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之庚

馬之庚

馬之庚 漢族,1945年5月生,江蘇泰興人。197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揚州工業學院機械製造系機械製造工藝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任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之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泰興
  • 出生日期:1945年5月生
  • 性別:男
人物簡歷,基本信息,主要業績,

人物簡歷

馬之庚,男,漢族,1945年5月生,江蘇泰興人。197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揚州工業學院機械製造系機械製造工藝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64年9月至1968年9月揚州工業學院機械製造系機械製造工藝專業學習;1968年9月至1982年5月第五機械工業部216廠六車間裝配鉗工、技術員、廠革委會副主任、副廠長、黨委委員;1982年5月至1986年7月兵器工業部216廠副廠長、廠長、黨委委員;1986年7月至12月兵器工業部四川兵工局副局長、黨委委員。1986年12月至1988年8月國家機械委四川兵工局副局長、黨委委員;1988年8月至1990年1月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西南地區部副主任、黨委委員;1990年1月至1992年2月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西南兵工局副局長、黨委委員;1992年2月至1993年8月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濟師;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1999年6月至2008年10月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首任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2011年3月任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外部董事

基本信息

企業家姓名:馬之庚
性 別:男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職 稱: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職 務:外部董事
企業性質:國有
所在企業名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主要業績

馬之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
1999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組建之初,在國防科技工業十大集團中人員最多,攤子最大,包袱最重,經濟效益差,困難企業很多。1998年時集團公司財政補貼前利潤總額為淨虧損27.6億元,企業虧損面為89.5%。集團公司面臨的改革發展任務十分艱巨。針在對當時這種困難局面,馬之庚明確提出了"精幹軍品主體,放開民品經營,發展高新技術,培育核心業務"的戰略方針和"保軍、轉民、解困"的總體目標,大力推進全系統的改革和結構調整工作。經過5年的努力,全系統"保軍、轉民、解困"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銷售收入達到521億元,是集團公司組建初期的2.23倍,年遞增22.2%。同時,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在穩步提高,提前兩年實現了"十五"計畫確定的扭虧解困目標。在他的帶領下,集團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成了以"六大重點、四大基礎、十一項關鍵技術"為核心的兵器高科技框架;民品初步實現了規模化經營和改制重組取得長足進展,銷售收入翻了一番。同時,8個項目實現了重組上市,形成了硝化棉、重車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支柱產品。幾年來,集團累計對21戶實施了政策性破產,破產關閉與改革脫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3年,他確立了建設有國際競爭力大公司和高科技現代化兵器工"三步走"的戰略構想,為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和總資產雙超1000億元的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兵器工業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頗為神秘的單位。這個對中國國防事業有著重大貢獻的中央直屬國有特大企業其業務範圍涉獵了很多軍用和民用產品。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位於三里河,在一座有著幾十年歷史的樓房內辦公,樓內的格局仍不失現代風範,這是著名建築家梁思成早年的作品。當這座大樓見證近代史上發生的一系列變遷的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兵器工業走過的風雨歷史。
