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彩鈴

彩鈴興起於韓國,在韓國就叫CRBT(Colorful Ring Back Tone)。但在全球推廣中,在北美也被稱為PRBT(Private Ring Back Tone)。 彩鈴在我們中國,按照韓國的稱呼比較準確:“Colorful Ring Back Tone”,意即“五彩繽紛的回鈴音”。但我們的理解還應當包括“五彩繽紛的振鈴聲”(就是通常所指的鈴聲)在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樂彩鈴
  • 原理:音樂藝術
  • 作用:提示功能等
  • 彩鈴標識:聽覺識別系統
什麼是音樂彩鈴,彩鈴文化釋義,彩鈴的實用性,彩鈴禮儀,彩鈴宣傳,彩鈴標識,彩鈴公關,彩鈴娛樂,

什麼是音樂彩鈴

這種回鈴音與傳統的回鈴音不同,不再是單調的“嘟嘟嘟嘟”或“叮叮叮叮”地發出“回鈴”聲,而是有著很豐富的“色彩”。如音樂聲、和弦音、效果聲、人聲等等。通常,在國內人們把電話呼叫過程中等待被叫端時從線上聽到的CRBT簡稱為“彩鈴”;將接聽主叫端電話之前,被叫端的振鈴發出的CRBT叫做“鈴聲”。簡言之,從話筒里聽到的CRBT叫彩鈴(色彩豐富的回鈴音),從話機上聽到的CRBT是鈴聲(色彩豐富的振鈴音)。
將音樂藝術套用於電話的回鈴音或振鈴音也就是音樂彩鈴。

彩鈴文化釋義

彩鈴文化,是指圍繞彩鈴這種事物發生的人類行為方式和行為過程。這種行為方式及其過程,主要由彩鈴符號、彩鈴價值和意義、彩鈴套用的社會規範構成。
1、彩鈴符號
人類使用的符號,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本體符號、變體符號和悖體符號。什麼是本體符號呢?就是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相統一。比如我們說或寫到“山中有一隻野狼,每到夜晚就嗷嗷叫”,“狼”這個符號在這裡就屬於本體符號,它的能指(即這個單詞的字或發聲)與“所指”(即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隻狼本身)是統一的;當我們說或寫到“那個王麻子真壞,身懷狼子野心”,這句話里的“狼”這個符號就屬於變體符號,它的能指不變(單詞發音與寫法都與本體符號一樣),所指變化了,是本體符號的延伸意,其所指並非指那隻看得見摸得著的狼,而是指和那隻看得見摸得著的狼具有相同的精神屬性(像狼一樣狠或向狼一樣兇殘);當我們把一部電影曲名為《野狼》(二戰故事片)的時候,這裡的“狼”符號,其能指與所指是矛盾的,所指不是能指的範圍,也不是從本體符號中延伸意,既不表現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隻狼,也不表現與那隻看得見摸得著的狼相同的屬性,而是一種行動的“代號”。能指不表達所指,能指與所指沒有相近屬性,所指與能指相悖,也就是悖體符號。
彩鈴符號是典型的悖體符號。彩鈴從兩個方面表現出它是悖體符號的屬性:一個方面就是它不表達“回鈴音”和“振鈴音”。雖然它被當作回鈴音和振鈴音來使用,但表達的確是音樂或其他內容。換句話講,如果它的聲音就是傳統的回鈴音或振鈴音,那也就不叫做彩鈴了;第二個方面,彩鈴音的符號是聲音形式,但表達的卻不是聲音,而是將聲音作為傳達感情、情緒的一種載體。其對傳統意義上的回鈴音、振鈴音否定和悖理,對聲音形式的否定與悖理,表明其是一種悖體符號。
彩鈴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包含在人們使用彩鈴的功能和作用中。(見後)
2、彩鈴套用規範
彩鈴套用規範是指彩鈴主體在套用彩鈴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秩序或“制度”。什麼叫做彩鈴主體呢?彩鈴主體就是彩鈴文化的創造者、客群與傳播者。彩鈴的創造者,就是指彩鈴的作曲者、或作詞者、或演唱者、或演奏者、或錄音者,沒有他們的創造,就沒有彩鈴;彩鈴客群,就是指聽彩鈴的人,他們是彩鈴套用的目標對象,也是主要對象;彩鈴的傳播者是指彩鈴的設定人或彩鈴通信服務的中間商、網路運營商以及承載彩鈴傳輸的終端製造商。沒有他們,彩鈴就沒有傳播途徑和工具。
彩鈴主體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其流程是:彩鈴創造者將創作好的彩鈴放到彩鈴下載服務的網路通信中心,由彩鈴的設定人設定自己選擇的彩鈴,彩鈴通信中心接收彩鈴設定指令,當用戶撥通電話處於等待狀態時,彩鈴下載中心自動播放彩鈴設定者設定的彩鈴。如下圖:
在上圖我們可以看清這樣一個更為簡潔的關係:彩鈴文化由三個環節組成,即彩鈴生產->彩鈴傳播->彩鈴消費。
音樂彩鈴
彩鈴生產環節包含作曲、作詞、演奏、演唱、錄音等要素;
彩鈴傳播環節包含網路運營商(也稱基礎運營商)、彩鈴下載服務商、話機終端生產商、彩鈴設定者等要素;
彩鈴消費僅包含彩鈴客群。
彩鈴文化中有一個特殊性,就是:彩鈴的消費不是由彩鈴的消費者為主導,而是由彩鈴的設定者為主導。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彩鈴是由設定者付錢,所以,提供什麼樣的彩鈴是由設定者說了算。這是現行彩鈴文化的一種“制度”,抑或說是一種規範。當然不排除今後這種規範會因為消費者付錢而決定彩鈴的消費。這種制度的優越性是彩鈴設定者可以決定傳播彩鈴的意志,而缺陷在於它強迫客群接受,把“我”的審美愛好、情趣強加給“別人”。就好比“送禮要送腦白金”,無論你是否喜歡,我買來送你的,你沒有選擇一樣。
基於彩鈴文化的廣泛套用和多種套用,彩鈴的文化功能在實際運用中,其價值、意義和作用已經遠遠大於了使用功能。各種文化需求利用彩鈴作為媒體,賦予彩鈴豐富的文化作用和意義。而彩鈴文化功能在套用中被分解到“彩鈴禮儀”、“彩鈴宣傳”、“彩鈴標識”、“彩鈴公關”、“彩鈴娛樂”等功能中,從這些功能中可以更細化地了解彩鈴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彩鈴的實用性

