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關節強直

概述,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

概述

頸椎關節強直病是由於頸部椎體及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導致的一類中老年疾病。本病常發生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的鈣化、骨化,部分病人最終導致脊柱的骨性強直。

病因

椎間盤與纖維環出現退行性變化,伴骨贅形成,造成頸段椎管或椎間孔的變窄. 具有椎管先天性狹窄的病人發生頸椎關節強硬的危險性增高.如果脊髓遭受壓迫,可引起典型的進行性脊髓病變,出現強直性步態.神經根性症狀則以疼痛為主,出現在最常受損的皮區內,通常是頸-5與頸-6之間,或頸-6與頸-7之間.神經根如在椎間孔處受壓可引起臂部無力伴肌萎縮以及節段性腱反射消失;脊髓受壓則出現兩下肢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振動覺障礙以及伸性劃蹠反射.

臨床表現

(1) 腰和(或) 脊柱、腹股溝、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適;或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尤其是下肢寡關節炎。症狀持續≥6 周。
(2) 夜間痛或晨僵≥015 h。活動後緩解。
(3) 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病。
(4) 虹膜睫狀體炎現在症或既往史。
(5) AS 家族史或HLA2B27陽性。
(6)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能迅速緩解症狀。

診斷

脊柱X線平片,包括左,右斜位以顯示椎間孔,可顯示退行性變伴骨贅及椎間隙的變窄.如果頸段椎管的矢徑<10mm,很可能發生脊髓受壓.CT掃描可明確椎管直徑,但MRI是首選檢查措施。
偶爾,神經體徵自發地改善或趨於穩定.保守治療包括軟質頸托,抗炎症藥物,肌肉鬆弛劑與輕鎮痛劑.如病人出現脊髓病變體徵或成像檢查顯示脊髓受壓則有指征進行減壓性椎板切除術.如有外科手術適應證,應根據解剖病理與症狀,決定採取前路進入或後路進入.
脊髓病是頸椎關節強直(CS)的嚴重併發症。本研究採用經顱磁刺激對27例連續CS患者進行研究,評估其是否患有脊髓病,並將試驗結果與20例正常對照者進行比較。採用M R I評價脊髓損傷的程度。通過對第1骨間背側肌和拇展肌的電生理記錄與胸大肌(PM)記錄結果進行比較,判定中樞運動神經傳導時間(CM CT)的異常

治療

物理治療

一般可用熱療,如熱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礦泉溫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有利於關節活動,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藥物治療

治療頸椎關節強直的藥物可分為三類:①控制病情活動,影響病程進展的藥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現在最新的還有療效顯著的“生物製劑”(如2007年11月上市的益賽譜——腫瘤壞死因子抗體融合蛋白)。適用於病情活動的AS,伴外周關節炎的AS和新近發現的AS。②非甾體抗炎藥 適用於夜間嚴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③鎮痛藥與肌松藥如鎮痛新、強痛啶肌舒平,常用於長期套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無效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