中國兵器工業曾經是幾浮幾沉。
馬之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這位花白頭髮、面目慈祥的長者,從大學時代學兵器專業開始,至今,他已在兵器行業工作了整整44年,他經歷了兵器工業的成長風雨,感慨著風雨之後成長起來的今天的兵器工業是多么不易。
上任之初,兵器工業已整整虧損了13年
1999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成立,馬之庚擔任集團公司首任總經理。上任伊始,馬之庚就在全體員工面前坦言自己並不輕鬆,壓力很大!他的這種壓力,130多個子公司的30多萬兵器人都會理解他,因為那時的兵器行業已經整整虧損了13年,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前途渺茫。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攤子等著馬之庚去修復。他所要做的就是,讓中國兵器行業起死回生。然而,這是一條多么艱難的路。
馬之庚常常會回想起兵器工業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傑出貢獻。早在革命時期井崗山根據地創建時,我黨在江西省興國縣官田鎮就成立了中央軍委兵工廠,亦稱“官田兵工廠”。它的創立,標誌著人民兵器工業的誕生。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無論多么艱難的戰爭環境,廣大兵工戰士都在忘我地生產各種武器和設備,確保了革命的最後勝利。
馬之庚對兵器行業在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情況都瞭然於胸。新中國成立後,兵器工業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兵工生產基地,並且有了自主研發的產品。老兵器人都記得這么一件事:在國慶十周年的天安門閱兵大典中,所有受閱的兵器裝備都是中國兵器工業自主製造的。兵器工業一度輝煌,兵器人也一度自豪。
60年代到70年代後期,為了應對國際形勢的險惡,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我國的兵器工業進入了“大小三線”建設,轟轟烈烈的戰略任務如火如荼,兵器工業的攤子一時間鋪得很大,專業隊伍也超過了一百萬,號稱“百萬大軍”。不過,龐大隊伍在很快的時間內就顯出了其弱勢——只單一生產軍事產品顯然不足維繫一個龐大的行業生存。這一問題在改革開放之初立馬顯現出來。上世紀70年代末,兵器工業在保軍轉民的調整中頓時面臨重重困難。這可以說是兵器行業解放後遭遇的第一個階段低谷。如何走出困境?當時的兵器行業對外掛牌是“兵器工業部”,1979年,兵器部給剛復出的鄧小平同志打報告,希望能開展軍用產品貿易。在過去,我國的軍用產品只用於對外援助。鄧小平同志的批覆讓兵器人歡欣鼓舞,老人家同意了。於是,1980年成立了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經營軍火的公司。北方公司在接下來的很短時間內就拿到了很大的定單。
然而,就在兵器工業的發展走上一條看似順利的道路時,1989年,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蘇聯的解體,國際軍貿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致命的是,我們的軍品還缺乏高科技,而西方國家的軍品已經日新月異。如此種種原因,整個兵器行業一落千丈,職工工資發不出,一直到了90年代末就連一個萬人大廠的廠長每月的工資也只有幾百元,兵器行業的輝煌仿佛已成昨日黃花,大家看不到兵器行業的希望,平均每年就有8000多名技術人員流失。整整13年,兵器工業年年虧損,特別是1998年那一年就虧損了近50個億。除此之外,兵器集團身上還負有很沉重的包袱。馬之庚介紹說兵器工業是老行業,現在的所有國防工業單位都是當年從兵器工業分出去的,也因此留下了許多落後的設備、還有人數眾多的退休職工。馬之庚剛擔任總經理時,全國22個省的兵器行業共有47萬人,還有20多萬退休職工。馬之庚形容說,就像是一個很貧困的大家庭,還要養活那么多孩子,他這個國有企業老總可不好當。
窘境中的幾十萬兵器人對新上任的馬之庚寄予厚望。
馬之庚認為,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要科技領先,而要有先進的技術,就必須有高水平的、掌握技術的人才。上任伊始的馬之庚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人才留住!
