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牧丁

顧牧丁(1916—1976),原名顧祝漪,筆名牧丁、朱實、穆汀、顧曼鷗、顧石帆。出生於漣水縣南祿鄉徐圩村一個農民家庭。國小畢業後考入江蘇省立石湖鄉村簡易師範,一年後因父喪即回家務農。民國26年(1937)夏任縣辦《新漣報》副刊校對。上海“八·一三”事變後,與趙永剛、呂浦克、史成章等自發組織抗日宣傳團,擬去江南宣傳募捐抗日,剛到淮陰即被國民黨政府禁止,自行解散,隨江南難民流亡四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牧丁
  • 出生地漣水縣南祿鄉徐圩村
  • 出生日期:1916
  • 逝世日期:1976
人物經歷,代表作品,

人物經歷

顧牧丁自小聰慧好學,才思敏捷。在石湖鄉師讀書時就寫了不少新舊詩和散文在報刊發表。民國27年(1938)夏,在四川梓童一個流亡中學裡結識了賀敬之、程雲平、李方立等人,在一起讀書、寫詩、辦壁報,常有詩歌在成都《華西日報》、《筆陣》上發表。《筆陣》主編蕭軍給他很多鼓勵,又介紹他認識了何其芳、周文、劉盛亞等人。他虛心向名家討教,受益匪淺。
民國29年(1940)夏,經白堤介紹任成都《新中國日報》副刊校對,同時任《新民報曠海星詩頁”欄目編輯。10’月,任中華全國抗敵協會成都分會研究員,負責《筆陣》校對,並成立“詩星詩社”,主編《詩星》詩刊。
民國30年(1941)春,經楊白苹介紹到大中中學任國文教員,翌年改任成都西北中學國文教員。教書期間,繼續主編《詩星》詩刊,並任成都莽原出版社總編輯。此時他在大後方報刊上發表大量詩作,並在謝冰瑩主編的《黃河文藝》上發表《我是怎樣寫詩的》,和張天授共同編輯不定期文藝集刊,選印《莽原活頁文選》供各中學教學使用,編《海星詩叢》,選編出版賀敬之等人的進步詩篇。
民國31年(1942)秋至35年秋先後任四川省立成都女師教員、銘賢學院副教授兼出版組組長、銘賢中學、陰唐中學教員、溫江女師教務主任、成都女子職業學校圖書科教員。民國35年12月經戴湯文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民國36年至38年5月,先後任上海江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兼出版組組長、校務維持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解放後改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後入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1950年冬任中央戲劇學院講師。1952年任南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工會組織部長。1954年夏入北京大學文學理論進修班進修。1957年秋,任鄭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文學理論研究室主任、鄭州市文聯副主席、鄭州市政協委員。1976年8月28日晨因腦溢血病逝於鄭州大學,終年60歲。

代表作品

顧牧丁遺有詩集《寒雲集》、《未穗集》、《荻華集》,重要論著有《目錄學引論》、《書史學》、《文藝學引論》及《文心雕龍選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