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襄陽圖

這是一首題畫詩,表現了畫面上襄陽的山水景色,雖說是畫面,其實也是峴山漢水的真實美景的藝術反映。值得注意的是:“丹壑常含霽,青林不換秋。”襄陽千年以前之生態環境令人神往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襄陽圖
畫得襄陽郡,依然見昔游①。
峴山思駐馬②,漢水憶回舟。
丹壑常含霽③,青林不換秋④。
圖書空咫尺,千里意悠悠⑤。

作品注釋

①依然:清晰明白。
②峴山:襄陽西南諸山統稱峴山。峴首山為其東端,一面臨漢江,是古襄陽的標誌。也可以說是古代中國的旅遊勝地。晉時山上即建有供遊人修憩的亭閣。駐馬:停駐。
③霽:雨後初晴的天色。
④“青林”二句:一句寫空氣濕度大,二句寫森林覆蓋率高。因茂林青翠,以至於讓人未感到現在時序已是秋天,未感到山上的樹林發生了變化。
⑤“圖書”二句:意思是說,《襄陽圖》雖然只有尺幅之間,但卻有深遠的意境。空:只是。

作品簡析

天寶(唐玄宗年號,公元742—756)初,徐安貞因避罪居湖南衡山嶽麓寺。後和與李邕一起北歸。李邕(曾任北海太守,著名《文選》注家李善之子,是個大書法家,《題襄陽圖》詩可能就是在這次避罪期間或北歸時所作。。

作者簡介

徐安貞
(671—743)唐代詩人。初名楚璧,字子珍,龍丘(今浙江龍游)人。公元706年(唐神龍二年)進士,初為武陟尉,參與續修南朝齊《七志》,整理皇家秘籍,補麗正學士。帝好文學,因命安貞供奉內廷為起居舍人,掌管制作詔書,有能名。後授工部侍郎兼集賢院院士。帝每屬文及作手詔,多命安貞起草,深得寵信。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二月撰《文府》20卷獻上,不久升中書侍郎。李林甫用事後,安貞棄官避居衡山嶽麓寺,裝啞為傭,歷數年而寺僧不識,後北海太守李邕游嶽麓寺,遇安貞,握手言歡,載與俱歸。玄宗念其賢,即其家封東流子,卒贈尚書。有詩文多卷,久佚。明童佩輯其遺文,編為《徐侍郎集》。《全唐詩》收其詩作11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