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葉枯病

香石竹葉枯病

香石竹葉枯病又稱香石竹黑斑病、枝枯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常造成嚴重損失。主要為害葉部,多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尤其老葉更易發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香石竹葉枯病
  • 拉丁學名:Alternaria dianthi Ster .et Hall.
  • 別稱:香石竹黑斑病、枝枯病
  • :真菌界
  • 亞門:半知菌亞門
  • 分布區域: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昆明、貴陽。雲南花卉種植地區均有發生
  • 病原中文名:石竹交鏈孢霉
  • 主要危害作物:香石竹(即康乃馨)
症狀,病原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病症初期在葉上出現淺綠色水漬狀小點,不易發現,但對光檢查可以看到病斑擴展後,現褐色圓形至橢圓形或半圓形斑,大小4-5mm,中央變為灰白色,有的品種邊緣有紫色環紋。濕度適宜時斑面上產生粉狀黑色霉層,乾燥條件下,病部扭曲,病情進一步擴展常造成整個葉片枯萎下垂,但不脫落。從發病到整葉乾枯約需10天至40天。莖染病病斑多從分枝處及採摘產生的傷口處發生灰褐色不規則形條斑,上生黑色霉點,當病斑繞莖一周時,病部以上枝葉枯死。花梗染病造成花蕾枯死。花蕾染病與葉片上病程近似,產生淺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霉點,花不開放或一側開放扭曲為畸形花,產生裂苞。該病病部兩面均產生黑色煤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香石竹葉枯病葉片症狀香石竹葉枯病葉片症狀

病原形態特徵

石竹交鏈孢霉(Alternaria dianthi Ster .et Hall.)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梗5-20根成叢,褐色,短曲,具隔膜1 -4個。分生孢子倒棍棒形,2-5個呈鏈狀,孢子多有喙,淺褐色,尖端處略膨大,喙長3.5-15微米,孢子呈橄欖色至暗褐色,有橫隔膜4-8個,縱或斜隔膜1~6個,長為30-55微米,最寬處9-11微米。菌絲生長發育適溫25-27℃,孢子萌發25℃,濕度適宜經6小時,孢子萌發率達到96%。此外A.dianthicola Neergaurd稱石竹生鏈格孢,也是該病病原。分生孢子細倒棍棒形,淡欖褐色,橫隔多至14個,縱隔0-2個,大小55-130×10-16(微米)。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中越冬,病插條和土中的病殘體是主要侵染源,上海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孢子距地面l m左右的高度面上分布最多,主要通過氣流和雨水傳播,由傷口或氣孔侵入,潛育期5-7天。露地栽培4月下旬至初冬發病,溫室則全年發病。梅雨季節或9月份颱風暴雨多的地區,雨日多、濕度大易發病。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大花、寬葉、植株柔軟、氣孔數量多的品種常比花小、葉細尖、植株硬挺、氣孔少的品種發病重。生產上用的品種中Sim(白花)、Sole(橘黃花)、Sofori(大紅花)等較抗病。連作或露地栽培的比非連作、溫室種植的發病多。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的品種。
(2)實行兩年輪作。該菌不能存活到第二年冬天,兩年乾作即有效。
(3)精心養護。注意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適當澆水,移植後澆1次透水,以後床面乾裂時再澆1次透水。提倡採用避雨栽培法。大暴雨後,要及時排水,嚴防濕氣滯留。
(4)冬季施足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定植1周后施 25%的人糞尿1次,隔1周后再施1次。9月下旬,隔7-10天施30%-40%稀薄糞水2-3次,促植株旺盛生長,提高抗病力。
(5)藥劑防治。①露地栽培者在發病條件出現時,及時噴灑 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北京順義農藥廠)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枯病、疫病混發時可用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3-4次。②棚室栽培的,可以採用粉塵法和煙霧法。粉塵法傍晚關閉門窗後,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平方米用藥1kg。煙霧法於傍晚點燃45%安全型百菌清煙霧劑,每667平方米·次200~250g,隔7-9天1次,視病情連續或交替輪換使用,防病效果好。③提倡使用抗病品種,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濕度基礎上,用藥效果的好壞,在於用藥的遲早,凡是在發病前開始用藥的,防效可達70%以上,發病後再用藥,雖有一定效果,但防效上不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