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徽

顧靜徽(1900~1983) 女,今嘉定鎮人。早年父母雙亡,在繼母支持下,刻苦讀書,後抱“科學救國”的願望,於民國12年(1923)在上海大同大學考取留學美國公費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靜徽
  • 出生地嘉定鎮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83
解放前經歷,解放後經歷,

解放前經歷

民國15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獲學士學位,民國17年由耶魯大學研究院畢業,獲碩士學位,民國20年畢業於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獲物理博士學位,是我國最早獲得博士學位的女學者之一。由美回國後歷任大同大學唐山交通大學(平越)、廣西大學等校物理學教授。民國26~28年,在德國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戰後改為蒲朗克研究所)任研究員。民國36~38年任國立編譯館編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鋼鐵學院教授、物理教研室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北京分會第一至第七屆副理事長。
50多年來,顧靜徽一直從事高等教育工作,治學嚴謹,教學認真。她用畢生精力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有些是國內外知名學者,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就是她的學生。她還親自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對於北京鋼鐵學院物理學科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後經歷

解放後,新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偉大成就,使她真正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尤其是系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後,她宣布:“從今以後我要一邊倒,倒向革命一邊,倒向工人階級一邊,站到革命隊伍里來,在培養祖國建設幹部工作上,獻出所有力量”。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是言者也是行者,她以飽滿的政治熱情開始了新的征程,直至逝世。
顧靜徽專長低溫物理學光譜學,在30年代就進行了光帶系的強度分布的研究,40年代開展了斯塔克效應的研究,50年代結合我國資源情況組織和領導有關人員對稀土元素進行光譜分析,60年代再度研究低溫物理。民國36年曾參加《中國物理學辭典》的編纂工作。主要論文有《鉻鉀礬在低溫下的斯塔克效應及其熱能和磁能的關係》、《對稱三原子光帶系的強度分布》、《二氧化碳的吸收光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