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海賊團

飛翔海賊團

飛翔海賊團是航行在魚人島周圍深海處的海賊團。船名為“The Flying Dutchman”,海賊旗的標誌為雙刀交叉的骷髏頭,船頭是顆長著尖牙的骷髏頭,船身已多處腐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翔海賊團
  • 外文名:The Flying Dutchman
  • 船長:范德戴肯九世
  • 類別:海賊團
人物經歷,創作來源,

人物經歷

“The Flying Dutchman”的現任船長,初代范德戴肯的子孫,頭戴小禮帽,翹頭髮且蓄有鬍鬚,身上掛著多串項鍊,有四隻腳,笑聲是“吧呵呵呵”。過去曾被阿龍邀請過,但被他以“不願意在別人底下做事”這個理由拒絕。
自稱是受到“靶靶詛咒”的能力者,能夠準確狙擊他觸摸過的對象,但必須戴上手套才能和別人握手,由於獲得果實能力的緣故,喪失了魚人擅泳的特性,因此在水中活動的時候,必須在身上塗上游水塗層作保護措施。
有著非常強烈的占有欲和忌妒心,愛慕魚人島的公主白星,甚至不允許白星和別人共度一生,其原因是在白星6歲那年,范德戴肯九世因為親眼目賭她以哭聲召換海王類,了解到白星就是初代祖先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傳說中能操控海王類的人魚公主,為了得到這項能力而妄想娶白星為妻。范德戴肯九世曾用右手觸摸過白星後,為了追擊白星便再也沒有洗過右手。
最初范德戴肯九世一個禮拜頂多會向龍宮王國寄送情書,之後變本加厲的從書信改成了郵包,到最後甚至轉變為有恐嚇性質的求婚狀,令白星感到相當害怕,此事讓白星的父親尼普頓為之震怒,並命上面三個兒子海王星三兄弟率領軍隊追捕范德戴肯九世。即使遭到龍宮王國通緝,范德戴肯九世依然會拿著武器攻擊白星所在的硬殼塔。與新魚人海賊團聯手,意圖摧毀尼普頓的政權。
為了對龍宮王國發動奇襲而將一群人類的海賊投擲到硬殼塔的牆外,在跟著霍迪·瓊斯攻入龍宮王國後發現白星已經不在這裡,並乘著一根大珊瑚去追擊她。因為被白星拒絕表白,憤而對她與路飛動手,反被當時捆住雙腳的路飛用“橡膠 JET槌”埋在土裡,重新站起來後命令大入道海神攻擊路飛等人失敗,直到路飛抵達海之森為止,范德戴肯九世仍不斷的向他們丟擲斧頭,但全都被路飛成功檔掉。之後更因為被白星拒絕表白的打擊,將自己剃成禿頭,還決定利用“諾亞”把白星連同魚人島整個摧毀掉,卻被登上“諾亞”的霍迪·瓊斯用三叉戟刺傷腹部,轉而將狙擊目標變更成霍迪·瓊斯,仍不敵霍迪·瓊斯的攻勢而摔落到“諾亞”的船艙里,卻因為頭部撞到船艙的貨物而口吐白沫,陷入昏迷(生死未知),讓原本追蹤白星的諾亞失去了果實能力的控制而直衝魚人島

