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資源

風景資源

風景資源又稱景源、景觀資源、風景名勝資源、風景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引起人們進行審美遊覽活動,可以作為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的總稱。 是構成風景環境的基本要素是風景區產生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物質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景資源
  • 別名:景源
  • 基本要素:風景區產生環境效益等
  • 活動審美遊覽
風景資源認識,觀念,認識風景資源,原始性的重要,風景資源完整性,存在狀態,1)未開發的風景資源,2)初步開發的風景資源,3)適度開發的風景資源,4)開發過度的風景資源,外界對風景資源的環境影響分析,環境影響管理,1)規劃措施,2)管理措施,3)技術措施,

風景資源認識

人類對風景資源的認識決定了處置它的態度。21世紀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風景資源,改變以往視風景資源為征服和利用對象的看法,將它置於地球生態系統的網路之中,冷靜分析,科學認識,才能處理好人與風景資源的關係,順應時代要求,造福於後代。

觀念

認識事物的過程存在主體與客體,主體認識對象,客體為被認識的對象。對於風景資源的認識,不同的角度會產生相反的主體和客體:人們慣常的想法,作為地球的主人,人類當然是主體,其餘物體都可以視為可為人利用、服務於人的客體;物化資源行業以市場需求為主體,以木料、水資源、礦產資源為客體;旅遊行業以旅遊者為主體,風景資源為市場利用的客體。這些認識都無可厚非,但在二十一世紀人口日益增長,資源明顯短缺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變換認識中的主客體關係。對於有生命的風景資源,它包含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可以將其視為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成為認識關係中的主體元素,而其它外來物(包括人類)都可視為是侵入這一龐大軀體的客體。1999年10月1日,世界旅遊組織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通過了《全球旅遊倫理規範》,在論及21世紀旅遊的新方向時,專家提議:21世紀以環境資源為對象的旅遊業,應超越“觀賞環境”的傳統境界,走上“侍奉環境”的新方向。這種視風景資源為主人的思維方式,將有助於我認識風景資源本身,避免人類主觀性造成認識上的偏差,更有利於減少開發利用時的對風景資源的不尊重,造成破壞性開發。

認識風景資源

地球環境是一個聯繫的整體,任何一處風景資源都是這一整體中的一個點,在能流、物流方面與外界進行著交換,因此一旦發生變化就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同時,每一點狀資源都不會孤立發展,周圍環境的變化同樣會引起這些點的變化。在城市化發展日益擴大的今天,自然風景資源愈來愈像浮在“地球城市”中的一個個孤島,甚至有些風景資源內部也有城市化的傾向,這些變化必然引起其內部的環境變化。現今許多風景資源面臨植物病蟲害、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動植物瀕臨滅絕等現象,這都與外界環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因此在考察和研究風景資源時,必須從大環境角度來考慮,綜合詮釋區域風景資源的存在狀態,制定全面、合理的管理措施,而不能局限於某一點狀風景資源,否則會出現治表不治本的問題,有時問題雖會短時解決,但最終可能會再次在本地或異地出現。

原始性的重要

在風景旅遊資源中,包含有純自然景觀,人造自然景觀、歷史遺蹟景觀、人工模擬、複製的歷史景觀、造新景觀等。這些不同性質的景觀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群中獲得的重視、喜好程度也不同。80年代盛行模仿古典園林;90年代中期曾出現人造景觀的高潮;90年代末隨著一些人造景觀在各地的頻繁出現,人們對它們逐漸失去了興趣;21世紀綠色生命、生態旅遊成為熱點,人們開始認識到具有個性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的價值,一些人造景點失去了市場,原始的自然景觀,特別是森林景觀、山水景觀、冰川景觀、河溪景觀、極地景觀都成為21世紀人類最可寶貴的風景資源,它的價值也日益突顯。因此,風景資源的管理者只有充分認識景觀原始性的重要性,才會更注重自然原始景觀的保護,避免為建造沒有市場的贗品而破壞有價值的自然風景。

風景資源完整性

區域風景資源不僅與其周圍大環境組成一個整體,其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括植物、動物、水體、土壤、氣候等,它們共生共存,每一元素都是這一整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整個系統占有的生態空間愈大,組織結構愈複雜,其穩定性就愈強,因此,區域風景資源的組成及生態完整性是其保持良性循環的必要條件;相反,如果因子缺失愈多,無序性就會愈加顯著,生存的危機就愈大。所以,在風景資源利用過程中,如果過度開發,常會造成資源完整性的破壞,如動物棲息地的縮減造成動物的滅絕,水體、土壤被污染,氣候、土壤的變化又會造成植物的死亡,這些都最終有可能導致資源的衰退、消失。所以,風景資源的完整性是資源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從生物多樣性、景觀類型多樣性及景觀視覺吸收力的提高等多方面加強風景資源的完整性。

