源,工業,農牧業,服務業,旅遊業,交通運輸,財政金融,對外貿易,外國資本,人民生活,軍 事,文化教育,同中國關係,同美國關係,同俄羅斯關係,同歐盟的關係,同北約的關係,同鄰國的關係,同希臘的關係,與保加利亞,與阿爾巴尼亞,與塞爾維亞,硬幣匯率,

國家信息

國 名 馬其頓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 Republika Makedonija)。
馬其頓硬幣
面 積 25713平方公里。
人 口 202萬人(2005年)。馬其頓為多民族國家,主要民族為馬其頓族(64.18%),阿爾巴尼亞族(25.17%),土耳其族(3.85%),吉普賽族(2.66%)和塞爾維亞族(1.78%)。官方語言為馬其頓語。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
首 都 斯科普里(Skopje),人口約47萬。最高氣溫43.2℃,最低氣溫-25.6℃,年平均氣溫12.2℃。
國家元首 布蘭科·茨爾文科夫斯基(Branko Crvenkovski) 總統,2004年4月當選,任期5年。
重要節日 國慶節:9月8日。
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大部分農業地區夏季最高氣溫達40℃,冬季最低氣溫達-30℃,西部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夏季平均氣溫為27℃,全年平均氣溫為10℃。

簡介

斯拉夫人7世紀遷居馬其頓地區,10世紀下半葉至1018年,薩莫伊洛建立了第一個斯拉夫人的馬其頓國。14世紀開始,馬其頓地區長期處於拜占庭和土耳其統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軍隊占領了馬其頓地區。經過1913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塞、保和希重新瓜分了馬其頓地區。地理上屬於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屬於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屬於希臘的部分稱愛琴馬其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瓦爾達爾馬其頓併入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原屬塞爾維亞的瓦爾達爾馬其頓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組成單位之一,稱馬其頓共和國。1991年11月20日,馬其頓正式宣布獨立。1993年4月7日,馬其頓以“原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暫時名稱加入聯合國。

政治

國內安全形勢顯著好轉,朝野平穩更迭。受科索沃戰爭鼓舞,馬境內阿族民族主義勢力不斷上升。2001年初,阿族武裝分子同馬軍警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波及1/3國土。在美歐斡旋下,馬、阿兩族主要政黨簽署《奧赫里德和平框架協定》,馬方同意適當擴大阿族權益,阿族放棄將國家聯邦化的要求,雙方衝突平息。5年來,《和平框架協定》基本得到執行,馬、阿兩族關係明顯緩和。2006年7月,馬舉行議會選舉,在野黨-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戰勝社會民主聯盟,時隔4年後重新執政,朝野實現平穩更迭。

憲法

1991年11月17日,馬其頓通過新憲法,規定馬其頓是一個主權、獨立、民主和福利的國家,總統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普選產生,任期5年,最多不得超過兩任。1992年1月,馬議會對憲法進行修改,聲明馬對鄰國沒有領土要求。2001年11月,馬議會再次修憲,擴大阿爾巴尼亞族自治權利。

議會

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議員通過直選產生,任期4年。本屆議會於2006年7月選舉產生,其中有120個議席。以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簡稱內部革命組織)為首的反對黨競選聯盟獲45席。以執政黨社會民主聯盟(簡稱社民盟)主導的競選聯盟獲32席。阿爾巴尼亞族融合民主聯盟和阿族民主繁榮黨兩黨聯盟獲17席,阿族民主黨獲11席,其他進入議會的政黨還有:內部革命組織人民黨7席、新社會民主黨6席、民主改革黨1席、歐洲未來黨1席。議長柳比沙·蓋奧爾吉埃夫斯基(Ljubi?a Georgievski),馬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成員,2006年7月當選。

