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集鎮(江蘇省沭陽市下轄鎮)

顏集鎮(江蘇省沭陽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顏集鎮位於沭陽縣最西部,與徐州市的新沂市、宿遷市的宿豫區接壤,距沭陽縣城20公里,素有“雞鳴聞三縣,一步跨兩市”之稱。全鎮轄14個行政村,人口6萬人,鎮域面積6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萬餘畝。顏集鎮水陸交通便利,南鄰新沂河,北倚岔流河,虞姬河橫貫東西,鎮村主幹道和村際道路全部實現黑色化,有扎新顏路和虞姬大道連線245省道並直通縣城,顏潼路連線205國道,顏悅路連線324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顏集鎮
  • 外文名稱:YAN Ji Zhen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沭陽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顏集街道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657
  • 地理位置:沭陽縣最西部
  • 面積:69.2平方公里
  • 人口:6萬人
  • 方言江淮官話-海泗片-沭陽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古板栗園
  • 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沭陽站
  • 車牌代碼:蘇N
  • 高校宿遷經貿學院   沭陽開放學院
  • 百科編輯:劉慶
簡介,經濟發展,名人,

簡介

“虞姬故里,花木之鄉”,顏集所在地——江蘇省沭陽市,是全國知名的花木大縣,全縣花木面積30萬畝,顏集、新河兩個鄉鎮是國家林業部首批命名的“全國花木之鄉”。
全鎮轄27個行政村,183個自然村,面積8741公頃,耕地面積6486。9公頃,人口47638人。轄區地勢平緩,自西北向東南微傾,地面高程一般在36。5—38。0之間。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水量821。3,無霜期210天,年日照數2425。3小時,日平均氣溫穩定地通過10的積溫達4769。季節降水分配不均,降水年際變化大,土壤主要以黑土和淤黑土為主,還有部分鹽鹼土,有機質含量為1。0%,缺磷氮,土壤肥力中等偏下。
顏集鎮是我國楚漢相爭時期楚霸王項羽的隨征夫人—千古美人虞姬的出生地,原山東省委第一任書記、革命烈士吳苓生,當代著名京劇演員吳江燕和電影演員吳海燕的故鄉,至今仍有虞姬廟、虞姬溝、霸王橋、九龍口、項家宅、吳苓生烈士墓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典故。盛產花木、板栗、銀杏、冬粉、蘆薈、黃砂、林木等。尤以花木、板栗出名而著稱,顏集鎮出產的“虞姬”牌“沭顏1號”大紅袍板栗榮獲國家及省優質產品獎。以花木為主導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花木面積5.5萬畝,是全國目前面積最大的花木基地鎮。2000年6月被中國花卉協會、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首批“中國花木之鄉”。從1999年到2003年,顏集鎮連續5年在全縣目標考核中被評為“全面先進鄉鎮”。2003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面先進鄉鎮”第一名。2001年,被中共宿遷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是全市首批“小康鄉鎮”,宿遷市安全文明鄉鎮。
顏集鎮

經濟發展

顏集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花木產業化經營和工業突破為工作重點,“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花木特色產業
1997年以來,顏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握市場脈搏,充分發揮花木生產的傳統優勢,引導和帶領全鎮乾群大力實施“花木興鎮”戰略,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000年6月份,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評為全國首批“中國花木之鄉”。
2001年12月,被江蘇省農林廳、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該鎮虞姬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被評為“花木先進企業”;2002年1月,“虞姬”牌花木商標被評為市知名商標。全鎮建成100畝以上的花木精品園50個,14個行政村全部為花木專業村,其中堰下村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綠化委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
社會事業迅猛發展。近幾年來,顏集鎮立足高定位、高規格、高標。準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每年投入建設資金300萬元以上,新開闢農民街、商業南北大街、黃莊街,建成前圩工業區、方圩工業區、虞姬廣場、水利廣場。鋪設彩磚35000平方米,下水道3.2萬米,路燈220盞,建綠化帶3800米,綠化島500個,綠化面積6萬平方米。集鎮面積發展到3.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發展到1.5萬人,新建樓房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集鎮面貌煥然一新。教育事業發展迅速。2000年,投資250萬元建成四層48口中學教學樓;2001年投資100萬元建成三層12口國小教學樓,徹底改變了全鎮的教學條件。通訊事業發展迅猛,農民負擔大大減輕,計生水平不斷提高,全鎮政通人和,百業俱興。
虞姬虞姬

名人

虞姬
虞姬(?~前202),秦末漢初人,項羽愛姬,相傳出生於沭陽顏集鎮虞溪村,性剛烈,善歌舞,習武藝,隨夫征戰四方。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見大勢已去,末路的悲哀油然而生。於是,夜飲帳中,借酒澆愁,賦《垓下歌》,反覆詠唱,以歌當哭,淚流滿面。蒼涼悲壯的歌聲,繾綣悱惻的情思,如利刃攪得虞姬肝腸寸斷,她遂拔劍起舞,矯若游龍,劍聲呼嘯,寒光閃爍,且和歌曰: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收劍自刎,以斷項羽眷戀之情,激霸王英豪之氣,期與漢王再決雌雄。項羽悲憤泣別愛姬,率部出營,殺出重圍,終因寡不敵眾,至烏江口自刎而亡。時人為虞姬壯舉所感,將其葬於安徽靈壁,立碑題款,以慰忠魂。故里鄉親緬懷英烈,歷久彌篤,以虞姬名溝,寄託哀思,並於明崇禎末年立廟塑像,佩劍倚馬,昂首遠望,英氣逼人,恍若欲再馳騁疆場。惜此廟已毀於侵華日軍炮火,而虞姬溝今日猶存,卻流不盡故鄉人的思念。
顏集鎮(江蘇省沭陽市下轄鎮)
吳苓生
吳苓生烈士(1899——1931)曾用名吳麗實,字松仙。1899年出生於沭陽顏集鄉。1911年在沭城第一高級國小讀書,畢業後考入鎮江中學。1919年在北京匯文中學(後改為匯文大學)讀書時,曾參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 1923年2月在北京俄文專修館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暑假,由李大釗介紹去蘇聯學習。1924年秋回國,同年10月,黨中共中央派吳苓生烈士到東北哈爾濱開展黨的工作。1925年任中共哈爾濱特支委書記。1926年任北滿地委書記,北滿地委在吳苓生的領導下,創辦了共產黨的機關刊物《哈爾濱日報》和《哈爾濱日報副刊》,並擔任總編。同年,任東北三省特員。 1928年12月滿州省委在瀋陽的大車道門外一名工人家中召開省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的精神。被敵人發覺,吳苓生等13人被捕,由於吳苓生烈士臨危不懼,設法轉移了黨的檔案使敵人無法得到證據,只得將吳苓生等13人釋放。1929年12月黨中央派吳苓生同志到山東組建臨時省委,化名盧一之。不久,山東臨時省委改稱山東省委。吳苓生任書記。1930年2月8日,由於叛徒出賣,吳苓生等8人遭到敵人逮捕。吳苓生烈士被捕後,化名張金德。在獄中,敵人對吳苓生烈士使用各種酷刑,他堅貞不屈。1931年4月5日5時,當敵人用三輛汽車將吳苓生等22人押赴濟南偉八路侯大院刑場時,他沿途高呼:“工農大眾起來革命”、“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吳苓生同志犧牲時年僅32歲。 吳苓生犧牲後,烈士遺體由家屬搬回原籍沭陽顏集安葬。1962年5月8日,為褒揚烈士,沭陽縣人民政府將吳苓生烈士靈樞遷入沭陽縣烈士陵園。並立碑作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