存在狀態

為了有效地利用、開發和保護我國的風景資源,必須對現有風景資源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從其不同的存在狀態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家底,減少盲目,合理適度開發。根據風景資源的開發程度,可分為未開發的風景景觀資源、初步開發的風景景觀資源、適度開發的風景景觀資源、開發過度的風景景觀資源。

1)未開發的風景資源

這一狀態的風景資源有良好的自然系統(如原始森林)。幾乎沒有任何人造物產生的視覺污染,植被、水體、地形等構成元素都具有較高的視覺價值,但從風景本身和人類審美角度來說,仍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適當的干預,這就是未開發的風景資源所存在的開發潛力,這一潛力不是商業開發的潛力,而是提高風景視覺和生態質量的潛力。

2)初步開發的風景資源

初步開發的風景資源仍保持較好的自然狀態,風景中有了一些基礎設施,如道路、鋪裝地、小體量建築等,植被也進行了適當改造,開始出現景點、景區。人類的干預在自然環境容量允許範圍之內,風景資源具有開發潛力,但這一狀態的風景中易於出現視覺污染和生態破壞,主要是由於輕視規劃、盲目上馬、忽視保持造成的。

3)適度開發的風景資源

這一狀態的風景資源具有較高的視覺質量,基礎的人工設施已能滿足需要,其規模、體量都在控制之下,景區、景點已形成,人工干預的程度已接近環境容量的閥限。因此管理上建設活動和遊人數量應控制,不能再擴大規模,出現的視覺污染和生態破壞應及時採取措施。

4)開發過度的風景資源

這一狀態的風景區域中有大量的人工設施,破壞性建設已很明顯,植被面積明顯減少,人工干預的程度已超過環境容量的閥限,森林自然力呈下降趨勢,環境質量因商業化、城市化而銳減,此時如想讓自然力得到恢復,管理上應非常謹慎,以保護和恢復植被為主要工作。
這是根據風景資源的存在狀態進行的分類,我國自然資源保護區根據資源類型和保護方式又可分為三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沒有受到人類活動干擾的自然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多樣性及景觀遺留地為目的;風景名勝區是具有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自然風景優美或文化遺產比較集中,可供遊覽或進行科學文化考察的特定地區;森林公園主要是征對具代表性的森林植被景觀而建立。這些自然資源保護區的建立都有雙重目的,一是保護這些土地免遭私人開發,保持其共有性;第二就是要保護使其處於自然狀態。從80年代開始開發至今,由於開發力度和使用率的不同,我國各類風景資源已出現明顯的分級,呈現多個發展階段:首先是存在大量尚未開發的資源,一些具有特殊資源價值的自然景觀還沒有被發現、開發;一些自然風景資源已得到初步開發,如廣東帽峰山森林公園、杭州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80年代開始開發的一些保護較好的風景區處於適度開發的狀態,如黃龍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等;而一些風景區已處於過度開發的狀態,如九寨溝風景區、泰山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新疆哈納斯自然保護區、十渡風景區、中嶽嵩山、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山頂凍原地帶等。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隨著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加,國內外旅遊業呈不斷增長的態勢,已開發的旅遊風景資源,特別是有名的景區已承受較大的負荷,呈現資源衰退之勢;同時,各地又在不停地開發新的資源,或加大對已有資源的開發力度和範圍。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景區的壓力,但這些開發很多都存在盲目性和極強的商業目的,所以新開發的景區難免步大景區的後塵,不斷出現資源破壞的現象,這是需要每一位業內人士關注的。