馬之庚向領導同志匯報說,要讓兵器工業走出困境,不採取特殊政策是不行的
馬之庚有一個工作習慣,那就是在做出工作決定之前會到基層實地調研。比如說他提出要把人才留住前,就到了許多子公司調研,他見到一個剛分配來的大學生,大學生每月工資200多元,其中一半用於當月一伙食,剩下的也不足於正常的開支,於是這個在大學裡就靠父母供養的大學生,在參加工作後仍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要錢,他的父母是在田間裡勞作的農民。馬之庚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之後,為了說服各方面能接受他留住人才的政策,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很通俗的故事,他先講到自己是江蘇農村長大的孩子,切身體會到,在農村的一戶經濟狀況並不好的人家裡,家庭主婦做好飯後會給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多吃一點,為什麼呢?主要勞動力吃好了才能好好地乾農活,這個家才會興旺起來。一個工廠也是這樣,否則怎么能讓廠子興旺呢?他對大家說:“一個企業沒有新產品還叫企業嗎?要有新產品,就要先調動技術幹部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企業有了新產品,工人才有工作乾,不會下崗,大家的經濟狀況就會好起來。”
馬之庚事後說,當初兵器集團根本就沒有錢,但要留住人才,想方設法首先要給技術人員提高工資,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馬之庚是一個“膽子很大”的國企老總,那時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還都一成不變地拿著死工資,沒有人敢跳出那個框框。說馬之庚膽子大,還不僅僅是他上任老總之時,在70年代,他在下屬的子公司里當總經理時,為了把廠子發展起來,他提出了工人拿計件工資,幹得多就拿得多,有幹得好的工人有時一個月就能拿2000元,相當於當時工人兩三年的工資收入了,那時的馬之庚也就拿62元錢。上級領導得知此事後,說他搞物質刺激,準備對馬之庚進行處分,只是後來考慮到任務完成很好,就把處分改成了嚴厲的批評。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20年,也留在記憶深處了,但馬之庚才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那種人,他的“膽大”一如既往。
事關兵器集團發展的大事,馬之庚迅即組織、指導集團人事部門起草了關於企業各個崗位的績效工資方案,“科技帶頭人和技能帶頭人的獎勵辦法和在一線職工中推行計件工資的辦法,多餘的人都下崗拿生活費……”明擺著就是實行年薪制,可那會兒的馬之庚卻只敢對外說是根據效益拿工資。他拿著這個績效工資方案,在2000年底的一天,去向當時分管國防工業的國務院領導同志匯
報。馬之庚說:“兵器行業長時期都很困難,除了國家給我們政策之外,不採取一點特殊措施不行。企業要發展必須要調動人的積極性,我這裡有一個方案,沒有一點特殊辦法,兵器工業就走不出來,要是到最後出了問題你把我免了就行了……”馬之庚還說了很多,內容都是圍繞如何讓兵器行業走出困境。他匯報了兩個小時,領導同志一直耐心地聽著,最後,這位領導說了四個字:只乾不說。
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這句話讓馬之庚看到了兵器行業的希望,也帶給了兵器人好運,從此,兵器行業一發不可收,在之後的短短的3年時間便扭虧為盈。2003年底,當馬之庚在兵器集團的大會上向大家宣布,已經徹底摘掉了虧損的帽子,在場的所有人都發自內心地熱烈鼓掌,兵器人又重拾信心。
就在馬之庚對龐大的隊伍進行有效分流的同時,還不能不談到之後的2002年中央針對困難國有企業實行政府行為的破產關閉,這對馬之庚來說,無疑是給了他絕好的政策,儘管這是兵器集團改革脫困工作中最艱難的一頁。當時,在國防科技工業全部破產企業中,兵器集團的破產企業就占四分之一。這項工作開展之初,馬之庚就嚴格要求這些企業嚴格按國務院政策辦事,首先要將職工的安置方案做詳細,消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此項工作得到了大多數職工的擁護。到2006年,60多個企業已完成了破產重組和分離改制,這些企業後來發展得非常好,真正實現了輕裝上陣。
馬之庚重要工作思路的形成,使軍民品迅速發展,許多商機瞬間出現
馬之庚上任後提出關鍵性的兩條工作思路:發展高科技軍品、利用軍品優勢發展高科技民品。
