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的歌

風的歌

在此作品中,詩人通過描述了風一年四季的經歷,來講述著風在一年四季中都在不停的奔波忙碌著。通過擬人的手法將這部作品中的風自己來講述著,使人倍感親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風的歌
  • 創作年代:1942年9月6日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艾青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標題:風的歌
體裁:現代詩
作者:艾青
創作時間:1942年9月6日

作品原文

我是季候的忠實的使者
報告時序的運轉與變化
奔忙在世界上
寂靜的微寒的二月
我從南方的森林出發
爬上險峻的山峰
走過卑濕的山谷
渡過湖沼與江河
帶著溫暖與微笑
沿途喚醒沉睡的生物
山巔的積雪溶化了
結凍的河流解凍了
黑色的土地吐出綠色的嫩芽
百鳥在飄動的樹枝上歌唱
憂愁從人們臉上消失
含笑的眼睛
看著被陽光照射的田野
布穀鳥站在山岩上
一陣陣一陣陣地叫喚
殷勤地催促著農人
把土地翻耕
把河水灌溉
向田畝播撒種子
晴朗的發光的五月
我徘徊在山谷和田野
河流因我的跳躍激起波浪
池沼因我的漫步浮起皺紋
午後,我疾行在懸崖的邊沿
晚上,我休息在森林
我是雲的牧人
帶領羊群一樣的白雲
放牧在碧藍的晴空
從上空慢慢移行
陰影停留在曠野
我是雨的引路人
當大地為久旱所焦灼
我被發怒的烏雲推擁
帶著急喘,匆忙地
躍上山崖、跳下平野,
疾馳在閃電、雷、雨的前面
拍擊著門窗,向人們呼喊:
“大雷雨要來了!
大雷雨要來了!”成熟的豐盛的八月
掛滿稻草的杉樹林裡
在草堆上微睡之後
走過收割了的田畝
到山腳下的鄉村
裹著頭巾的農婦
向我發出歡呼
當她們在廣場上
高高地舉起篩子
擺動風車的扇柄
我就以我的敏捷
幫助這些勤奮的人
穀殼和米糠吹散出來
起霧和下雨的日子
我走在陰涼的大氣里
自然在極度的繁華之後
已臨到了厭倦
曾經美麗的東西
都已變成枯萎
飛鳥合上翅膀
鳴蟲停止叫喚
我含著傷感
搖落樹上欲墜的殘葉
打掃枯枝狼藉的院子
推倒被秋雨淋成烏黑的籬笆
挨家挨戶督促貧苦的人們
趕快更換屋背上的茅草
上山砍伐冬季的燃料
因為我知道,對於他們
更壞的日子還在後面
陰暗的憂鬱的十一月
帶著寒冷的雨滴
我離開遙遠的北方
有時,在黃昏
穿過荒涼的曠野
我走近一家茅屋
從窗戶向裡面窺探
一個農夫和他的妻子
對著剛點亮的油燈
為不曾繳納稅租而愁苦
一聽見外面有了聲音
就突然打了一個寒噤
當我從摩天的山嶺經過
盲眼的老人跟我下來
他是季候的掘墓人
以嫉妒為食糧
以仇恨為飲料
他的噓息侵進我的靈魂
自從他和我同路以來
我就不再有愉快了
我抖索著,牽著他枯乾的手
慢慢地從山上走下平原
沿著我來的路向南方移行
四周,看不見人影和獸跡
萬物露出慘愁的樣子
這個老人!他一邊扶著我
一邊用痙攣的手摸索
他的手指所觸到的東西
都起了一陣可怕的寒顫
他的腳一伸到河流
河水就成了僵凍
他睜著灰白無光的眼睛
不斷地從嘴裡吐出咒語:
“大地死了……大地死了……”
於是他散播著雪片
拋擲著雪團
用一層厚厚的白雪
裹住大地的屍身
當我極目遠望時
我也不禁伏倒在山岩上啜泣……
尾 聲
等一切生物經過長期的堅忍
經過悠久的黑暗與寒冷的統治
我又從南方海上的一個小島起程
站在那第一隻北航的船的布帆後面
帶著溫暖和燕子、歡快和花朵
唱著白雲的柔美的歌
為金色的陽光所護送
向初醒的大地飛奔……

