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菌桂

香木菌桂

香木菌桂,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柊樹Osmanthus heterophyllus (G. Don) P. S. Green的樹皮及枝葉。分布於我國台灣省,其他地區廣有栽培。具有補肝腎,強腰膝,消瘡毒之功效。用於腰膝無力,癰腫疔毒,百日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香木菌桂
  • 別稱:槓谷樹、刺格、貓兒刺、粘(米離)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木犀科
  • :木犀屬
  • :柊樹
  • 分布區域:我國台灣省,其他地區廣有栽培
  • 採集時間:全年均可采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時間,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及枝葉。

性味

味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補肝腎,強腰膝,消瘡毒。

主治

用於腰膝無力,癰腫疔毒,百日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時間

全年均可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樹皮光滑,灰白色。幼枝被柔毛。葉片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5-6(-7)厘米,寬1.5-2.5(-3)厘米,先端漸尖,具針狀尖頭,基部楔形或寬楔形,葉緣具3-4對刺狀牙齒或全緣,齒長5-9毫米,先端具銳尖的刺,上面腺點呈細小水泡狀突起,下面不明顯,中脈在兩面明顯凸起,上面被柔毛,近葉柄處毛尤密,幼葉更密,羽狀網脈在上面明顯凸起,下面不明顯;葉柄長5-10毫米,幼時常被柔毛。花序簇生於葉腋,每腋內有花5-8朵;苞片長2-2.5毫米,被柔毛;花梗長5-6毫米,無毛;花略具芳香;花萼長1-1.5毫米,裂片大小不等;花冠白色,長3.5-5毫米,花冠管極短,長1-1.5毫米,裂片長3-3.5毫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基部,與裂片幾等長,花絲長2-3毫米,花葯長1-2毫米,先端有一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3毫米,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頭狀,明顯2裂;雄花內的不育雌蕊呈圓錐狀,僅長約1.5毫米。果卵圓形,長約1.5厘米,徑約1厘米,呈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5-6月。

生長環境

分布於我國台灣省,其他地區廣有栽培。

相關論述

《現代實用中藥》:“為消毒藥,外用治癰疔及腫毒;內服於百日咳亦有效;補肝腎,健腰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