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東

顧玉東

顧玉東(1937.10.19- )手外科、顯微外科專家。山東省章邱人。1961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長期從事手外科、顯微外科臨床研究和理論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玉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7.10.19
  • 職業: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第一醫學院
  • 籍貫:山東省章邱
基本信息,獲獎情況,個人履歷,為何從醫,志在上醫,

基本信息

顧玉東院士顧玉東院士
顧玉東,手外科、顯微外科專家。山東省章邱人。1961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長期從事手外科、顯微外科臨床研究和理論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70年代首創膈神經位移,83年創用多組神經位移,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優良率達84.6%,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創對無法利用多組神經位移的病例健側頸7移位,獲1993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設計的“二套血供的手術方法”使我國首創的足趾移植術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73年起套用皮瓣修復肢體創面,先後首創小腿外側皮瓣,靜脈乾動脈化皮瓣,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長段膈神經及頸神經移位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姓名:顧玉東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19日
籍貫:山東省章邱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所長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研究方向:手外科、顯微外科臨床研究和理論
個人專長:手外傷修復與再造,手麻、肌肉萎縮的診治,周圍神經損傷的診治,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
衛生部手功能重點實驗室主任
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
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
《中華創傷外科雜誌》(英文版)副總編輯

獲獎情況

個人獲獎情況:
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1989、1995年二度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1989-1996年被評為上海市科技精英高等學校教學精英、科技功臣、上海市先進標兵;
1996年被衛生部授於白求恩獎章;
1997年一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
1999年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
成果獲獎情況:
“靜脈蒂動脈化腓腸神經移植”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足趾移植術中血管變異及處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臂 叢神經損傷診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健側頸7神經移位治療 臂叢根性撕脫”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肢體創面的皮瓣修復”獲國家 科技進步二等獎。

個人履歷

1961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配於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手外科工作。
1966年曾參加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工作。後來,他在總結了足趾血管的變異情況,提出了足趾移植中二套供血系統的方法,明顯提高了該手術的成功率。
治療臂叢神經根撕脫傷方面,他首創膈神經、多組神經及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為肢體創傷設計了多種皮瓣及帶血管神經移植。在顯微外科基礎研究中提出血管內皮細胞癒合機制及平滑肌酶的變化規律。
1986年晉升為上海醫科大學教授
1992年任衛生部手功能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4年當選為工程院醫療衛生部院士
1995年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
1997年當選為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長期從事手外科、顯微外科臨床研究和理論工作。70年代首創膈神經位移,83年創用多組神經位移,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優良率達84.6%,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創對無法利用多組神經位移的病例健側頸7移位,獲1993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設計的“二套血供的手術方法”使我國首創的足趾移植術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73年起套用皮瓣修復肢體創面,先後首創小腿外側皮瓣,靜脈乾動脈化皮瓣,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何從醫

1947 年的一個晚上,當時還只有十歲的我因腦膜腦炎突發高燒抽筋而不省人事。醫院的值班醫生急忙把一名年資較高的王醫生從家中叫來!後來我知道救人心切的王醫生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他沒顧上自己的疼痛,趕緊爬起就直衝我的病房,幫我降溫和腰穿,為了防止發生腦疝,他還一點一點地抽腦脊液。從凌晨一點一直忙到早上八點,總算緩解了我的症狀,在當時青黴素並未普及的情況下,是王醫生把年幼的我從死亡的邊緣拖了回來。而這當時他自己的腳趾已經骨折了。從此,王醫生的形象就在我心裡深深地扎了根。 我決定,也要做一個像王醫生那樣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好醫生 !此後,無論經歷多少生活的坎坎坷坷,甚至是在日軍探照燈下中的死裡逃生,我都沒有忘記最初的誓言和志向。

志在上醫

到了報考大學的時候,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當時的上海第一醫學院。 記憶中的上醫是一個高手雲集,學術氛圍濃厚的地方。那時一共有醫療,公衛,藥學三個系。雖然條件艱苦,一個宿舍上下鋪,8 個人,大熱天沒有電風扇,熱了就只能到外面乘乘涼。但良好的學習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讓我並不以此為苦。 當時上醫的一級教授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其中就有我們現在所熟識的顏福慶校長,沈克飛教授等。他們的授課風格至今仍令我記憶猶新。簡練嚴謹,高度概括,真正做到了一個字不多一個字不少,甚至有時下課都不用再進行複習。我就是在這種充滿藝術與哲理的授課方式中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醫學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也就是在上醫學習的幾年裡,我回響了毛主席提出的“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不斷的學習中去。幾乎每天我都泡在圖書館學習,偶爾只在周日的時候回家吃頓午飯,見一下父母,便很快又回學校繼續奮鬥,甚至連寒暑假包括春節都在圖書館裡度過,就這樣五年如一日。因為我深深地知道要成為一個好醫生就必須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同時,更要注意全面發展。一個好醫生就要品德高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這樣的決心,才能達到自己定下的目標。我在政治上也對自己有要求,並在大學期間提交了入黨要求。由於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我在大學期間總共超過 1000 次的大小測驗考試中沒有拿過4 分,全是滿分5 分,就連體育以及當時的“勞動衛國制”也毫不例外。 大學期間,因為我成績好,所以做過各種科目的課代表。與別人不同的是,我考試的時候不複習,而是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補習,這樣自己也等於又學了一遍,像這樣大家一起總結,比自己看書的收穫還大。 我對什麼都感興趣,知識要全面,偏愛一方面是愚蠢的行為。
在85 至87 年間,我做了將近100 例這樣的手術,邊實踐邊總結,終於歸納出了用兩套供血系統的方法進行足趾移植,這是我的新方法,有了這個方法,只需多加兩小時,一個腳趾就等於有了兩個發動機,一個壞了還有另一個,雙重保險。所以後來凡是做兩套供血系統的手術,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例失敗。我也因此在87 年第一次獲得了國家進步二等獎。 其實,臨床難題就是科研對象,一定要,也一定會找出解決方法的。 我目前的成績離不開上醫精神的薰陶!在我眼中上醫的精神就是:苦學、 淡泊名利 、不被外界紛繁浮躁的世界干擾,專心做學問,專心看病,專心為人民服務!在復旦與上醫合併之後,我堅信上醫精神必定會散發出新的光芒,復旦的自由與上醫的嚴謹,兩種不同風格學術精神的融合,必定會產生新的學術氛圍。 而這也是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 ,會形成更大的學科交叉空間, 激發出更多的碰撞,誕生出更多的成果!我深信這種結合必定是 1+1〉2。當然,要看到這樣的成果不是一兩年,幾十年的事,更需要一代代新復旦人的共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