外界對風景資源的環境影響分析

除了自然因素,如大風大雪、林火、風化侵蝕、雨水沖刷、土石流等,對自然風景資源的環境影響主要來自人類的活動,從性質上來講,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類對風景資源的不利影響,如毀林造田,建造人工構築物、修建公路鐵路等,都會破壞資源本身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阻撓其生存發展的自然規律。另一類影響也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那就是,人類活動對風景資源的正面影響,如風景林改良、植樹造林、防病治蟲、合理管理、保護風景資源免受破壞等,這種影響有助於自然風景資源的健康發展,同時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以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來影響它的生存發展,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
人類活動對風景資源的不利影響(或稱負面影響),在中國二十多年自然風景資源開發實踐中是屢見不鮮的,從影響的形式來劃分,可分為掠奪式影響、侵占式影響、干擾式影響和隱性影響四種。
1)掠奪式影響是指由於利益驅使,人類從自然資源中無償獲取一部分資源,而對自然風景環境造成的影響,如開山取土採石,偷獵野生動物、伐木、取水、放牧、採礦等。這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的直接掠奪,長期影響往往會造成資源枯竭,整個生態系統和景觀視覺質量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2)侵占式影響是指原本屬於風景區的土地等其它資源被外來物所侵占,如毀林、圍湖造田、人類活動侵占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建造大型建築(如重修古建、建賓館、飯店、私人住宅、商店、寺觀廟宇等)、建索道、修道路、架橋樑、架設管線等。侵占式影響通常是一種長期性的、大範圍的資源破壞行為,根本改變了土地的利用形式,也是一種最普遍的影響形式,往往造成自然風景區域城市化、商業化、人工化。如果得不到嚴格控制,最終會使自然資源的特色衰竭殆盡,消失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中。
3)干擾式影響主要指遊人行為對風景資源造成的影響,包括旅遊垃圾、人為破壞植被、人為火災、攀爬山體、遊人排泄、干擾動物活動、大量遊人造成地面沉降等,這種個別影響大多不會對風景資源造成太大影響,但長期積累、不斷影響,會對景觀資源帶來較大的生態破壞,同時影響視覺質量。
4)隱性影響主要是指周圍大環境對風景資源產生的負面影響,城市化的擴大,工業污染造成的空氣、水源污染、氣候變化、酸雨等不斷波及風景保護區域,造成自然風景資源保護區內的氣候、水源、空氣品質發生大範圍的根本變化,最終影響植物、動物的生存環境,使自然風景區內的物種生存規律受到干擾,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人類除了會對風景資源產生負面影響,還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風景資源產生正面影響。正面影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一個尚處於原始狀態的風景區域,如原始森林,如果沒有人為干涉,除了科學考察,那么這片風景區域對欣賞者來說只會產生不安、恐懼心理(獵奇心理除外),因為人在風景空間中,具有對安全性和視覺方向性,如對水、路線、目的地、氣候、庇護所、視覺可及性、休息所等信息的需求。只有當人的這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才會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欣賞活動才能進行下去。因此對未開發的風景資源,人類必要的影響將有益於對它的了解、保護和利用。第二,採取措施保護風景資源免受侵害,有益於其自身生態的完整性和發展的穩定性。另外,當不利影響產生不良後果以後,可通過人力彌補和改良,如拆除破壞資源的人為物,植樹造林、防治病蟲害,林相改造、減少遊人量、減弱人為侵占或破壞的程度。第三,通過改善風景區內、外的生態環境,促使其氣候、溫度、水源、空氣狀況等得以改良,提高風景元素的生存質量。第四,自然風景可在人類能動性的支配下,適當改造,以適宜人的視覺審美需求,這樣就提高風景景觀視覺質量,也就提高了資源的存在價值。因此,人類對風景資源既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又可以促成正面的影響,負面影響是應當避免的,正面影響是應當鼓勵的。另外,從影響的時效上講,又可分為主動影響和被動影響,主動影響即有預見性地提前對風景資源施加影響,防微杜漸,以避免出現資源破壞現象;被動影響即在負面影響出現後才採取的彌補措施,很明顯,風景資源的管理需要更多的正面影響,主動影響,而儘量減少或杜絕負面影響和被動影響。
無論是正面影響、主動影響,還是負面影響,被動影響,又都存在一個累積的問題,即影響累積。它包括橫向累積和縱向累積兩個方面,橫向累積指同一時期風景區域內各個局部的環境影響會累積成整體影響;縱向累積指同一區域或同一因子持續受到影響而產生不斷的變化,並漸漸影響到其它區域和其它因子,使影響擴大、深化。累積影響有時是一種不易覺察的影響,需要一段時期才會顯現出來,因此,對於負面影響的累積需要特別注意,才會避免由於影響累積對風景資源產生深刻的、大範圍的影響,導致很多無法挽救的損失。

環境影響管理

在風景資源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會涉及到環境影響管理,隨著開發不斷擴大深入,風景資源會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環境影響管理也就愈顯重要。我國風景區建設幾十年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重視了旅遊商業開發,將“經濟”二字排在了首要的位置,忽視環境影響管理,忽視資源的有效保護。雖然,環境影響管理在一些景區初步實施,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如武夷山風景區採取拆除部分人工景點、禁止車輛進入核心景區、遊覽區與度假休息區分開的辦法,使景區環境有了一定的改觀,又如九寨溝森林公園改變原來的“溝內游、溝內住”為“溝內游,溝外住”,既保護了生態,又改善了風景視覺質量。
從措施類型分,環境影響管理可分為規劃措施、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三種類型是通過不同渠道,套用不同方法來解決風景資源環境問題的,並行不悖,需要在實際中綜合套用,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較全面地解決我國風景資源開發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規劃措施

