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哲學意義:鮑德里亞的批判及其回應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哲學意義:鮑德里亞的批判及其回應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哲學意義:鮑德里亞的批判及其回應》主要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後現代理論的興起,使得歷史唯物主義也被視為與資本主義現代性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在深層邏輯上一致的同謀。在拒斥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譜系中,鮑德里亞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物質勞動”和“使用價值”等基礎概念作為主要批判對象,形成了具有極大挑戰性的“鮑德里亞式”的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它從反面證明歷史唯物主義必須重新鞏固自己的“唯物主義”關切,更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體系,以回應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基本介紹

  • 書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哲學意義:鮑德里亞的批判及其回應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6頁
  • 開本:32
  • 定價:22.00
  • 作者:韓欲立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9093803 
  •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哲學意義:鮑德里亞的批判及其回應》試圖在對鮑德里亞的批判進行初步回應的基礎之上重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意義,指出鮑德里亞的批判的超歷史性和抽象性,嘗試更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若干重要概念,重申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原則高度及其歷史辯證法原則。

作者簡介

韓欲立,1979年生,河南商丘人,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講師,2007年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已在《學術月刊》等CSSCI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多篇。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北美生態馬克思主義及其社會主義觀研究”。

圖書目錄

導論後現代理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挑戰
第一章為什麼是鮑德里亞:鮑德里亞理論前史
第一節作為革命文本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邏輯的退隱
第二節消費社會:後現代理論童話的常規社會置景
第三節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糾結:20世紀中後期法國哲學氛圍
第二章續寫馬克思:從《物體系》到《消費社會》
第一節物的符號化及物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消費社會的符碼操控
第三節現代拜物教理論:鮑德里亞與馬克思的比較分析
第三章走出馬克思主義的批判邏輯:符號、生產與象徵交換
第一節符號價值及其運行機制:重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起點
第二節拒斥歷史唯物主義:從對馬克思的生產主義邏輯的批判出發
第三節新的路徑:象徵交換?
第四章重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哲學意義
第一節作為批判邏輯而非實證邏輯的馬克思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二節理論的革命與反革命:作為後現代理論的鮑德里亞批判策略
第三節重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若干重要概念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於是,在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理解為線性過程的開端和終結的生產和消費那裡,馬克思的批判開始了,“在國民經濟學家看來,生產、消費以及作為兩者之間的媒介的交換和分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和精神在不同的人之間和在同一個人身上的分離,是勞動同它的對象以及同它那作為精神的自身的分離,分配是私有財產的積極實現自身的力量”。生產作為一種消費性活動顯然在古典經濟學那裡是被相對弱化的一個維度,這種經濟意識形態的強制本身正成了資產階級將生產的強制作為資本自我增值的邏輯底色,因為生產,而且只有滿足需要的生產才是對資本的自我運動是有利可圖的,它意味著積累,即價值的積累,而不是耗費,即使用價值的耗費。古典經濟學將理性化的生產概念固定為勞動的積累和創造物的積累,把它抽象化為適用於一切經濟時代的普遍性概念,從而將特定的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普遍化為整個人類所遵從的唯一經濟可能性,馬克思批判地指出:“一切生產階段所共有的、被思維當做一般規定而確定下來的規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謂一切生產的一般條件,不過是這些抽象要素,用這些抽象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個現實的歷史的生產階段。”
2.作為生產的消費
在古典經濟學所設定的經濟過程的末端,消費被視為與生產相對立的否定性力量,消費意味著對積累的耗費,由於使用價值的消解,從而不能帶來直接的價值收益,因而,對古典經濟學而言,消費僅僅作為經濟過程的一個從屬性環節而存在,全部問題的關鍵仍然集中在生產和分配之中。不過,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批判成果之一,就是顯然注意到了消費與生產的雙重相互建構的辯證關係,即生產既是積累也是耗費,同樣,消費既是耗費同時也是一種生產。“生產直接也是消費。雙重的消費,主體的和客體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