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語

食道語

食道語(Esophageal speech)是全喉切除手術者能夠說話的另一種途徑。依靠食道的震動發出的聲音,和正常喉發出的聲音較為接近,一般初學者都可以和他人正常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道語
  • 外文名:Esophageal speech
  • 基本簡介爆破音較重
  • 主要套用:發聲訓練
基本簡介,主要套用,培訓工作,

基本簡介

使用“食道語”聽起來音調高低差別較小,爆破音較重。醫生說,說得好的,有點瓮聲瓮氣,“聽起來就像普通人得了感冒。”據介紹,20~40歲的患者,成功率為100%;40~60歲的患者,成功率為93%。
全喉切除後,“食道語”被認為是最便利和人性化的發聲方式。“食道語”不用輔助工具,容易掌握,接近正常喉發出的聲音,但需要老師專門培訓。

主要套用

武俠小說中,高手都用“腹語”交談,一般人學不會。和普通人靠聲帶和喉嚨發聲不同,2010年46歲的何朝華會“食道語”。他並不是武林高手,而是一名切除了喉嚨的喉癌患者。
像何朝華一樣曾患喉癌,靠學習“食道語”恢復了發聲能力的,我市約有30人。2010年12月21日,他們相聚重醫附一院無喉者語言康復中心,唱歌、吟詩、擺龍門陣。“他們都用食道說話,和打嗝的方式差不多。”重醫附一院耳鼻喉科主任胡國華說。在場的10餘名觀眾和表演者,都是曾經罹患喉癌、做過全喉切除手術的病人。切除喉嚨後,無法再說話,一部分人通過安裝電子喉發聲,但並不自然。“若學習用食道發聲,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就能發出聲音。”
2006年,聽說株洲有種食道發聲訓練,何朝華便過去拜師學藝。“先練習打嗝,再學著發a、o、e。”每天早晚,他都花半小時練習,一開始,喉嚨不適應,有些疼痛,一個月後不適感消失了。半年後,他終於能開口說話了。“當時感覺就像是從外星回到了地球。”何朝華說。在一次複查中,胡國華發現何朝華的“食道語”水平不錯。醫院立刻將他和另一名患者柴光棟送往北京學習,希望他們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當時,國內只有北京和株洲有“食道語”訓練機構。兩人學習回來後成了志願者。一年來,幫助了近30人開口說話。

培訓工作

重醫附一院耳鼻喉科主任胡國華介紹,該院無喉者語言康復中心於2009年成立,是西南地區首個訓練“食道語”的機構,而且是一個公益性組織。目前每期培訓時間為一個月,參加培訓的患者要繳納一定費用,用於志願者老師的補貼以及他們聚會的花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