(1)對於擬開發的風景資源,必須進行有效的可行性評價研究,摸清家底,從資源保護角度出發,制定出合理的開發規劃,切忌盲目上馬。
(2)開發者大多以商業目的投資風景區,往往希望風景區朝著人工化、城市化的方向發展,規劃者應保持自己的職業責任感,不能完全聽從開發者不合理的要求,應從實際出發,引導開發者,作大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協調者,才不至於使規劃成為又一個破壞自然環境的方案。
(3)分層次開發。謝凝高教授認為可將風景經濟空間分為4個圈層,以保護敏感程度高的區域:a,風景核心心區應禁止經濟開發;b,風景內控制區、服務點應限制經濟開發;c,風景區外開發區積極開展旅遊服務基地建設,發展第三產業。德國施普雷森林自然保護區也曾有過相似的分區規劃:a、純原始狀態的核心區;b、尚未開發的自然風景緩衝區;c、已開發利用的旅遊度假風景區;d、從城鎮到旅遊景區之間的過渡,取得了不錯的效益。
(4)對於暫無資金開發的風景,可採用征地的辦法,將這一區域保護起來,以防挪作它用,甚至侵擾、破壞自然風景。
(5)風景資源宜謹慎地、分散地開發,切忌集中開發,即將各個開發項目分散到景區的各個分區中去,減弱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
(6)針對現今遊人量大幅增加,對已有風景資源造成較大壓力,出現生態環境破壞的情況,可以採用擴大現有景區和加快新風景區的建設的辦法分流遊客,保護風景資源免受更大的破壞。
(7)風景區宜規劃對環境影響不大的活動項目,如賞景、登山、健行、露營、野步、釣魚、騎車、划船、滑雪等,減弱遊人影響程度,合理利用資源。

2)管理措施

(1)增加財政投入,特別是國家財政,支持風景區環境保護。
(2)加快風景資源管理立法。我國現行管理法規僅有《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和《森林公園管理辦法》都難以適應風景區開發的現狀和實際中的管理操作,急需設立新法以適應實際情況。
(3)管理體制:變地方管理為國家部委直接管理,做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避免風景資源變成某些地方政府的“賺錢機器”,嚴重損害風景資源。二戰期間,工業生產曾迫使美國的國家公園打開大門以滿足商業目的,採礦業、伐木業、放牧業肆意進入園內,當時國家公園局頂著各種壓力,努力抵制。現在看來,當初如果沒有嚴格控制,任其從屬於工業生產,最終會資源枯竭殆盡,也就不會有現今這些國家公園。
(4)對於出現了環境破壞的風景區,應減緩開發速度、擴大保護範圍、壓縮開發項目、提高項目質量。同時,對出現的環境生態破壞或視覺污染應急時處理,以防累積影響不斷增加、擴大。
(5)對於已出現資源破壞,需要恢復的景區,第一,可禁止人工物建造和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第二,可通過限制進入、限制利用類型(如可觀不可進入)、限制遊人數量、限制滯留時段和時間等辦法;第三,可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改造林相,增加群落層次。這些方法都可以減小自然環境承受的負荷,使其逐步恢復自然力。美國黃石公園野生動物棲息地為了減少對動物的干擾,採用抓鬮的辦法,每天只限十幾名幸運者乘一輛汽車進入。我國九寨溝景區也採用了限制遊人數量的辦法保護自然風景資源。

3)技術措施

(1)提高我國的導遊素質,通過導遊的解說詞,實地普及環保意識,讓越來越多的遊人了解保護資源的重要性及如何做才是保護環境,如旅遊垃圾該如何處理,隨意亂塗亂畫是對文物景觀的破壞等。這一點在國內景區中幾乎是一片空白,建議管理者、引導者首先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才會更好地普及。
(2)關於旅遊垃圾問題,還可以採用增加游線上的垃圾回收點,加強養護巡查等辦法解決。
(3)景區中的汽車尾氣、噪聲污染等問題,可採用限制車輛、車速、改變交通路線等辦法解決。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就採用在景區內使用環保車的辦法,外來車輛都嚴格禁止進入核心景區,有效防止汽車污染。
(4)風景資源開發過程中,易產生視覺污染,每項建設都應採用視覺模擬和微調來考察模擬景觀的效果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決定其建設的可行性。
(5)對於必須建造的功能性建築,應儘量在色彩、形體上接近自然環境的色彩、形體,體量,愈小愈好。還可採用遮擋、埋入地下、繞道而行等辦法隱藏,使不進入觀賞視線,以減弱這類建築在環境中的影響。
(6)開發過程中充分利用植被這一構成元素,發揮其統一、同化、掩飾、維持環境整體性、提高自然力的作用來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遮掩影響視覺質量的物體,因此應儘量保護植被,增加植被面積及更新植被的群落結構
(7)對於需恢復自然力的景區,可採用退耕還林,拆除人工物的辦法擴大植被面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