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絲草

香絲草

香絲草(學名:Conyza bonariensis(L.) Cronq.)是菊科,白酒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紡錘狀,莖高可達50厘米,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常枯萎,葉片狹披針形或線形,兩面均密被貼糙毛。頭狀花序多數,總苞橢圓狀卵形,總苞片線形,頂端尖,花托稍平,有明顯的蜂窩孔,雌花多層,白色,花冠細管狀,兩性花淡黃色,花冠管狀,瘦果線狀披針形,扁壓,淡紅褐色,5-10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中部、東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原產南美洲,現廣泛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生於荒地,田邊、路旁,為一種常見的雜草。

香絲草可以入藥,治感冒瘧疾、急性關節炎及外傷出血等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絲草
  • 學名:Conyza bonariensis(L.) Cronq.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白酒草屬 Conyza
  • :香絲草
  • 分布區域:原產南美洲,原產南美洲,現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物種危害,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紡錘狀,常斜升,具纖維狀根。
莖直立或斜升,高20-50厘米,稀更高,中部以上常分枝,常有斜上不育的側枝,密被貼短毛,雜有開展的疏長毛。
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常枯萎,下部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0.3-1厘米,頂端尖或稍鈍,基部漸狹成長柄,通常具粗齒或羽狀淺裂,中部和上部葉具短柄或無柄,狹披針形或線形,長3-7厘米,寬0.3-0.5厘米,中部葉具齒,上部葉全緣,兩面均密被貼糙毛。
頭狀花序多數,徑約8-10毫米,在莖端排列成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花序梗長10-15毫米;總苞橢圓狀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8毫米,總苞片2-3層,線形,頂端尖,背面密被灰白色短糙毛,外層稍短或短於內層之半,內層長約4毫米,寬0.7毫米,具乾膜質邊緣。花托稍平,有明顯的蜂窩孔,徑3-4毫米;雌花多層,白色,花冠細管狀,長3-3.5毫米,無舌片或頂端僅有3-4個細齒;兩性花淡黃色,花冠管狀,長約3毫米,管部上部被疏微毛,上端具5齒裂。
瘦果線狀披針形,長1.5毫米,扁壓,被疏短毛;冠毛1層,淡紅褐色,長約4毫米。花期5-10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荒地,田邊、路旁,為一種常見的雜草。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中部、東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原產南美洲,現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來源】香絲草的全草。
【功效】疏風解表、行氣止痛、祛風除濕。
【主治】治風熱感冒、脾胃氣滯、風濕熱痹。
【性味歸經】辛、苦,涼。入肺、脾、胃、大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5克。

物種危害

為害特點:
生長於荒地、田邊及路旁,常於桑、茶及果園中危害,發生量大,危害重,是區域性的惡性雜草,也是路埂、宅旁及荒地發生數量大的雜草之一。
1、與農物爭奪水分、養分和光能。雜草根系發達,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很強,而且生長優勢強,耗水、耗肥常超過作物生長的消耗。雜草的生長優勢強,株高常高出作物,影響作物對光能利用和光合作,干擾並限制作物的生長。
2、雜草是作物病害和蟲害的中間寄主。不少雜草是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病菌和害蟲常年在雜草上或根部寄生或過冬,次年春天再遷移到作物上進行危害。
3、降低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由於雜草的直接和間接(病蟲害傳播)危害,會明顯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4、影響人、畜健康。如麥田雜草毒麥和種子,含有毒麥鹼,混入小麥粒內,可引起人和牲畜中毒;蒼耳籽內也含有毒物質,誤食多量後,會造成人、畜中毒。
5、增加管理用工和生產成本。雜草較多的農田,其除草的用工量消耗多,同時由於大量用工,增加了生產成本。
綜合防治?1、嚴格雜草檢疫。對國外引進的種子必須嚴格執行雜草檢疫制度,杜絕傳入我國及蔓延危害。國內要加強和健全檢疫制度,防止蔓延。2、合理輪作。這是改變雜草生態環境抑制和減輕雜草危害的重要農業措施。3、土壤耕作。利用犁、耙、中耕機等農具,在不同時間和季節進行耕作,對不同雜草有殺除作用。4、物理除草。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蓋,提高地膜和土表溫度,燙死雜草幼苗,或抑制雜草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