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鄉

頂新鄉

頂新鄉為地名,隸屬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位於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57公里。幅員面積30.0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全鄉總戶數3293戶,總人口16568人,其中農業人口15852人,非農業人口716人。鄉人民政府駐銀陡街17號。全鄉現有耕地面積904公頃,其中田582公頃,土322公頃。以農業生產為主,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頂新鄉
  • 外文名稱:dingxin township
  • 別名:鼎新場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安岳縣
  • 下轄地區:轄11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
  • 政府駐地:銀陡街17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2357
  • 地理位置:安岳縣東南部
  • 面積:30.08平方公里
  • 人口:16568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安岳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茗山寺、天成寨、胡家寨、山聖寨、天馬寨、碉樓。
  • 車牌代碼:川M
  • 行政代碼:512021223 
地理位置,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基礎設施,經濟狀況,自然資源,特色產業,社會事業,旅遊景點,

地理位置

頂新鄉位於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57公里。東與重慶潼南新勝鎮為鄰,南與潼南區五桂鎮安岳雙龍街鄉接壤,西與石羊鎮相連,北與護龍鎮為界。幅員面積30.08平方公里。
安岳縣頂新鄉電子地圖

建制沿革

頂新鄉在清代為安岳縣長林鄉轄地。
末,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0鄉38個場。長寧鄉轄毛家場、護龍場、石羊場、高升場共4個場,治石羊場,今石羊鎮場鎮。
民國初,屬長寧鄉。
民國18年(公元1929年),安岳縣建雲峰鎮、鼎新場,撤雙龍鋪,全縣設43鄉、場、鎮。屬長寧鄉鼎新場。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長寧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鼎新場為鼎新鄉。
1950年,屬石羊鄉人民政府
1951年,析置鼎新鄉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鼎新鄉屬石羊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石羊區建立石羊中心人民公社;鼎新鄉更名改頂新人民公社,屬石羊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石羊中心人民公社復設石羊區。頂新公社屬石羊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頂新公社置頂新鄉。石羊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石羊鄉、赤雲鄉、頂新鄉、護龍鄉、瑞雲鄉、兩板橋鄉、白塔寺鄉、雙龍街鄉共8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石羊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石羊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頂新鄉自建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頂新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石羊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石羊工委),頂新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石羊工委,建立石羊管理委員會(簡稱石羊管委),頂新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石羊管委片區轄石羊鎮(含原赤雲鄉)、兩板橋鎮護龍鎮、白塔寺鄉、雙龍街鄉、頂新鄉、瑞雲鄉共7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石羊管委,置石羊鎮,縣直轄。頂新鄉自石羊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區劃

頂新鄉現轄成鳳村、民樂村、貓壩村、天成村、青松村、黑山村、銀岩村、朝門村、三洞村、碉樓村、中心村共11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頂新鄉人民政府駐銀陡街17號。

基礎設施

頂新鄉交通較為便利,縣道石新路(石羊鎮-頂新鄉-重慶市潼南區新勝鎮)過境。2014年修村級公路13公里,總投資達400萬元,維修堰塘120口,投資20萬元,新建公路橋2座,總投資30萬元。新修沼氣池100口,改廁500口,總投資這300萬元。完成鄉、村公路硬化7公里,全鄉建成鄉村硬化道路近84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70%社通水泥路。
全鄉實現農房改造110戶;啟動水庫排危改造1座,整治山坪塘6口、建50立方米蓄水池20口,新打衛生井100口;增建移動、聯通機站2個,行動電話、電信、聯通電話用戶達6200戶,手機用戶達5200戶。
新農村建設全鄉新民居建成1800戶;修建沼氣池180口。鄉鎮企業建有頁岩機磚、預製板廠1座,麵粉加工廠1座。
有小I型水庫3座,山平塘125口,石河堰12處,電灌1處,有效灌面達800公頃。有自來水站1個,能解決場鎮居民用水。
廣播覆蓋率達100%,閉路電視4900戶。新建遠程教育站11個,有線電話、手機用戶達4900戶。手機占有量達總人口的75%。

經濟狀況

頂新鄉2009年GDP實現8673萬元,比上年增長13.3%;第一產業增加值6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3.9%;第二產業增加值428萬元,比上年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15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4899元,比上年增加506元。勞務輸出5000人,勞務收入達2500萬元。該鄉以農業為主,農業生產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以生薑、油菜為主,其中生薑種植面積213.3公頃,產量9962噸,產值達2760萬元。頂新是四川省無公害生薑生產基地,羅盤山生薑種植源於清代以羅盤山為主向周邊地區輻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羅盤山生薑具有食用、藥用雙重功效,也是理想的調味品。
2014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325萬元,同比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9860萬元,第二產業實現2130萬元,第三產業實現3335萬元;人均生產總值9248元。全鄉以農業生產為主,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全年種植優質水稻537.33公頃,玉米291.33公頃,蔬菜425.8公頃,實現農業總產值8305萬元。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全鄉有生豬養殖合作社2個,全年生豬存欄1.17萬餘頭,出欄1.66萬頭;山羊存欄2830隻,出欄3389隻,畜牧實現產值5020餘萬元。小家禽養殖15.34萬羽,實現產值1614萬元。實現漁業產值432萬元。

自然資源

頂新鄉境內地勢東、北、南三面略高,西面偏低,呈口袋形,屬川中丘陵地帶深丘地貌。平均海拔370米,氣候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330天,年平均氣溫18.9℃,年總降雨量1000毫米。退耕還林67公頃,荒山造林40公頃,森林覆蓋率40%。森林植被以潤葉喬木和針葉林為主,代表樹種松樹、柏樹。

特色產業

頂新鄉生薑種植面積達213.33公頃、姜農達2000戶,產值達4300萬元,引進業主2戶。引進檸檬業主8戶,種植面積達113.33公頃,產量達2500噸,產值達2500萬元。

社會事業

頂新鄉有九義校1所,村小11所,九義校國中班5個,208人;國小班16個,681人,幼稚園班14個425人,在職教師(國中25人,國小31人,幼教16人)。
新建文化站1個,配電腦10台,文體室1個,圖書館1個。收藏各類書藉5000冊。
改善農村衛生條件,綜合治理城鄉環境衛生,有效控制各種疾病的傳播。
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1所,醫務人員26人(其中村11人)。衛生院占在面積2200平方米,有醫療設備9種,病床22張,年門診1.2萬人次,住院150人次。新農合參合1.64萬人,參合率達100%,城鎮醫保32人。
社會保障體制不斷完善,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37.78萬元。救災救濟20萬元,五保供養104人、(敬老院10人)發放五保金18.8萬元,農村低保200戶,453人,發放低保金27.2萬元,城鎮低保57戶,79人發放低保金3.24萬元,安身工程16處,補助資金14.72萬元。

旅遊景點

頂新鄉旅遊景點有明清時修建的天成寨、胡家寨、山聖寨、天馬寨和碉樓等古建築,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茗山寺1處,北宋摩崖造像97尊,明清碑刻29處。
茗山寺:又名虎頭寺,位於民樂村的虎頭山巔。因“唐道佛骨禪宗更播於名山”造寺得名,該寺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而盛於北宋。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觀景、求知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旅遊區。虎頭山脈層戀疊翠,群山拱襯,獨虎頭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視諸峰。山上古道壁立,環山佛像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