饌謨哪節

饌謨哪節

饌謨哪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騎馬壩鄉騎馬壩村傣族傳統的迎春節,時間為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三。“饌謨哪”是傣語,意為“巡田壩、祭田神”。在這一天騎馬壩村的男女老少便身著盛裝來到寺廟祭祀田神。然後舉辦巡田壩活動,然後是很有特色的擺長龍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饌謨哪節
  • 民族:哈尼族彝族
  • 時間:正月十三
  • 性質:迎春節
節日簡介,主要節目,相關傳說,

節日簡介

饌謨哪節擺長龍宴每年的正月十三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騎馬壩鄉騎馬壩村傣族傳統的迎春節——饌謨哪,他們要以最虔誠、最獨特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來。
饌謨哪節擺長龍宴饌謨哪節擺長龍宴

主要節目

農曆正月十三日一大早,騎馬壩村的男女老少便身著盛裝來到寺廟祭祀田神。之後便是花腰傣服飾展覽和現場繡花表演。在村子球場的舞台上,10多名傣族婦女穿針引線,不一會兒,她們手裡的布條上,便出現了美麗的花草和可愛的動物。傣族婦女們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來賓的目光,有的上前細看,有的好奇詢問,有的快速拍照。懸掛在旁邊的五顏六色的花腰傣服飾,更是引起了女賓們的極大興趣,看看這套,摸摸那套,有的經不住誘惑試穿起來,不時傳出陣陣開心的笑聲,幾百元一套的服裝就這樣成交了。
“饌謨哪”節的重頭戲是巡田壩。午後,巡田壩開始了。1000多名傣族男女老少和來賓,由抬著畫有猛虎、蒼龍、天鵝、孔雀彩旗的8個年輕小伙子領隊,從村子球場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在藍天白雲下,在青山懷抱中,在碧綠田壩上,整個隊伍前不見頭,後看不到尾,似一條長長的龍,順著一丘丘梯田的田埂緩緩行進。彩旗、氣球、五彩的盛裝和嫩綠的秧苗把整個壩子裝扮得分外嬌嬈;嗩吶聲、鑼鼓聲、鞭炮聲、歌唱聲和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人們把美好的祝願,撒向田間地頭、山川原野。
擺長龍宴是“饌謨哪”節的一大特色。下午5時,參加巡田壩儀式的人們在秀水河、但丁河用黃連山聖水潔身後,開始順納虎街擺長龍宴。300餘張桌子一桌連一桌地擺開,並形成兩條龍的造型,龍頭在球場,龍尾在龍樹下。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嘗著幸福的生活。
傍晚,彩燈閃亮,歡快的音樂響起來,傣族、哈尼族、彝族、瑤族和拉祜族文藝隊相繼登台,舞蹈《饌謨哪的來歷》、山歌對唱《傣家四季調》、蘆笛吹奏《傣鄉韻》、獨唱《祝福祖國》、歌舞《家裡家外變化大》等精彩的節目,不時激起陣陣掌聲、喝彩聲。文藝演出結束後,篝火晚會開始了。天空綻放著繽紛的禮花,地上燃燒著熊熊的篝火,震耳的鑼鼓和人群的歡呼交織在一起,整個球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人們圍轉著篝火時而自由舞蹈,時而有節奏地拉手共舞,嗓子幹了還在歡呼,手掌紅了還在鼓掌,渾身是汗還在舞動,因為今夜,誰也不願停下自己的腳步……

相關傳說

“饌謨哪”是傣語,意為“巡田壩、祭田神”。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有一年開春,壩子裡的秧苗長勢喜人,人們期待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然而就在農曆正月十三這一天,一群聚集在渣嗎河岸的妖魔施妖作法,一時間壩子裡水田乾涸,秧苗枯敗,蝗蟲遮天蔽日。在這危急關頭,從天宮下凡到騎馬壩的一名叫“阿宰龍”的年輕小伙子,率令猛虎、蒼龍、天鵝和孔雀向妖魔展開了激烈的拼殺,經過一天奮戰,把妖魔鬼怪趕進了渣嗎河,使田野重新披上了綠色的春裝。為紀念英雄,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騎馬壩村有了“饌謨哪”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