政府

國家權力執行機構。由議會選舉產生。本屆政府2006年8月組成,包括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新社會民主黨、民主改革黨、歐洲未來黨和阿族民主黨。總理尼科拉·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ski),負責經濟事務的副總理佐蘭·斯塔夫萊夫斯基(Zoran Stavrevski),副總理兼衛生部長伊邁爾·塞爾馬尼(Imer Selmani),負責歐洲一體化事務的副總理加布里埃拉·科奈夫斯卡—特拉伊科夫斯卡(Gabriela Konevska-Trajkovska,女),負責農業、教育事務的副總理濟夫科·揚庫洛斯基(Zivko Jankulovski),外交部長安托尼奧·米洛舍斯基(Antonio Milososki),國防部長拉扎爾·艾萊諾夫斯基(Lazar Elenovski),財政部長特拉伊科·斯拉維夫斯基(Trajko Slavevski),經濟部長維拉·拉法伊洛夫斯卡(Vera Rafajlovska,女),法務部長米哈伊洛·馬奈夫斯基(Mihajlo Manevski),內務部長戈爾達娜·揚庫洛夫斯卡(Gordana Jankulovska,女),農、林、水利部長阿采·斯帕塞諾夫斯基(Ace Spasenovski),教育部長蘇雷曼·魯希提(Sulejman Rushiti),文化部長伊利里揚·貝基里(Ilirijan Bekiri),勞動和社會政策部長柳普喬·梅什科夫(Ljupco Meskov),交通通訊部長米萊·亞納基埃斯基(Mile Janakieski),地方自治部長佐蘭·科納諾夫斯基(Zoran Konanovski),生活環境和空間規劃部長伊邁爾·阿利伊烏(Imer Aliju),不管部長格利戈爾·塔什科維奇(Gligor Taskovic),不管部長韋萊·斯馬克(Vele Smak)。
【行政區劃】2004年8月,馬議會通過《新行政區劃法》,將原有的123個區縮減為80個。
【司法機構】設憲法法院、普通法院和檢察院。憲法法院院長莉莉亞娜·因吉莉佐娃·里斯托娃(Liljana Ingilizova-Ristova,女)。普通法院分初級法院(區法院)、中級(地區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級。最高法院院長達奈·伊利埃夫(Dane Iliev)。另外,還設有經濟法院和軍事法院。檢察長亞歷山大·普爾切夫斯基(Alekandar Prcevski)。國家司法委員會主席安切·索弗羅妮埃夫斯卡(Ance Sofronievska)。

政黨

主要政黨有:
(1)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Democratic Party For Macedonian National Unity):執政黨。1990年6月成立,其前身是1893年成立的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約有黨員10萬。主張維護馬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少數民族權利,反對阿爾巴尼亞族搞分裂,通過實行市場經濟將馬建成富裕的國家,同鄰國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爭取加入歐盟和北約。2006年7月,馬內部革命組織在議會選舉中獲勝並組閣。現任黨主席尼古拉·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ski)。
(2)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馬最大在野黨。前身為馬其頓共產主義者聯盟,1989年改稱馬其頓共盟-民主改革黨,1993年改為現名。對內主張建立民主的馬其頓國家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新經濟體制,對外執行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加入歐盟和北約,同鄰國發展等距離睦鄰關係。馬獨立後,該黨曾長期執政,1998年11月在馬議會選舉中失利,成為在野黨。2001年5月,社民盟加盟馬 “政治團結政府”,同年11月退出聯合政府。2002年9月,社民盟在議會選舉中獲勝執政。2006年7月議會選舉中落選,成為馬最大的反對黨。現任黨主席弗拉多·布茨科夫斯基(Vlado Bu?kovski)2004年11月當選。
(3)阿族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Albania):參政黨。1994年2月成立。約有黨員9萬。主張遵循歐洲標準,實現公民和多種族之間的高度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98年議會選舉和2000年底馬政府改組時,兩次執政。2002年9月議會選舉後下野。2006年8月,成為聯合執政黨之一。現任黨主席阿爾本·賈費里(Arben Dzaferi)。
(4)自由黨(Liberal Party):1993年7月正式組建。主張建立充分自由的國家,支持巴爾幹融入歐洲一體化。2000年11月,馬政府改組,該黨成為聯合執政黨之一。2002年9月議會選舉後,成為在野黨。現任黨主席斯托揚·安多夫(Stojan Andov)。
(5)阿族融合民主聯盟(Democratic Union for Integration):2002年6月成立。約有黨員1萬。主張徹底實施2001年簽署的奧赫里德和平框架協定,致力於馬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保證阿族人參與政治生活,以徹底改變馬其頓阿族人的地位。努力在馬創造和平與穩定,儘快使馬擺脫政治、經濟、社會危機。現任黨主席阿里·阿赫麥提(Ali Ahmeti)
(6)民主繁榮黨(Party of Democratic Prosperity):參政黨。1990年5月成立,為阿爾巴尼亞族政黨。主張民族平等,要求修改憲法,以使阿族擁有主體民族的地位,阿語成為馬第二官方語言。在1990年和1994年議會選舉及2001年政府改組時,三次執政。目前為在野黨。現任黨主席阿布杜爾梅納夫·貝傑蒂(Abdulmenaf Bedzeti)。

