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二娘

顧二娘

中國清代女制硯工匠,本姓鄒,嫁到以治硯為業的顧家,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雍正至乾隆之際。顧二娘制硯,做工不多,以清新質樸取勝,雖有時也鏤剔精細,但卻穠纖合度、巧若神工。另外她還善於巧妙地利用石紋的“眼”作為鳳尾翎來鐫刻硯的圖案,收到良好的效果。故宮博物院中藏有顧二娘佳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二娘
  • 國籍:清代
  • 民族:漢
  • 職業:制硯工匠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傳奇技藝,

人物簡介

中國清代女制工匠。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雍正至乾隆之際。與當時著名藏硯家黃任相交,並為之制硯,以其技藝精良,深得黃任讚賞。顧二娘制硯,做工不多,以清新質樸取勝,雖有時也鏤剔精細,但穠纖合度、巧若神工。另外她還善於巧妙地利用石紋的“眼”作為鳳尾翎來鐫刻硯的圖案,收到良好的效果。
顧二娘所制的硯台,廣受文人士大夫們的歡迎,在當時有很大影響,因而出現過許多他人仿製的贗品

人物生平

據《吳門補乘》等書記載,顧二娘本姓鄒,嫁到世代以治硯為業的顧家。她的公公是順治年間(1644~1661年)姑蘇城裡有名的制硯高手顧德麟,號稱顧道人,他制硯技藝高超,鐫鏤精細,制硯作風“自然古雅”,因而在當時“名重於世”。顧德麟死後,制硯技藝傳給了顧二娘的丈夫。可是她丈夫不壽早逝,於是顧二娘便繼承了制硯這門手藝。
顧二娘心靈手巧,又肯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制硯技藝,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人們都親切地叫她“顧親娘”,稱她製作的硯台為“老親娘硯”。顧二娘制硯有她特有的美學觀,她常與人談論說:“硯為一石琢成,必圓活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來面目,琢磨何為?”她主張“效明代鑄造宣德香爐之意”,追求高雅之美。因而:她製作的硯台“古雅而兼華美,當時實無其匹”。
顧二娘掌握一套特殊的本領,相傳她能用腳尖點石,就能夠辨識出硯石的好壞,因而人們又稱她為“顧小足”,她雖然是名重於世的制硯高手,但她從不肯粗製濫造,態度十分嚴謹,追求執著,“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生平所制硯不及百方”,所以她制琢的硯台就更加珍貴了。

傳奇技藝

當時,書畫家都以能獲得顧二娘製作的硯台為榮。有位名叫黃任的書畫家,嗜硯成癖,他罷官回老家時將僅有的2000兩買了十方古硯,並蓋了座房子珍藏,取名為“十硯軒”,並自號為“十硯老人”。他在端州做官時,曾得到一塊好硯石料,為了找一位制琢硯台的高手,將石料在身邊藏了十多。後來打聽到蘇州有位制硯高手顧二娘,便從福建永福千里迢迢攜石料趕到蘇州,顧二娘見十硯老人這樣誠心,石料也的確是塊好料,就高興地為他制琢了一方精美的硯台。十硯老人十分感激,當即寫下,了一首題為《贈顧二娘》的詩,刻於硯背陰,其詩云:“一寸干將切紫泥,專諸門巷日初西。如何軋軋鳴機手,割遍端州十里溪。”從此,兩人結下了很深的交情。後來,顧二娘又為十硯老人制琢了仿明府青花硯等名硯。故宮博物院中至今藏有顧二娘遺韻佳作。
顧二娘死後,書畫家們紛紛作詩憑弔紀念。十硯老人詩云: “古款微凹積墨香,纖纖女手切干將;誰傾幾滴梨花雨,一灑泉台顧二娘。”陳星齋亦作詩云:“淡淡梨花黯黯香,芳名誰遣勒詞揚。明珠七字端溪史,樂府千秋顧二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