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崇福寺禪院

《題崇福寺禪院》是唐代詩人崔峒遊覽崇福寺禪院時所賦的一首詩。此詩緊扣“禪院”二字行文,描述了詩人在崇福寺禪院的所見、所聞、所感,體現了詩人對清逸閒適的生活的嚮往之情。全詩造語雅潔,清迥脫俗,透射出深深的禪意。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崇福寺禪院
僧家竟何事,掃地與焚香。
清磬度山翠,閒雲來竹房
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長
向晚禪堂掩,無人空夕陽。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崇福寺:寺院名,具體地址不詳。
⑵僧家:僧人,和尚。竟:從頭到尾。竟何:一作“更無”。
⑶清:清越。磬(qìng):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這裡泛指寺廟裡的鐘聲。度:繞過。
⑷竹房:指僧舍,禪房。
⑸塵外:世外。
⑹坐:打坐,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閉目盤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斷除妄想。長(cháng):長遠。
⑺向晚:臨近晚上的時候。唐白居易歲晚旅望》:“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掩:一作“閉”。

白話譯文

出家人從早到晚有什麼事,只是打掃寺院,焚燒香燭而已。清越的磬聲透過蒙蒙的嵐靄傳來,悠閒的白雲從竹邊僧舍飄過。我的身心遠遠飄浮在塵世之外,歲月在打坐中淡然逝去。夜幕之時,禪房門扉掩閉,禪院空無一人,只剩下天邊一抹殘陽。

作品鑑賞

這首詩乃是題於寺院禪房之作,全詩緊扣“禪院”二字行文,體現的是佛家的虛空思想。
此詩首聯在一問一答中描寫了僧人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常的“掃地”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教義。掃地有五種德,世尊曾親自掃地,以為教育。佛教裡面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載於《毗奈耶雜事》:釋迦牟尼在一個叫逝多林的地方,看見地上不是很乾淨,就立即拿起掃帚準備清掃。這時弟子們都聞迅趕了過來,看到佛祖親自掃地,於是大家都紛紛效仿佛祖,一起掃地。掃完後佛祖坐下來和眾弟子聊天說道。他說,掃地有至少五種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清淨,二是可以讓他人的心更加清淨,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五是熱愛勞動是一種良好的品德。有位大阿羅漢周利槃特迦就是以掃地而開悟的。焚香,是一種儀式,其目的一是在於供養十方聖賢;二是表示常以佛法薰習自心,以期正果。在這種看似並不繁瑣的儀式里,其實體現的是敬香者心中的神聖與敬畏以及發自內心深處的虔誠。首聯二句闡明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問題:以一顆乾淨、莊重的心面對生活,心清靜,世界自然清靜。頷聯刻畫風景,很有佛法特色。磬是種法器,其音清越,能助人道心。閒雲更是妙喻僧人心閒常自在,如“片雲閒似我,日日在禪扉”(皎然寄昱上人上方居》)所說。頸聯是僧人坐禪時的體悟。只是覺得身心寂靜,遠離了喧囂稱世,更重要的是遠離了客塵煩惱。相對的時間也已超越,無盡的歲月可以入於一念,而也可於一念中見三世。尾聯展現了一幅禪境:在這樣的幽靜中,日暮西照,禪門輕掩,院中了無人影,離塵之清淨頓現眼前。“無人空夕陽”一句歷來為人所推崇,有人評曰:世界靜寂得連夕陽斜暉都“空”無了,那是一個何等美妙的禪悅境界。
詩人精於鍊字。詩中“清”“閒”“遠”“長”“掩”“空”等字,很好地營造出一種虛無縹緲、闃然無聲的境界。此詩清空流麗,與盛唐詩之雄健豪爽迥然有別。
作者生當大曆艱難時世,常藉談玄抱佛以求解脫和超越。他到佛寺去不是參禪禮佛,而是藉佛寺隔絕人寰、空寂幽清的環境、氛圍來排除外界帶來的過多的悒鬱、焦慮和痛苦,在山林的寧靜清新、真淳野逸中體悟生命的任真自得,尋求讓焦躁不安的靈魂得到安棲的精神憩園,從而開闢出一條超然高蹈的心靈依歸之路。

作者簡介

崔峒,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人,唐代宗時進士。官左拾遺。唐德宗時貶潞府功曹,官終州刺史。與韋應物司空曙等唱酬,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贈別、登臨之作。詞采炳然,意思方雅。時人稱其句為“披沙揀金,往往見寶”。《全唐詩》存其詩四十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