重要人物

布蘭科·茨爾文科夫斯基(Branko Crvenkovski):總統。1962年10月生於波赫的塞拉耶佛。馬其頓族。1995年畢業於斯科普里大學機電學院。1991年當選社民盟主席。曾任馬議會外委會主席。1992年至1998年任政府總理。2002年10月起,再次出任總理。2004年4月當選總統。已婚,有兩子。尼科拉·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ski):總理。1970年生。畢業於斯科普里大學經濟系。曾先後任馬國家電視台金融類節目評論員、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主管重建和發展官員。1998年至2002年任政府不管部部長、貿易部長和財政部長。2002年9月任議會財政預算委員會主席。2003年5月當選馬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主席。2006年8月出任總理。已婚,講英語。柳比沙·蓋奧爾吉埃夫斯基(Ljubi?a Georgievski):議長。1937年生。畢業於貝爾格勒戲劇廣播影視學院。馬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執委會委員。1994年曾作為該黨候選人競選總統未果。2000至2004年任駐保加利亞大使。2006年7月當選議長。曾任斯科普里大學戲劇藝術系教授。電影製作人、劇作家、評論家、戲劇理論家。曾執導多部戲劇、電影,出版9本專著。精通英語、法語、俄語和義大利語。已婚,有一子一女。

經濟

馬為原南經濟落後的共和國。獨立後,馬經濟深受原南危機影響,後又因國內安全形勢惡化再遭重創。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改善和各項改革措施的推進,馬經濟有所恢復,但起色不大。
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56.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280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5年):3.6%。
貨幣名稱:代納爾(Denar)。1代納爾=100代尼(Deni)
匯率(2006年8月):1美元=48代納爾。
通貨膨脹率(2005年):0.5%。
失業率(2005年):37.3%。

資源

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有煤、鐵、鉛、鋅、銅、鎳、等,其中煤的蘊藏量為1.25億噸。還有非金屬礦產碳、斑脫土、耐火黏土、石膏、石英、蛋白石、長石以及建築裝飾石材等。森林覆蓋率為35%。

工業

2005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8%。工業從業人口119963人,占全部從業人口的22%。主要工業部門有礦石開採、冶金、化工、電力、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2003年度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煤757萬噸,鋁1.1萬噸,水泥72萬噸,紙張2.3萬噸。

農牧業

2005年農牧業產值約6.0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3%。農牧業從業人員108179人,占全部從業人口的19.84%。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單位:噸):
2001 2002 2003
小麥 76232 78818 ---
向日葵 4046 7422 6794
菸草 --- --- 23986
肉 26041 27471 29835

服務業

服務業從業人員10226人(2004年)。2004年旅遊服務單位共有2272個,其中飯店94個,汽車旅館31個,飯館329個,咖啡館281個,酒吧227個,職工食堂79個,學生食堂3個。

旅遊業

主要旅遊設施有旅館、浴場、私人小旅館、汽車宿營地等。主要旅遊區是奧赫里德湖、斯特魯佳、多伊蘭湖、萊森、馬弗洛沃山和普雷斯帕湖等地。

交通運輸

以鐵路和公路為主。
鐵路:2005年鐵路總長696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210公里。年客運量917000人次,貨運量1608000噸。
公路:2005年公路總長為4718公里,其中高速路910公里,地區級道路3619公里。公路客運量9295000人次,貨運量10462噸。
空運:有1個國有航空公司,2架民航飛機,2個機場,12條國際航線。主要機場是斯科普里機場和奧赫里德機場。客運量27萬人次,貨運量1794噸。

財政金融

2005年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分別為19.8億美元和20.2億美元。外匯儲備10.93億美元。外債19.5億美元。
主要銀行:馬其頓銀行,成立於1998年。

對外貿易

2005年馬進出口總額為52.68億美元,其中進口額32.27億美元,出口額20.41億美元。與塞蒙貿易額為7.23億美元,與德國6.98億美元,與俄羅斯4.45億美元,與義大利3.63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有:菸酒、食品、水果蔬菜、化工產品、紡織品、鋼鐵、機電產品。主要進口產品是:肉類、原油、汽車、成衣、工業設備和交通工具、機電產品、鋼鐵、紙張、動植物油等。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國家和原南斯拉夫地區國家。

外國資本

2004年外國在馬其頓直接投資總額為1.39億美元,主要投資國和投資金額為:荷蘭6442萬美元,瑞士1776萬美元,希臘1196萬美元。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國從業人口545253人。失業人口323934人,失業率37.3%。 51.9%的家庭擁有汽車,100%的家庭擁有電視機,85%的家庭擁有電話。2005年月平均工資242美元。