實用性功能是彩鈴的基本功能。主要作用有三個:一種是提示功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提示。即提示主叫端:電話已經接通,請稍等。
另一種實用功能就是心理學功能。這是通信主體之間使用電話的一種工具性質的功能。當電話處於接通等待狀態時,主叫端在等待中可以聽到一段由被叫端設定的優美或抒情的音樂。由於音樂的心理學作用,可以讓主叫端在等待接電話過程中釋放緊張、壓抑的情緒,得到某種慰藉與安撫。
早在古代,人們就利用音樂能影響精神狀態的心理學功能治療某些疾病。如《舊約》上就曾記載掃羅王召大衛鼓琴驅魔的故事;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曾用音樂來治療疾病,並指出音樂對人體具有“淨化”作用,有助於人體健康、恢復內心和諧的功能。在古代中國,許多典籍也常肯定音樂對精神的作用。《春秋》曾記載有用音樂為人治病的故事,《樂記》也說過“樂行而倫清,耳聰目明,血氣平和……”。
把音樂作為一種心理(治療)“養護”工具,以彩鈴的形式加以套用,讓彩鈴客群從中得到情緒的梳理或緩解,這是彩鈴實用功能中很重要的一種。
第三種,就是社會應急功能。這個功能使用者主要是社會公共關係的管理者——政府。目前,政府還沒有意識到應急預案中的通知或廣播可以採用彩鈴廣播方式來解決。一旦遇到突發性的戰爭、災害、事件,政府利用彩鈴進行強行廣播,以覆蓋所有撥打電話的客群,實現精確信息傳送。這一功能平時沒用,一俟啟用,所產生的效果很明顯。比如08年的汶川大地震,假如啟動了彩鈴強行廣播的話,對於通知抗震或報告重要減災信息就非常地實用。

