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鼷鹿

馬來亞鼷鹿

馬來亞鼷鹿,活動於低海拔地區的熱帶山地丘陵茂密的森林灌叢和草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來亞鼷鹿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 哺乳綱
簡介,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

簡介

拉丁學名:Tragulus javanicus (命名人:Osbeck, 1765 )
俗名:鼠鹿,小鹿,小鼷鹿,改范(傣語)
英文名:Lesser Mouse Deer
分類地位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鼷鹿科 Tragulidae
屬: 鼷鹿屬 Tragulus
種: 小鼷鹿 T. javanicus

外形特徵

偶蹄類中最小的動物,大小似免,體長42~48厘米,尾長5~7厘米,體重1.2~2千克。兩性均無角,雌性獠牙短而不露,雄性獠牙發達露於唇外。四肢細長,主蹄尖窄。喉部有白色縱行條紋,腹部為白色。背、腿側及體側等陽光能直射到的部位,毛色黃褐。
前臼齒高冠具銳利切跡,吻尖而窄,鼻孔似裂縫,無顏面腺和足腺,腳長而細,每足具4趾。反芻,胃分3室,第3室退化。

分布範圍

中南半島,包括寮國、高棉、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緬甸,並至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島嶼。中國分布僅是本種分布區的邊緣,只見於雲南西雙版納勐臘縣。

生活習性

常在河谷灌叢和深草叢中活動,有時也進入農田。夜行動物,主要在晨昏活動,多單獨活動。行動十分靈敏,善於隱蔽一般不遠離棲息地。以植物嫩葉、莖和漿果為食,也吃青草。涉水之後會暫時喪失行走能力,此時常被人捕獲。
一般情況下單只活動,只有到發情期才雌雄成對相聚一起尋食,交配後即各奔東西。是保留著許多原始特徵的鹿類動物,也是一種體形很小的原始反芻類動物,在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很有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