作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產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面向陸、海、空及各軍兵種研製和發展各種高新技術武器裝備。馬之庚認為,發展高科技兵器,推進科技創新和進步,是兵器工業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馬之庚上任後不長時間,他就帶領兵器集團依靠自主創新研發了許多高新武器,成果頗豐:不但全面完成了多個重點裝備以及數十個配套項目的研製生產任務,全系統有數十個項目完成了設計定型。更令人振奮的是,為國家應對危機和新時代軍事鬥爭提供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實現了由傳統兵器向高科技兵器的跨越,從而在遠程壓制、兩棲突擊、登入破障等領域一舉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軍品發展的同時,民品也得到了快速增長。對民品的發展,馬之庚如是說:“我從上大學起就一直在兵器行業工作,親身經歷了兵器工業在民品發展上的起起落落,體會也很深。兵器工業集團組建後,我們黨組對兵器工業20多年來的軍民結合實踐進行了深刻總結,核心是一條:兵器工業發展民品,必須把指導思想從利用軍工富餘能力生產一般民品、解決吃飯問題,轉移到充分利用軍品資源優勢發展軍民結合的高新技術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軍民互動協調發展。最終確立了立足軍品科技資源,重點發展軍民結合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方針。”
國防工業實行保軍轉民戰略調整以後,兵器工業由於軍事屬性強、技術軍民兼容性差,受到的衝擊最大。上世紀80年代末,兵器工業在“找米下鍋”中開始了大規模的軍轉民調整,開發出微型汽車、冰櫃、機車、洗衣機、鐘錶、腳踏車、縫紉機等上千種民用產品,雖然在當時為企業發展解了燃眉之急,但由於這些並不是兵器行業的未來,在市場競爭中都逐步銷聲匿跡了。馬之庚那時在位於重慶的公司擔任領導,他就親身經歷過帶領工人生產冰櫃、腳踏車、機車等民用產品。雖然這些民用產品在當時也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利潤,但對於並不是專業生產民用產品的兵器行業來說,轉產這些大眾化的民用民品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用馬之庚的話來說,沒有優勢去和專業生產民品的企業競爭。所以他擔任集團公司總經理之後就提出要利用軍品優勢去發展高科技民品。比如說生產的重型汽車。很早以前,下屬的子公司就開始生產重型汽車,不過銷量不太好,價格也太貴,70萬元一輛。馬之庚就對這家企業的廠長說,重型汽車的很多方面還需要改進,把多餘的功能去掉,這樣可省下成本,價格要降到30萬,這樣市場才能接受你。後來,通過專業化重組調整,重型汽車產銷連年跨上新台階,2007年銷售了一萬多輛,2008年可達到2萬輛以上。如今,兵器集團的鐵路車輛、礦用車、汽車零部件、TDI等軍民結合的高新技術產品已跨入國際國內的先進行列,人造金剛石、硝化綿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馬之庚上任之後,所做的一件件事情讓兵器人甚感欣喜,冷清了許多年的軍貿重又走上了一條興旺之路。
按照馬之庚的工作思路,兵器集團根據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採取技工貿結合的方式,面向國際市場,同步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國際競爭力、能與西方大國同類裝備抗衡的高新科技軍貿產品。這些產品不但一舉扭轉了兩伊戰爭以後軍貿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而且實現了由單件武器出口向武器系統成套出口的轉變。2005年,兵器集團的軍貿出口成交額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成功實現了由過去軍貿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主進軍到世界軍貿主流市場、與美歐軍事技術強國同台競爭的重大轉變。兵器集團的業績也成功樹立了“中國兵器”的高科技國際形象。
軍貿事業的成功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涉獵國外的捷運建造及石油、礦產的開發。
馬之庚說,過去一年虧幾十個億,現在一年就能贏利幾十個億,想到這些很欣慰
應該說,馬之庚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因為他非常擅長尋找機會讓企業走出困境、走上市場,儘管是國有企業,他仍然想方設法要去打破一些內部人看來是多么堅固的條條框框。他總是說,發展企業,就不能固守本行業,而要不斷拓展。正因為他有著這樣敏銳的市場嗅覺,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都會被他很快抓住。