彩鈴禮儀

通常人們在接聽電話時會說:“您好,請問找誰?”或者“您好,這裡華夏賓館總台,我能問您做什麼嗎?”等等。這就是一種接聽電話的禮儀。
而在現代回鈴音套用中,有些被叫端用戶專門為主叫端的呼叫等待設定了優美、抒情的回鈴音樂,一方面表達被叫端對主叫端的尊重和歡迎的態度,另一方面好讓主叫端在等待接聽電話的過程中心情舒暢。這實際上是將接聽電話的禮儀,用音樂延伸到“等待”階段,用一段音樂或一段配樂詩朗誦來歡迎電話主叫端,也就是彩鈴的禮儀,也是一種音樂禮儀。
音樂禮儀方式的套用很多、很普遍。在民間,如婚姻嫁娶,或請鼓樂手吹打,或請管樂隊吹奏,歡迎參加婚禮的賓客;在官方,如通常國家元首之間的訪問歡迎儀式,奏響雙方國歌,以表達隆重的歡迎之情。
我國的音樂禮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周朝。大約距今3000年前,西周天子定下了禮樂制度。如祭祀天神,“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祭祀山川,則“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天子接見牧伯(諸侯之長),奏《肆夏》;周王宴享諸侯,奏《湛露》、《彤弓》;諸侯相見,奏《文王》等。
到了漢代,王朝獨尊儒術,建立了專門的禮樂行政機構,叫做“樂府”。樂府的職能就是專門研究、開發、管理政府的各種禮樂活動。除負責上朝、祭祀、外交等大型禮樂外,還負責宴會樂舞的編練,民間音樂的收集和整理。那時候,我國就有了專職的宮廷樂師。電影《秦頌》中葛優飾演的高漸離,就是秦始皇的宮廷樂師,專事朝廷禮儀音樂。
可見我國的音樂禮儀文化發源之早。
現在的大型體育活動舉辦盛大規模的集體音樂舞蹈,就是對上述禮樂文化的一種傳承。
而今眼目下的彩鈴,在歷史悠久的文化傳承中,自然而然地充當起“交際禮儀”的作用。如很多企業、很多政府部門,專門為主叫端的呼叫等待設定了一段背景音樂+歡迎詞的彩鈴,通常被叫做“集團彩鈴”。這種彩鈴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起到歡迎主叫端的禮儀作用。
那么,換句話講:許多手機用戶還沒有設定彩鈴,他們要么是不懂得彩鈴是一種禮儀,還沒有意識到彩鈴在交際中的禮儀作用和好處。

彩鈴宣傳

利用彩鈴來宣傳,即彩鈴的宣傳功能。
利用彩鈴的傳播屬性,宣傳被叫主體(彩鈴設定者)的企業文化、產品資訊、業務諮詢、個性精神等,這種行為,實際上賦予了彩鈴的宣傳作用與功能。更簡單的理解:用彩鈴作為宣傳載體時,彩鈴的作用無異於“彩鈴傳單”。
中國電信1000萬號設定的彩鈴,就是典型的業務諮詢宣傳。當你以撥通10000號,話筒中就會傳來一段語音說白:“尊貴的我的E家客戶,歡迎您致中國電信。業務諮詢與辦理請按1,障礙申告請按2,投訴建議請按3,移動業務請按7”。同樣的,114號碼百事通設定的彩鈴,不僅宣傳業務諮詢,也宣傳業務資訊,在告訴您按某某鍵獲得某某服務的同時,要告訴了你,號碼百事通有酒店預訂、機票預訂等業務。
電信運營商,也常常把舉辦什麼優惠促銷活動的資訊,貼在彩鈴上,讓客群誰是能通過彩鈴獲得產品資訊。
除開電信運營商外,很多酒店、餐飲企業也專門製作了被稱作“集團彩鈴”的宣傳性彩鈴,在彩鈴里告知客群企業的理念、環境等,對客群進行強制性的企業文化灌輸或產品資訊灌輸。
這些彩鈴宣傳,其本質無異於彩鈴廣告。使用彩鈴宣傳的企業和個人,一定要主義彩鈴宣傳內容的藝術性。因為廣告重複傳播的頻次高,藝術質量不好很容易讓客群厭煩,客群一厭煩,廣告的正面效果就會轉化成負面效果。
如果彩鈴套用中,一個企業、機構或個人,設定了一條“明星型”的“殺手級”彩鈴,讓所有的彩鈴客群都喜歡,並讓他們爭相傳播,那么,這條彩鈴足可以將這個企業、機構或個人推上“明星”的地位。這就是彩鈴具有的宣傳和推廣效應。