創作來源

飛翔的荷蘭人號
飛翔的荷蘭人(德語:Fliegender Hollä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又譯作漂泊的荷蘭人,彷徨的荷蘭人,飛行的荷蘭人等)。
是傳說中一艘永遠無法返鄉的幽靈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
電影中電影中
飛翔的荷蘭人通常在遠距離被發現,有時還散發著幽靈般的光芒。據說如果有其他船隻向她打招呼,她的船員會試圖托人向陸地上或早已死去的人捎信。在海上傳說中,與這艘幽靈船相遇在航海者看來是毀滅的徵兆。在德文里(fliegend)是用來表示一種持續飛行的狀態,形容受詛的荷蘭人永遠飄流在海上,四處航行,卻始終無法靠岸的悲慘宿命。
傳說
關於飛翔的荷蘭人的故事在航海傳說中有很多個版本,與之相關的是福肯伯格船長(Captain Falkenburg)的中世紀傳奇故事,他以自己的靈魂為賭注與魔鬼擲骰子,被詛咒在北海不停往返直到審判日
飛翔的荷蘭人第一次在書中被提到是在喬治·巴林頓《Voyage to Botany Bay》(1795年)一書的第6章:
譯文:我對海員崇敬幻影的迷信常有耳聞,但從未對這類記錄給予太多信任。據傳一艘荷蘭軍艦在好望角外失事,船上無人生還。同行的船隻經受住了暴風,隨後抵達好望角。整修後返回歐洲的途中,他們在相同的緯度遭到猛烈的暴風雨的襲擊。值夜的一些水手看到,或者在想像中看到,一艘船滿帆向他們駛來,仿佛要將他們撞沉:一名水手尤其確定這正是在前一場暴風中沉沒的船,或者是她的幻影。但暴風雨稍停的時候,黑雲似的船就消失了。幻影在海員心裡揮之不去,等船靠岸,故事也就像野火般在人中傳開了,幻影也被稱作飛翔的荷蘭人。 根據一些來源,這艘幽靈船的船長原型是17世紀的荷蘭船長伯納德·福克(Bernard Fokke)。福克因從荷蘭到爪哇航行的離奇神速而出名,當時的人因而懷疑他與魔鬼為伍以達到如此的速度。
對飛翔的荷蘭人的第一次詳細的描述應該是布萊克伍德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1821年五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事件發生的地點是好望角
譯文:她是一艘阿姆斯特丹船,於70年前起航。她的主人是亨德里克·范德戴肯(Hendrik van der Decken)船
長。他是一個堅定可靠的海員,就算與魔鬼為敵也會按自己的意見行事。從來沒有哪個他手下的船員有任何抱怨,雖然船上的具體情形外人無從知曉。故事是這樣:在好望角轉彎的時候他們正試圖在惡劣天氣中通過桌灣。然而,風越來越大,不斷的向船衝擊,范德戴肯在甲板上咒罵大風。日落稍後,一艘經過的船問他是否不打算當晚入港,范德戴肯回答“如果我進港,就讓我永世受詛咒,因為我將在此迎風航行直至審判日。”他確實一直沒有進港,人們相信他仍在海面上大風中航行,每次有人遇到這艘船,她都有惡劣的天氣相伴。
19到20世紀之間在外海上有很多起對“飛翔的荷蘭人”的目擊事件。威爾斯親王喬治(後來的喬治五世)的目擊是最著名的幾次之一。1880年,在他十五歲時,他與兄長威爾斯親王阿爾伯特·維克多(其父是後來的愛德華七世)一起正由輔導老師達爾頓(John Neale Dalton)陪伴,乘4000噸的輕巡洋艦巴坎堤號(HMS Bacchante),進行為期三年的航行。在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之間海面上,達爾頓寫到:
譯文:在早晨4點“飛翔的荷蘭人”出現在我們的船首方向。它像幻影般發著紅色的光,照亮了200碼以外雙桅船的桅桿和船帆。她從船首左側靠近時,在艦橋上值班的軍官和後甲板上的見習軍官顯然都看到了她。見習軍官立刻被派往前甲板,但到達時她在附近出現過的痕跡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連在地平線上都找不到她的任何蹤跡。10點45分,早先發現飛翔的荷蘭人的海員從前桅中部頂橫桁墜落到前甲板上,摔得粉身碎骨。
荷蘭船長
船長在馬里亞特劇中名為“范·德·戴肯”(英語:Van der Decken,意為“甲板的”),在歐文劇中則名為“Ramhout van Dam”。
多數版本中,船長拒絕在暴風中退卻,堅持即便到審判日也要繞過好望角。其他的版本中,船上發生了嚴重的鼠疫並因此被拒絕在任何港口停泊,致使該船和船員注定要永遠航行,無法靠港。
在馬里亞特的版本中,船長范·德·戴肯的故鄉是荷蘭的特爾紐森(Terneuzen)。
在菲茨堡劇中,船長每一百年能夠上岸一次,尋找一個女人來分享他的命運。在華格納的歌劇中,間隔則是每7年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