在開展軍貿時,馬之庚發現,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沒有那么多錢付給你,但對方有資源,願意拿石油和礦產等資源來交換。雖然兵器行業沒有這樣的業務經營範圍,可上任之後的馬之庚可不願意放棄這樣的機會。他說,我們國家也是非常需要這些資源的,為什麼就不能拿過來開發呢?因為馬之庚很執著,國家最終給予了兵器集團石油和礦產的經營權。兵器集團在中央領導的關心下,先後在剛果、敘利亞、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辛巴威等國家開發了油田、貴金屬礦產資源。同時,還承擔實施了伊朗捷運四號線、衣索比亞公路改造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國際工程項目。2007年,僅石油和礦產的收益就高達一百多個億。
兵器集團在三年時間就走出了困境,三年之後就成為一個平均年贏利幾十億的國有大企業,實現了兵器人的願望。
馬之庚感慨地說,過去一年虧幾十個億,現在一年就能贏利幾十個億,想到這些也很欣慰,畢竟自己想幹的事都乾成了,讓職工生活提高了。
突破重圍需要的是一個企業家卓越的創新精神、優秀的管理才能和出色的膽識謀略,而這些特質,馬之庚都具備。他的成長經歷對他這些特質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馬之庚當過工人,但他說當工人時並不累,幹完活就休息了,而當領導就不一樣了,考慮得更多,要乾好一件事情很不易。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擔任了領導的角色,那時他30歲,在基層的兵工廠里,他被任命為廠革委副主任主管生產技術,那時廠里的領導都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的老革命,這些老同志就問他,你這么年輕,大家聽不聽你的?馬之庚就說,靠自己的行動去感動大家。事實上,的確有些人就不聽馬之庚的,因為他太年輕。他說:我的工作能順利開展得益於當時老書記、老廠長的支持和教育。馬之庚一直都非常感謝這些老領導對自己工作無私的支持,因為有老領導的支持,他全身心埋頭工作。踏踏實實工作一 是馬之庚的信條,也是他成功的基礎。38歲那年,馬之庚當了廠長,成為兵器行業最年輕的廠長。他出色的企業管理經驗是他很用心地一天天累積起來的。
有一段經歷是馬之庚終身難忘的,這段經歷讓他特別能夠理解在基層兵器行業工作的同事。1968年,馬之庚從揚州工業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位於川南地區的兵工廠工作。那時的背景正是國家如火如荼的“三線建設”。馬之庚和幾位同學背上背包就到了這個遠離城市、位於偏遠山溝中的工廠。那地方真的是很閉塞,馬之庚還記得當時有個老鄉問職工,日本人走了嗎?弄得人哭笑不得。生活和工作上的艱苦被一顆年輕而火熱的心忽略了,他和所有的同學一樣,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山溝里那份偉大的事業,當然,他也在那裡邁開了事業的第一步,也在那裡結婚生子,妻子是他的同學。在那裡工作了18年之後,馬之庚因為工作調動才離開了那個山溝溝。馬之庚說到這裡,神色有點黯然,他說他當年的同事們乃至他們的孩子仍在山溝里工作,真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他們在生活中有著許多困難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一句話就是:很苦!日後,馬之庚的職位儘管越來越高,但他一直都在關心著這些地處偏僻的兵器行業,儘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在國家關心下,大多數企業都搬出了山溝。
馬之庚說他的頭髮是46歲那年開始白的,那時的他已擔任副局長。職位越高,擔子就越重。馬之庚坦言自己就是一個工作狂,沒有一點業餘愛好,從年輕時代開始就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記得當廠長那會,工廠加班到幾點,他就要在廠子裡呆到幾點。後來級別越來越高,他又把自己的工作時間分成了三個時段,三分之一到基層調研、三分之一在機關工作、三分之一參加重要會議。老伴常常對他說,家裡簡直就成了他的旅館了。不過馬之庚很感謝老伴,也不知他當面給老伴說過沒有,總之他對記者說了,他說老伴這輩子與他患難與共,為支持他的工作付出了太多。
採訪馬之庚總經理那天,他穿了一件紅色的T恤,銀白色的頭髮在紅色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他說按照年齡的規定,他今年就要從崗位上退下來了。說這話時,他的語氣很平靜,就像在說與自己無關的事。記者在想,對於一位受人敬重的高級領導幹部而言,在離開崗位的那一瞬間,沒有失落,有的只是內心的踏實,因為他從年輕時代就開始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奉獻並做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
中國兵器事業的發展史上,馬之庚是讓人不能遺忘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