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維穴

頭維穴為足陽明胃經在頭角部的腧穴,是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之交會穴。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距神庭4.5寸,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顳支。主治頭目病證。操作方法為平刺0.5~1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頭維穴
  •  出處:《針灸甲乙經》、《靈樞·經脈》
  • 隸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 主治:頭目病證
  • 主要配伍:配合谷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眩
  • 操作:平刺0.5~1寸
名稱釋義,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附註,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1)頭維。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維,維持、維繫之意。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占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於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頭維穴。
(2)顙大穴。顙,額頭。大,多也,指穴內的氣血盛大之意。胃經屬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與其它經脈相比,胃經輸送頭部的氣血物質要多,而本穴又為胃經氣血上供頭部的出口,其轉運的氣血物質也多,故名為顙大。
(3)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本穴為胃經向頭部輸送氣血之處,因其輸送氣血的量大且強,運行為風行之狀,性同膽經氣血,故為足少陽陽明之會。又因本穴輸送頭部的為純陽之氣,性同陽維脈氣血,故為足陽明陽維之會。

定位

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距神庭4.5寸。

解剖

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顳支。

主治

寒熱頭痛,目痛多淚,喘逆煩滿,嘔吐流汗,眼瞼瞤動不止,面部額紋消失,迎風淚出,目視物不明。常為治療濕邪內浸的頭部腧穴。主要治療病症:偏頭痛,前額神經痛,血管性頭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經麻痹;中風后遺症,高血壓病;結膜炎,視力減退等。

操作

平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眼輪匝肌痙攣等。

配伍

配合谷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眩。

附註

(1)足陽明、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
(2)《甲乙》禁不可灸。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寒熱,頭痛如破,木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頭維主之。”
2.《玉龍歌》:“眉間疼痛苦難當,攢竹沿皮刺不防,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針頭維即安康。”
3.《醫宗金鑒》:“頭維、攢竹二穴,主治頭風疼痛如破,目痛如脫,淚出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