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鎮海樓

《題鎮海樓》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鎮海樓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易名,一上,傷情,白屋,青山,五聲,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斯樓屢易名,一上一傷情。白屋多為戍,青山半作城。
雨中春樹出,風裡晚潮生。亦有歸鴉早,閒鳴四五聲。

作品注釋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謚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一上

(1).謂一次登臨。 南朝 梁 何遜 《擬古三首聯句》之一:“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詩之一:“江城含變態,一上一回新。” 唐 皮日休 《吳中言情寄魯望》詩:“古來傖父愛 吳 鄉,一上 胥台 不可忘。”
(2).猶言一層、一重。 宋 邵雍 《寒夜吟》:“天加一上寒,我添一重被。”
(3).猶言一番。《朱子語類》卷八:“學者做工夫,當忘寢食做一上,使得些入處,自後方滋味接續。”
(4).猶一下子,表示時間的短暫。《水滸傳》第三九回:“ 戴宗 正飢又渴,一上把酒和豆腐都吃了。”

傷情

傷感。 漢 班彪 《北征賦》:“日晻晻其將暮兮,睹牛羊之下來;寤曠怨之傷情兮,哀詩人之嘆時。” 唐 元稹 《寄樂天》詩:“閒夜思君坐到明,追尋往事倍傷情。”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落絮飛花滿帝城,看看春盡又傷情。”

白屋

(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說,指以白茅覆蓋的房屋。為古代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瑤台九累,而 堯 白屋。”《漢書·王莽傳上》:“開門延士,下及白屋。” 顏師古 註:“白屋,謂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屋》:“古者宮室有度,官不及數,則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畫,是為白屋也已。” 元 李翀 《日聞錄》:“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 桓公 楹,非禮也。’在禮:楹,天子丹,諸侯黝堊,大夫蒼士黈黃色也。按此則屋楹循等級用采,庶人則不許,是以謂之白屋也。”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故此把白屋寒儒,都認做青雲貴客了。”
(2).指平民或寒士。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一》:“將軍輔翼幼君,將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今士見者皆露索、挾持,恐非 周公 輔相 成王 之禮,致白屋之意也。”《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 周公旦 父 文 兄 武 ,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 周 道以隆,天下歸德。” 李賢 註:“白屋,匹夫也。”《新唐書·張玄素傳》:“ 周公 資聖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況下 周公 之人哉?” 明 何景明 《壽許司馬》詩:“不屈朱門貴,能憐白屋貧。”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為王侯、卿相、師儒,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無階級之害。”
(3).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刺史 毛奕 表行貳師將軍,將 酒泉 、 敦煌 兵千人,至 樓蘭 屯田,起 白屋 ,召 鄯善 、 焉耆 、 龜茲 三國兵各千,橫斷注濱 河 。”

青山

(1).青蔥的山嶺。《管子·地員》:“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於泉。” 唐 徐凝 《別白公》詩:“青山舊路在,白首醉還鄉。”《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一見我這裡青山隱隱,綠水迢迢,便問我借與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指歸隱之處。 唐 賈島 《答王建秘書》詩:“白髮無心鑷,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學士》詩:“與君嘗大言,定作青山鄰。” 嚴復 《送沉濤園備兵淮揚》詩之一:“相看白髮盈頭出,長恐青山與願違。”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詩人 謝朓 曾卜居於此,故又稱 謝公山 。在今 安徽省 當塗縣 東南。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袁宏 始作《東征賦》”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後游 青山 飲酌,既歸,公命 宏 同載,眾為危懼。” 唐 李白 《題東溪公幽居》詩:“宅近 青山 同 謝朓 ,門垂碧柳似 陶潛 。” 宋 楊萬里 《望謝家青山太白墓》詩:“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歲歲與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詩仙月下墳。”

五聲

(1).指宮、商、角、徵、羽五音。《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莊子·馬蹄》:“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長史》:“和六飲、六膳以會其時,察五色、五聲以知其變。”《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你有個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聲。”
(2).五聽。《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孫詒讓 正義:“此五聲亦謂之五聽。”參見“ 五聽 ”。
(3). 漢 語字音的五種聲調。即陰平、陽平、上、去、入。 南朝 梁 沉約 《答陸厥問聲韻書》:“以累萬之繁,配五聲之約。” 王國維 《觀堂集林·五聲說》:“古音有五聲,陽類一與陰類之平、上、去、入四是也。說以世俗之語,則平聲有二,上、去、入各一,是為五聲。”
(4).病人的五種聲音。中醫藉以診察病情。即呼、笑、歌、哭(或為悲)和呻。《周禮·天官·疾醫》:“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 孫詒讓 正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木藏為肝,在音為角,在聲為呼。火在藏為心,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土在藏為脾,在音為宮,在聲為歌。金在藏為肺,在音為商,在聲為哭。水在藏為腎,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彼五音即此經五聲也。”《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診兒之法聽五聲……心病聲急多言笑,肺病聲悲音不清,肝病聲呼多狂叫,脾病聲歌音顫輕,腎病聲呻長且細。”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