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賜

顧天錫(1588—1663),字重光,蘄州(今屬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著名天文學家、文史學家和醫學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顧天賜
  • 字號:字重光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蘄州 今(湖北蘄春蘄州鎮人)
  • 出生時間:1588
  • 去世時間:1663
  • 主要作品:茅軒集》《津門三書》《石櫃集》《玉京括錄紀道家言》《蘄州志》
  • 主要成就:著名天文學家、文史學家和醫學家
個人作品,
顧天錫(1588—1663),字重光,蘄州(今屬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著名天文學家、文史學家和醫學家。精於星占術數(陰陽五行)。顧大訓第八子,由於父母早卒,由其姐姐顧永貞撫養成人。十歲從祖闕山居讀書,穎悟過人。十五治《尚書》,十八治《春秋》,二十一治《禮》,湖廣督學華亭(今屬上海)董其昌深鑑賞之。天錫少孤,“鞠養於姊,事姊如嚴父焉”。年二十娶蘄州四大名門之一李氏女為妻,然支庶不盛,年近四十,膝下無兒,嫡妻李氏生子多殤,唯存一女,名椐。其寡居姊顧永貞“聞同里明氏孝,有女賢,以外祖母所遺金杯聘年十七明氏女”,生子景星。顧天錫早歲往來於江南,與婁東“二張”(即太倉張溥、張采,復社創始人),華亭董其昌、陳子龍,金壇張明弼、周鐘,江西艾南英、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萬時華等名流,“聲氣遙集,倡為古學”。東南事變後,“寄情於酒”“走林泊間,挽拍伶歌,悲來竟日”“癸亥改國子生,對策及奄寺,主司大恐,落其名”。其在京城、天津、河間學習講學十餘年,先後與明代著名大儒、翰林院修撰黃石齋(道周)、太僕少卿米友石(萬鐘)和河間知縣佟卜年等交。後米友石迎居海淀米園(米家勺園),天錫以弟子從之游。一日,過永平,登陽山,置酒,望東北雲氣五彩如虎豹繒練,嘆道:“王者氣也!”酒酣作長歌,悲泣不已。崇禎甲戌、丙子,講學於天津張氏及河間、保定等地。當時,西郡弟子從游者數百人,以《詩》《禮》教授弟子,遠近皆稱“顧夫子”。所指授為制舉文,學者多用以售。崇禎丁丑(1637年),天錫離開京城之時,友人黃道周嘆道:“劉向行矣!”後以積分詣部選中牟令,不就。詔行徵辟,復固辭。遂游齊魯河淮,作《河》《淮》《江》三策。從北方講學歸蘄後,重築松園,盡出先世遺書,教子景星搜厘攻辨,相與搜探辨究,無間寒暑。同時,與廬山東林寺高僧道恆大師,黃州府本土的王子云等相唱和。顧天錫稟性恬淡,但他依然保持了顧氏家風。明季數度至顧天錫稟性恬淡,但他依然保持了顧氏家風。明季數度至江南蘇州、太倉、華亭、海虞和杭州等地遊學。明亡前夕,他不求聞達,更不以功名為念,在他隱居鄉里期間,偕子景星讀書,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過著神仙一流自在生活。崇禎癸未張獻忠屠蘄城、戮王棺,姊劉貞節以正義感賊,闔門得不死。然而,顧家宅第被燒得一乾二淨。從此,顧家徹底地衰落下來。顧天錫深受顧氏家風影響,博學多才,通曉天文、地理,精通歷史、醫藥、道術。

個人作品

平生著述豐富,累計數千萬言。計有《戒史》七十卷(紀五行災異)、《舉史》三十卷(紀選舉)、《四書五經諸家異同》十七卷、《(黑戈)元集》二卷、《茅軒集》三十八卷、《津門三書》四卷、《石櫃集》六卷、《五經論孟說》七卷、《讀史評論》二十卷、《蘄州志》六十卷、《素問靈樞直解》六卷、《針灸至道》三卷、《焦氏筮法》二卷、《本草方技》《玉京括錄紀道家言》一百卷、《詩文》一百卷,以及《顧氏家傳》等。因其客京師凡十五年,所待時間既久,頗為熟悉京城物事,故著有《北京事物紀》十卷。可惜他的著述先後毀於張獻忠屠蘄城、江南白腰黨洗劫崑山和康熙丙午顧家草堂失火,今不見存。
參考資料:顧景星撰《白茅堂集·顧氏家傳》《蘄州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