作品賞析

風、雨、雷、電,是地球氣侯的四大傑出表現。風,一年四季都有,忽然而來,忽然而去,無形無色,而又時時讓人感到它的存在。在詩人的筆下,風仍然是風,但這風有了形,有了色,甚至有了感情。它與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密切的關係。
在《風的歌》中,詩人寫了風一年四季的經歷。即一年到頭,風都在不停地奔波,都在幫助人們。“寂靜的微寒的二月”,風從南方來了,“帶著溫暖與微笑/沿途喚醒沉睡的生物”,呼喚人們趕快春播。“晴朗的發光的五月”,“當大地為久旱所焦灼”,風趕快告訴人們“大雷雨要來了!”“成熟的豐盛的八月”,風幫助人們打場,“把穀殼和米糠吹散出來”。並“挨家挨戶督促貧苦的人們”,趕快修理茅屋,準備燃料,因為,風知道,“對於他們更壞的日子還在後面。”“陰暗的憂鬱的十一月”,寒冷使“大地死了……”,風“也不禁伏倒在山岩上啜泣……”
當冬天過去,風又“帶著溫暖和燕子、歡樂和花朵/唱著白雲的柔美的歌/為金色的陽光所護送/向初醒的大地飛奔……”詩人由衷地讚美了風,讚美了它的精神,使它那么可愛地流動在讀者面前。
詩人在詩中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讓風自敘──“我“在詩中即是風。用這擬人化的第一人稱來寫,使人感到親切、自然,同時充滿情感。
“我”的人情味,在許多生活場景中呈現出來。這些生活場景那么有生活氣息,那么感人。比如,寫到冬天到來之後,“我走近一家茅屋/從窗戶向裡面窺探/一個農夫和他的妻子/對著剛點亮的油燈/為不曾繳納稅租而愁苦/一聽見外面有了聲音/就突然打了一個寒噤”這些富於生活氣息的描繪,都是詩人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提煉出來的,由“我”很自然地道來,增強了詩的抒情性。正因為詩人具有這樣深厚的生活體驗,才使“我”的經歷具體而生動。如果沒有這些深厚的生活體驗為基礎,“我”的經歷很可能是枯燥的了。詩人的生活體驗,在這首詩中可以說起著決定作用。
當然,詩人於詩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生活體驗的時候,並沒有忘記“我”的特徵,而是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我”的特徵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形成了一種詩情畫意。我們看,下面這些詩句多么精彩:“我是雲的牧人/帶著羊群一樣的白雲/放牧在碧藍的晴空/從上空慢慢移行/陰影停留在曠野//我是雨的引路人/當大地為久旱所焦灼/我被發怒的烏雲推擁/帶著急喘,匆忙地/躍上山崖、跳下平野,/疾馳在閃電、雷、雨的前面/拍擊著門窗,向人們呼喊:/‘大雷雨要來了!/大雷雨要來了!’”這些描寫,很富有風的特徵。“我是雲的牧人”,“我是雨的引路人”,即符合風的實際,又是形象化了的。“躍上山崖,跳下平野”“拍擊著門窗”,“向人們呼喊”,這些動作,都符合風的性格。
由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抒情,具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即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所要描繪的對象有機地融為一體,在似與不似之間,在實與虛之間選擇準確的形象,選擇恰當的語言。理性的思考寓於形象的展示之中。
另外,《風的歌》這首詩,寫風經歷了四季。在不同的季節里,風有不同的表現形態,又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詩人出色地把握了風在不同的季節里的特徵。比如,在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是高興的,“向我發出歡呼”,“我”也是高興的,“我就以我的敏捷/幫助這些勤奮的人”,不辜負人們的歡呼。在冬天,就另是一副場景一幅情緒了。天寒地凍,“我也不禁伏倒在山岩上啜泣……”詩人能有這樣準確的把握,當然是和詩人對於事物的明確審視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鬱。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裡,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