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街

馬克思街

馬克思街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元壩鎮。是川陝革命根據地嘉陵縣蘇維埃遺址所在的街區。在中國以馬克思為名命名的街道僅四川廣元元壩區一處,而且是從紅軍時期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街
  • 意義:特意命名
  • 內容:紅軍文化園
  • 特點:墨筆楷書
  • 來源:地軍民博大
起源,保護性改造,意義,措施,

起源

“馬克思街”,是當年蘇區軍民為慶祝蘇聯十月革命勝利而特意命名的。嘉陵縣蘇軍民為紀念十月革命節,將元壩子場改名為“馬克思街”。將一道大木匾刨平,用墨筆楷書,“馬克斯(思)街”四個大字,高懸於縣蘇保衛局大門上。紅軍走後,這道木匾被當地革命民眾歐啟賢等秘密保存下來。現存廣元紅軍文化園,為國家一級文物。
嘉陵縣蘇維埃建於1933年7月。當時紅四方面軍已經取得反“三路圍攻”勝利,並由4個師擴編為4個軍,建立了28個縣級蘇維埃,川陝革命根據地面積擴大到4萬多平方KM,嘉陵縣蘇維埃就是這一歷史事實的見證。而將當時的元壩子取名“馬克思街”,不僅再現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好形勢,而且表現出根據地軍民博大的革命胸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追求。

保護性改造

意義

元壩區是原川陝蘇區嘉陵縣蘇維埃政權所在地,至今它的原貌舊址仍在。 “馬克思街”約有兩百米長,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由於年代太久,大部分住房已成危房,已不適宜居住。當地政府雖多次啟動馬克思街改造工程,但因受規劃限制和資金缺口制約,一直未能實施。廣元市元壩區委區政府對保護和弘揚地名文化遺產工作十分重視,認為“馬克思街”作為重要的紅軍遺址,是中國革命史上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其文獻價值、文物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都具有標本意義。

措施

當地政府從2009年起從馬克思街的現狀、災後重建需要和元壩區長遠發展出發,啟動了馬克思街改造。
當地政府對保護和弘揚地名文化遺產工作十分重視,認為“馬克思街”作為重要的紅軍遺址,是中國革命史上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其文獻價值、文物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都具有標本意義。“馬克思街”也將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軍文化的一部分永遠保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