彩鈴標識

彩鈴標識是指利用彩鈴作為企業、機構、組織或個人的聽覺識別系統之一,賦予彩鈴AI聽覺識別功能。它可能是一首歌,或一首樂曲,甚至是一段配樂朗誦。
與視覺識別VI相對應,聽覺識別系統(Audio Identity System),簡稱AIS,亦稱聽覺形象統一化。是通過聽覺刺激傳達企業理念、品牌形象的識別系統。聽覺刺激在公眾頭腦中產生的記憶和視覺相比毫不遜色,從理論上看,聽覺占人類獲取信息的11%,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播渠道。
聽覺識別被社會廣泛使用。如一個國家有國旗、國徽,還有國歌。其中,國歌就是某一國家的聽覺識別系統。
又比如電視台或電台的呼叫音樂,往往就是它的聽覺識別系統。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台標音樂 :
就是典型的音樂識別系統。
音樂彩鈴
這類似的套用很多,每一個電台、電視台的節目台標、頻道台標都離不開統一的聽覺識別系統。中央電視台的工作人員,也把新聞聯播這段台標音樂套用到了彩鈴上。這段彩鈴的套用也有“防偽”標識作用:客群在電話撥通時聽到這段音樂彩鈴,就會認為被叫端是中央電視台的工作人員,至少會認為接通電話的對方是屬於中央電視台的部門。正是彩鈴具有聽覺識別功能,所以也有些冒充中央電視台的“贗品”、“山寨”機構和個人,也在彩鈴中設定了這段著名的音樂識別符號,把自己從彩鈴上首先裝飾成“中央電視台”,以騙取電話另一端客群的信任。
許多企業和機構也開始注重彩鈴聽覺識別功能的套用,專門請人或機構為自己策劃、設計、製作用於彩鈴的聽覺識別音樂。筆者就曾經為一家企業創作過一首彩鈴器樂曲,彩鈴的旋律是用企業常用的電話號碼寫的。簡譜的記譜方式是用的阿拉伯數字“12345670”,電話號碼也是用的“1234567890”,所以可以將客戶的電話號碼,用節奏穿起來就成為了旋律。為此,客戶非常滿意,並專門在電台搞了一次“聽旋律,猜號碼”的推廣活動。參加活動的聽眾很活躍,尤其是音樂愛好者,大多數都能猜出電話號碼,這樣,電話號碼也被客群牢牢記住了。
由於彩鈴在不斷重複中覆蓋客群,所以,客群聽到統一彩鈴音樂,就會通過聯想、記憶來識別彩鈴設定者。
彩鈴識別功能將會在彩鈴套用中大行其道,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彩鈴識別功能還會被個人所採用。個人利用彩鈴的識別功能來傳達、傳播、宣傳自己的審美愛好、文化志趣、個人品味,甚至張揚個性。
目前,彩鈴識別功能還未被眾多的彩鈴設定者認識,因此許多低俗、糟踐的彩鈴擁有廣泛的市場。如果一旦彩鈴設定者認識到設定什麼彩鈴可以直接反映出自己的人品、品味、修養、個性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悶騷小帥哥》、《瘋狂美女小秘書》、《在廁所接電話》等作為彩鈴,因為誰也不願意通過彩鈴“先聲奪人”地告訴對方:我是一個騷貨、賤貨、髒貨。
更近一步講,由於彩鈴具有強行覆蓋的規則,所以,那些低俗、糟踐的彩鈴,對客群而言也是一種侮辱。面對這種彩鈴,一些格調高雅的客群會表現出“為什麼給我聽這么低賤的東西,我與你不是同路貨色”的心態,覺得耳朵被“強姦”,心理上受侮辱;還有一種行為規範的人會表現出“呸!原來你是一個傻B,沒文化、沒格調”的態度。
所以,彩鈴設定者,無論企業、機構、組織和個人,一定不要“亂來”。因為彩鈴具有標識作用,他可以直接表現出彩鈴設定者的氣質、品味、修養和個性。