軍 事

1992年3月28日馬創建軍隊,同年4月15日,徵召第一批新兵。馬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參謀長為最高軍事指揮官,現任總長麥托迪·斯坦博里斯基(Metodi STANBOLISKI)中將。馬國防政策以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主要任務,積極要求加入北約。實行義務兵和職業軍人相結合的兵役制,義務兵役6個月,職業軍人每3年簽一次契約。2005年現役軍人8200人,其中軍官1315人,士官1838人,職業士兵3314人。預備役8000人。2005年軍費總額6292020代納爾,占GDP的2.32%。

文化教育

【教育】全國普及8年制教育,所有教育全部免收學費。2004/2005學年度情況:1012所基礎學校(國小和國中連為一體的學校),在校生229564人,教師13791人;高中96所,在校生93791人,教師5863人;大學7所(3所國立大學,4所私立大學),共有38個系,48252名學生,2893名教師。
【文化】 2004年全國有193所圖書館,藏書3364460冊。劇院11個,檔案館6家(其中國立檔案館1家,城市檔案館5家),博物館22座,電影院19個。
【新聞出版】 2004年發行報紙38種,年發行量55512000份;雜誌190種,年發行量4434000份。主要報刊有《新馬其頓報》、《晚報》、《今日報》、《馬其頓太陽報》、《動態》、《言論》和《時代》等。
通訊社:馬其頓文傳社(國家通訊社MACFAX),另有馬其頓新聞社(MAKPRESS)和馬其頓新聞中心(MIC)。
電視台:全國有公共電視台53家,其中中央台1家,地方電視台52家,另有5家私立電視台。中央台用馬其頓語和阿爾巴尼亞語等7種語言播送。
廣播電台:全國共有60個廣播電台,其中國家廣播電台1個,地方廣播電台59個。國家廣播電台用馬其頓語、阿爾巴尼亞語、土耳其語、吉普賽語、弗拉西語、塞爾維亞語、保加利亞語和希臘語廣播。
對外關係: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致力於加入歐盟和北約;優先發展同大國和鄰國的關係。目前馬與15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同中國關係

1993年10月12日,中馬建交。1999年1月27日,馬外長迪米特羅夫在台北同台灣“外長”胡志強簽署“建交公報”;2月8日,馬政府正式批准“建交公報”;2月9日,中方宣布同馬中止外交關係。
2001年6月18日,馬正式同台灣斷絕“外交關係”,馬外長米特雷娃和中國外長唐家璇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其頓共和國關於實現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中馬關係恢復正常。中馬兩國各領域的合作關係逐步恢復。雙方重新互設使館。8月,中國駐馬大使張萬學赴任。馬其頓駐華使館臨時代辦馬爾科夫斯基來華復館。2002年4月,馬其頓駐華大使埃夫雷莫夫到任。
2005年6月,張業遂副外長赴馬進行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磋商。8月,李肇星外長訪馬。9月,胡錦濤主席在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期間會見馬總統茨爾文科夫斯基。12月,全國人大外委會副主任委員楊國梁訪馬;28日,馬其頓新任駐華大使傑拉迪尼向胡錦濤主席遞交國書。
2006年4月,馬外交部國務秘書基里亞斯來華進行兩國外交部磋商。8月,應馬其頓政府邀請,唐家璇國務委員對馬進行正式訪問。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5年中馬貿易額為3415萬美元,同比增長22.5%,其中中方出口額為2150萬美元。2006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為1454萬美元,同比下降32.9%,其中中方出口額為1408萬美元,同比增長41.3%。
中國駐馬其頓大使:張萬學。中國駐馬其頓大使館館址:UL 474 BR.20,1000,SKOPJE,MACEDONIJA馬其頓斯科普里市474大街20號。

同美國關係

1993年12月3日,美國在馬其頓首都建立聯絡處,1994年2月正式承認馬。1995年9月13日,馬美建交。兩國關係發展良好。2004年3月,馬總理茨爾文科夫斯基應美總統布希邀請訪美。11月,美國宣布承認馬憲法國名。2005年6月,馬外長米特雷娃對美進行工作訪問。10月,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教育和科學部長波洛扎尼分別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12月,美國國務卿助理迪卡羅訪馬。

