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德岳

顏德岳

顏德岳,1937年生於浙江永康,高分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四川理工學院(現四川輕化工大學)名譽校長。

1961年顏德岳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1965年吉林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1972年至1980年期間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現四川理工學院)有機系任教。2002年獲比利時Leuven天主教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受聘青島科技大學特聘教授。2015年受聘擔任四川理工學院(現四川輕化工大學)名譽校長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就,教學成就,

人物經歷

1961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1965年,吉林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
1972年至1980年期間,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現四川輕化工大學))有機系任教。
2002年,獲比利時Leuven天主教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受聘青島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2015年,受聘擔任四川理工學院(現四川輕化工大學)名譽校長。

研究方向

長期致力於聚合反應動力學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設計和不規整聚合物的超分子組裝領域的研究。提出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等分子結構參數及其與聚合反應條件之間的數學關係;利用不同聚合反應基團的活性差別,建立了用商品化的雙組分單體原位合成AB2型中間體的方法大量製備超支化聚合物的新方法,並採用該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複雜的新型超支化聚合物;基於氧雜環單體的自縮合開環聚合反應,合成了一種帶超支化“核”合聚氧化乙烯“臂”的兩親性多臂共聚物;進而提出了其分子堆砌模型和巨觀分子自組裝機理,在實驗室實現了巨觀尺度的分子自組裝和結構不規整大分子的巨觀自組裝。
顏德岳

學術成就

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發展了聚合反應非穩態動力學理論,建立了從反應機理和反應條件計算聚合物分子參數的方法。獲上海市科技進步(基礎研究類)一等獎(1998)、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999)以及作為“高分子縮聚、加聚和交聯反應的統計理論”的共同得獎人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9)。此外,他還和合作者一起推導出鏈分子均方迴轉半徑的普適公式,建立了高分子構型-構象統計理論。顏教授的這些理論研究工作已被SCI刊物廣為引用。他長期擔任國際學術刊物《Macromolecular Theory and Simulation》的編委(1993-2002,該雜誌在德國出版,SCI影響因子為1.573)。近年來顏教授又帶領學生開展了多項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顏德岳教授已在高分子科學的許多著名刊物上發表了300多篇學術論文。尤其是近兩年來,他在《Science》等影響因子高於6的刊物發表了6篇學術論文。其中,顏德岳教授及其博士生周永豐、侯健在2004年1月2日的《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Supramolecular Self-Assembly of Macroscopic Tubes》的學術論文,在國際上率先報導了巨觀分子自組裝現象,由一類新型的、不規則的超支化共聚物自組裝得到了厘米長度、毫米直徑的多壁螺旋管,將自發超分子自組裝研究領域拓展到了巨觀尺度,使我國在該研究領域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這與顏德岳教授長年的學術積累、敏銳的學術眼光、與時俱進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的科學態度是密不可分的。顏德岳教授除了早年約40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高分子通訊》等國內刊物外,其餘260多篇論文被SCI收錄。他引800多次(含國外出版的教科書、手冊、大全和叢書他引208次),單篇他引最高達70多次。可見,顏德岳教授的研究工作已得到了國際高分子科學領域同行的廣泛認可。
發明:
和博士生一起報導了由商品化單體大量製備超支化聚 合物的方法和控制聚合物支化度的技術,解決了非氟聚合物質子交換膜的抗過氧化氫氧化問題,為原子轉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找到了無毒價廉的配體,發現聚丙烯熔體在降溫過程中31-螺旋的構象達到臨界長度時就會發生相變等等。這些發明和發現在高分子科學中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教學成就

他曾講授《統計熱力學》、《聚合反應原理》等課程,指導研究生50多名,被評為2004年“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