彩鈴公關

什麼是公關?我國約定俗成的理解:公關也就是公關關係。該詞由英文“PubicRelations”翻譯而來的。Pubic這一單詞,在英文中既可以做形容詞,也可以做名詞。它做形容詞的時候可譯為“公共的”、“公開的”等意思;它作名詞可譯為“公眾”。在我們國,普遍習慣翻譯為“公共關係”。
公共關係是一個社會組織運用各種傳播手段,使自己和公眾相互了解、相互適應的一種活動和職能。
由於彩鈴具有公眾傳播的屬性,具有禮儀、宣傳、標識的作用,因此,彩鈴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可作為傳播手段,還可作為讓公眾了解自己,並搞好公眾關係的工具,賦予彩鈴公關功能,讓彩鈴在公共關係中起到“黏合劑”、“緩衝劑”、“融合劑”的作用。
許多人都知道,黏合劑具有黏度,能夠黏住對象。就像蜘蛛網,上面就有黏合劑作用的黏著力,一旦獵物觸網,就會被這張網牢牢黏住。
對於一個知名企業,其行銷最重要的就是黏住用戶或客戶,不然自己的用戶或客戶跑到競爭對手陣營。黏住一個客戶或用戶,就等於減少了一個競爭,增加一個業績,算起來是一個很合算的買賣。如果將彩鈴設定成對公眾具有“討好賣乖”的品質,把彩鈴做成“蜘蛛網”上的一種黏合力,只要用戶“觸網”,就會被這張網牢牢黏住,那么,這樣的彩鈴公關能力就很強。
實際上,當某個企業、機構從設定彩鈴的那一瞬間開始,用戶或客戶服務的行為也就被包含在彩鈴的選擇上了。彩鈴不是給自己聽的,而是給別人聽的,因此,作為企業、機構的彩鈴行為,本身就具備公眾傳播性質。讓每一個撥打企業或機構電話的人,從彩鈴的款款深情中獲得感動、獲得吸引、獲得稱讚,那肯定會具有極強的黏度。相反,如果一個企業、機構設定的彩鈴讓人一聽就心煩,就等於把客戶或用戶趕跑。我就聽一個朋友開玩笑地跟我講過:我一打通那個美容院的電話就傳出來“妹妹你坐船(床)頭,哥哥我岸上走,恩恩愛愛縴繩盪悠悠”,這哪裡是正規美容,分明是在做色情暗示,選另一家吧,免得被騙。
利用彩鈴去黏住或親近用戶或客戶是一種公關,利用彩鈴去安撫或“哄住”(善意的)客戶或用戶也是一種公關。一段具有催眠作用的音樂或配樂人聲,可以讓彩鈴客群心理頓時產生“陶醉”,這時候,客戶或用戶心裡窩著再大的火,其注意力也會被神奇的音樂力量所轉移或抑制,就像拳頭打在繩子上,刀砍進棉花堆里。針對這種情形,彩鈴具有“緩衝”心理作用,用得好,對公關的作用力也極強。
大家都知道,水是最好的融合劑。很多不同成分的物質,放在一起泡水,分子很容易被溶解、聚合。假如我們設定的一段彩鈴,正是客群所期盼的,那么,彩鈴設定者和彩鈴客群就會因彩鈴的共鳴而相處融洽,這就是彩鈴的公關融合功能起作用。這在心理學研究中被稱為“暈輪效應”或“像我效應”。
彩鈴的公關功能,就是通過其所具有的“黏著力”、“緩衝力”、“融合力”來釋放其獨特的作用的。

彩鈴娛樂

彩鈴具備娛樂功能,這是眾所周知的。
基於現代數字通信技術與現代數字音樂技術的支撐和現代生活理念的需求支撐,彩鈴從傳統的回鈴音和振鈴音只能“表達”的功能中脫穎而出,走向豐富的“表現”世界。換句話講:彩鈴也成為了聽覺藝術的表現領域。現代音樂傳播也因彩玲的出現而拓展了新的媒體和路徑。作為音樂人,也可將彩鈴作為藝術思想和審美創造的舞台,表達並表現自己,作為客群,也可將彩鈴作為攫取音樂欣賞的園地和途徑,這樣,彩鈴也就天然地被賦予了娛樂功能,成為一個具有大眾化審美特徵的媒介。
多年前,我從藝術的發展史角度,將藝術進行潛藝術、準藝術、純藝術和泛藝術四大類的劃分。把宗教藝術看成是潛藝術,將文學、電影、繪畫等看成是準藝術,將音樂看成是純藝術,將廣告看成是泛藝術。
我將彩鈴歸於泛藝術。所謂泛藝術的定義,就是指用審美手段達到非審美目的。就好像現在流行許多“軟”廣告,把廣告色彩掩藏起來,用娛樂色彩進行厚厚的包裝。彩鈴也是這樣,其中各種各樣的笑話段子、無厘頭情節、配樂詩朗誦、音樂等看起來與其他娛樂產品沒什麼兩樣,甚至就是某娛樂產品的拷貝或“截肢”,但它始終不能成為純粹娛樂工具和媒介,它始終還是為了“回鈴”或“振鈴”。
但正是由於彩鈴允許各種娛樂色彩的包裝,當然就具備併兼容娛樂功能,娛樂功能是彩鈴區別於傳統回鈴音和鈴聲的重要標誌,換個角度理解,正式彩鈴的娛樂色彩,才讓彩鈴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有限的)。
如此說來,是不是就意味著可直接把彩鈴看成是娛樂媒介或純粹的審美載體呢?回答是“No”。因為彩鈴受制於它的實用性本質以及相應的套用環境制約,它永遠都只能是泛藝術的東東,難以逾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