同俄羅斯關係

1994年1月31日,馬俄建交。1996年12月俄向馬派出首任大使。1998年1月,馬總統格利戈羅夫訪俄,雙方簽署友好合作聲明。2005年1月,馬教育部長波洛扎尼應邀出席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建校250周年慶典活動。3月,俄國家杜馬外委會主席科薩切夫訪馬。5月,馬總統茨爾文科夫斯基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10月,馬新聞署署長米塔諾夫斯基訪俄。12月,馬外長米特雷娃訪俄。

同歐盟的關係

加入歐盟是馬對外政策的優先目標之一,馬積極發展同歐盟國家的關係。1996年1月,馬與歐盟建立外交關係。2000年4月,馬同歐盟簽署《穩定和聯繫公約》。2004年3月22日,馬正式向歐盟遞交入盟申請。2005年,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實現互訪;馬外長米特雷娃兩次訪問歐盟總部;馬議長約爾達諾夫斯基主持召開第一屆馬-歐盟議會混委會。12月,歐盟首腦會議決定給與馬歐盟候選國地位。

同北約的關係

加入北約是馬對外政策的戰略目標之一。1998年5月,馬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畫”。2005年3月,北約負責政治事務和安全政策副秘書長阿爾特伯格訪馬。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納西埃夫斯基訪問布魯塞爾北約總部。5月,馬外長米特雷娃出席在瑞士召開的“北約最高論壇”會議。10月,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訪問北約。10月和11月,北約歐洲盟軍副司令佩特和北約秘書長特派員分別訪馬。

同鄰國的關係

馬主張在相互尊重主權、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上,同鄰國保持平等的睦鄰友好關係。

同希臘的關係

馬獨立後,希臘認為馬其頓是地理概念,其範圍包括希臘的北部地區,堅決反對將“馬其頓”或“馬其頓”的派生詞作為馬的國名。1995年9月13日,在聯合國秘書長特使萬斯的主持下,馬希在聯合國簽署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臨時協定》。但雙方就馬國名問題的談判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2005年1月,馬希就馬國名問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談判。11月,馬衛生部長迪莫夫出席在希臘召開的預防禽流感部長級會議。

與保加利亞

1992年1月15日,馬保建交,但保不承認馬其頓民族和馬其頓語。2005年,馬總統茨爾文科夫斯基兩次訪保,並出席在保舉行的“東歐文化走廊”論壇活動。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兩次訪保;馬議長約爾達諾夫斯基、衛生部長迪莫夫、內務部長米哈伊洛夫斯基等先後訪保;保國防部長斯維納羅夫訪馬。

與阿爾巴尼亞

1993年4月26日,阿承認馬。12月24日,馬阿建交。2005年1月,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訪阿。馬內務部部長米哈伊洛夫斯基同阿公共秩序部部長托斯卡在奧赫里德舉行會晤。 2月,阿文化部長科洛西訪馬。馬阿族融合民主聯盟主席阿赫買提訪阿。4月,馬外長米特雷娃率團出席在阿爾巴尼亞地拉那舉行的亞得里亞憲章組織地區會議。5月,馬外長米特雷娃出席在阿爾巴尼亞召開的亞得里亞集團第四次會議。阿國防部長馬伊科訪馬。6月,馬農業部長杜拉庫訪阿。7月,馬參加在阿領海舉行的“2005亞得里亞義務”海軍演習。9月,阿總理貝里沙、國防部長費迪烏分別訪馬。11月,馬總統茨爾文科夫斯基訪阿。12月,馬教育科技部長波洛扎尼訪阿。

與塞爾維亞

1996年4月8日,馬同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建交。馬是原南地區第一個同南聯盟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國家。2001年2月,馬南正式簽署兩國邊界協定。2005年2月,馬總統茨爾文科夫斯基、總理布茨科夫斯基先後訪問塞蒙。3月,塞爾維亞議長馬爾科維奇、黑山總統武亞諾維奇、塞爾維亞副總理拉布斯、塞蒙國防部代表團分別訪馬。馬總理布茨斯基訪問科索沃。5月,馬國防部長馬納埃夫斯基訪問科索沃。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出席在塞蒙舉行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年會。6月,馬總統茨爾文科夫斯基訪問黑山。7月,馬總理布茨科夫斯基訪問黑山。10月,科索沃自治機構總理科蘇米訪馬。11月,馬新聞署署長米塔諾夫斯基訪問塞蒙。12月,馬教育科技部長波洛扎尼訪問黑山。

硬幣匯率

1代納爾=100代尼(Deni)
1美元=48代納爾
左邊為代納爾,右邊為代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