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泉鎮(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下轄鎮)

香泉鎮(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香泉鎮,位於安定區西南部,東臨隴西,南接渭源,北靠安定城,距安定城區25公里,定渭公路縱穿全境,交通便利,總流域面積144.41平方千米,海拔2053-2556米,年平均氣溫6.90C,年降水量400mm左右,無霜期140天。地下水資源豐富,是定西市主要供水基地,屬南部二陰區,土壤肥沃,特別適宜發展馬鈴薯、畜草、蔬菜等產業。全鎮有耕地面積9.68萬畝,其中水澆地1.7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8.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
  • 面積:144.41平方千米 
  • 人口:18719人(2017) 
  • 耕地面積:9.68萬畝
簡介,優勢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小城鎮建設,地圖信息,

簡介

全鎮轄15個村民委員會,1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719人(2017)。鎮政府駐地有一七三處等5個條管單位、有14個鎮直單位、有中國小校20所,其中中學2所。有鎮幹部95人、村幹部42人、社幹部122人。
香泉鎮是全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也是全省39個民族鄉鎮之一,原名“沙坡子”,以商貿之集,市場活躍而著稱,後因水資源豐富、地泉水甘甜清爽而得名,1982年成立香泉鄉,1983年更名為香泉回族鄉,2003年撤鄉建鎮,,成立了香泉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省、市、區的關懷支持和幫助下,鎮黨委、鎮政府團結和帶領人民經前所未有的膽識和魄力,堅持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線,以發展民族經濟為重點,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政方針,艱苦奮鬥,呈現出了社會政策穩定,民族團結和睦,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大為改善,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2004年底全鎮工農業總收入605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7元;糧食總產量13359.2噸,人均產糧達到450公斤。有西寨、東寨、關門口、池溝、蒼溝等村實現了初級型小康。
近幾年,各民族團結進步,艱苦奮鬥,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優勢產業

畜草產業:按照打造品牌、提升水平、整鄉推進的工作思路,每年以10%的速度發展,已成為地方經濟成長、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鎮畜牧業已形成前山育肥增收入,後山繁育增數量,家家戶戶種草養牛羊的良好發展格局。目前全鎮大家畜存欄6851頭,其中牛存欄5739頭,羊存欄13782隻,有區級示範規模養殖小區1個,占地300畝,全鎮有規模養殖戶1349戶(其中5頭以上養牛戶531戶,20隻以上養羊戶836戶),全鎮有多年生優質牧草20834畝,戶均達到4畝以上,年肉產量達到800噸以上,實現畜牧業收入2846萬元,占農民家庭總收入的47%。融集社會資金128萬元,爭取世行貸款56萬元,建成占地300畝,養殖戶達到64戶,供、產、銷一條龍,集養殖、種植、住宅為一體的全市四大養殖園區之一的香泉鎮牛羊養殖園區。
馬鈴薯產業:以品種改良、科學種植、示範帶動、貯藏保鮮、定單銷售為抓手,大手筆運作,2005年全鎮種植面積達到36000畝,人均達到2畝,戶均達到10畝,人均收入達到800元以上,香泉鎮後灣村發展成為全區乃至全市的馬鈴薯種植專業村。
勞務產業:採取向外輸出與就地輸轉相結合,苦力輸出與技能輸出相結合,分散輸出與基地輸出相結合,年內共輸出剩餘勞動力3256人,勞務收入達到1500多萬元,共建立勞務基地5個。

基礎設施

近幾年修建農二級道路9條86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汽車,社社通農用三輪車。投資120多萬元,修建35千夫變電所一處,移動通訊塔一座,小城鎮改造全面完成,投資47萬元,全鎮村級陣地建設得到全面改善,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狠抓了梯田建設和退耕還林(草)工程,修梯田63840畝,人均3畝,基本實現了“梯田化”的目標,完成退耕還林(草)?7000多畝豐富的牧草資源,給畜草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會事業

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努力下,爭取資金170多萬元,對全鎮17所國小全面進行了維修和新建,為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三年來向全國大中專院校輸送人才127人。投資67萬元,新建鎮中心衛生院辦公大樓1痤,極大的改善了醫療條件,使鎮衛生院年創收達到120萬元以上,成為全區創效最高的鄉鎮醫療單位。

小城鎮建設

2003年,鎮黨委鎮政府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全面實施小城鎮改造建設,目前鎮區建立標準化統一模式集住宅與商貿為一體的商貿住宅樓56棟,硬化中心街道1000米,徹底改善了鎮區環境,增強了城鎮承載力和聚集力,拉動了地方商業的發展,使香泉鎮成為安定區西南之門戶,花園小城鎮。

地圖信息

地址:定西市安定區零八三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