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萬峰

韓萬峰

韓萬峰,1969年7月出生,河南偃師市高龍鎮人,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代表作有《那山 那人 那狗》《爾瑪的婚禮》。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作品,工作照,導演闡述,報刊報導,

個人簡介

姓名:韓萬峰
性別:男
年齡:1969年7月
籍貫:河南洛陽(偃師)
職業:導演 編劇
星座:巨蟹座
血型:B型
專業:電影美學(北京電影學院)
愛好:看電影
運動:喜歡飛碟運動
幸運數:五
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作品

電影作品:
1998年 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 文學編輯
(該片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
2004年 電影《九天半》 編劇 導演
(該片受邀香港電影節、上海電影節參展作品)
2005年 電影《鄉村生活》 編劇 導演
(該片獲國家優秀農村電影獎勵及政府採購)
2005年 電影《哨所外的風景》編劇 導演
(該片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優秀現實主義電影)
2006年 黎族電影《青檳榔之味》 編劇 導演
(該片入圍印度浦那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7年 羌族電影《爾瑪的婚禮》 編劇 導演
(該片入圍3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好萊塢(中國)電影節、法國巴黎(中國)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
2007年 電影《豫菜皇后》 編劇 導演
(該片被國家電影局確立為少數民族譯製片,優秀國產電影推薦影片)
2009年 侗族電影《我們的嗓嘠》 編劇 導演
(2011年美國洛杉磯家庭國際電影節獲最佳音樂獎)
2010年電影《胡辣湯》 編劇 導演
(北京北京放映入圍作品)
2010年苗族電影《鍬里奏鳴曲》 導演 編劇
(北京放映入圍作品)
2011年羌族電影《雲上的人家》
2011年電影《少林功夫之達摩劍》

工作照

韓萬峰
韓萬峰
韓萬峰
韓萬峰

導演闡述

一首傷感的輓歌
導演 韓萬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談論文化多樣性,似乎有不懂時世且讓人產生矯情之嫌。然而,我們要面對的這部名叫《青檳榔之味》的電影,正是一部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出發,來闡述我們對少數民族文化(黎族文化)即將在全球文化視野里消失的憂慮和思考。
作為一部電影,其自身的能量是無法去阻擋文化全球化的腳步。就連我們電影人,也不免會對今天的電影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產生質疑。可是,當我們拋棄電影,去尋找另一種媒介發出我們的聲音時,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聲音並不響亮,反而顯得是如此的蒼白和無力。用電影表達雖不是最完美的方法,卻依舊讓我們的感覺酣暢淋漓、遊刃有餘。感謝電影,給了我們話語的權利,感謝電影,讓我們繼續和生活對話下去。
對於為何要選擇一部少數民族(黎族)題材的電影,答案自然有許多種,而我們這部電影要表述的是在全球化語境下,對少數民族(黎族)文化目前現狀以及生存的思考。當一個和我們朝夕相處了幾千年的民族,在歷經了人類發展史上所有自然的和人為的無數災難之後,在迎來了全人類文明盛典的今天,他們卻正在從我們的視野里消失。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是熟視目睹還是去挽留他們!這需要我們做出選擇。雖然在強大的人類文明進程前面,也許我們無能為力,但至少我們還可以為他們唱一曲輓歌!即便這首輓歌使人產生傷感。
鑒於此便有了電影《青檳榔之味》的誕生。
電影《青檳榔之味》講述了當下一個普通黎族家庭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他們如何面對外來文明與本民族文明的衝撞,以及他們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雖然故事絕非盪氣迴腸,但綠色的檳榔樹下,依然萌動著黎族一家人對生活的夢想和希望。
對於本片的闡述,我想從人物、風格、表演等方面來展開。
人物
立春:少女立春無疑是此片的女主角,她一開始便以17歲少女的純真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為之一動。立春和所有的少女一樣,在愛情萌芽,內心欲望開始蠢動時,她愛上了自己的姐夫。雖然立春把對姐夫王清林的暗戀掩藏在內心深處,猶如青澀的檳榔,澀澀地蟄痛著生命。片中立春自始至終保持著少女獨特的懵懂,無論是初始的暗戀,還是對校外世界的嚮往,立春表現出的都在“澀”字上。本片取名《青檳榔之味》也正是借青檳榔的“澀”來寓意一個黎族少女對純真愛情的嚮往。
同時立春還具有文化上的符號意義,立春的角色不僅承載著黎族人美麗善良的形象,她還是傳播黎族文化的忠實支持者;表現在她自覺地抵制西方文化(英語)對黎族文化的入侵。她消極學習英語,直接挑戰英語老師,立春似乎都在完成為黎族人代言角色。然而立春在片中無疑又是悲劇,她對王清林的暗戀純真美麗,但最終她還是失去了愛。於是當立春扔掉那片觸動她初戀的愛情鑰匙時,立春的身份已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她不再單純是黎族美麗的化身,她幾乎在瞬間完成了自己由夢想到現實的過度。當立春走出黎寨,走進了深圳世界之窗之時,也預示黎族文化不可避免地終極命運,走進博物館,將自己演變成博物館文化,供後人瞻仰和研究。如果說以後立春站在世界之窗的舞台上載歌載舞,或許能讓人看到黎族人的形象,那也僅做為鮮活的民族標本而存在,等待他們的只剩下被商業利用的價值。
王清林:在本片中,王清林是一名國小老師,工作上兢兢業業,深受師生尊重。他是立秋的丈夫,卻因感情不合離了婚。立春喜歡他,而王清林似乎有意在躲避這份感情。當立秋懷了別人的孩子回來找他時,他沒有拒絕立秋而是黯然接受了她。他甚至因自己沒有生育能力對立秋倍感愧疚。
表面上王清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黎族老師,其實王清林也是一個具有雙重文化符號的人。他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新一代黎族知識分子,他以知識分子的敏感,警覺到黎族文化的危機意識;他不停地奔波,試圖說服放棄學習黎話的大人和孩子。他知道一旦連自己的母語都斷層時,那將意味著黎族從地球上消失的日子不遠了。所以他極力想去阻擋這一天的到來,他樸素地認為只要後人一代一代在傳承黎語,黎族就不會消失。然而,實事是殘酷的,跟王清林學黎語的孩子還是一天天減少。特別是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時,處在遙遠偏僻的黎寨也未能倖免遇難。王清林弱小的身軀是否能經得起這場風雨,他的所作所為是否是背水一戰呢!
我們沒有明確做出答案,立秋和湖南人小謝的孩子出生了,王清林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黎生。
黎生寓意著黎族人從此開始重新獲得生命的意義。我們猜想這也許是王清林的意思。
奶奶:說實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奶奶這個角色,奶奶不僅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她做為一個傳統黎族人的代表,在見證了黎族從繁榮到衰退的過程後,奶奶一言不發,她平靜地猶如一潭湖水,先知著生與死這個人生重大的命題。
其實奶奶的死預示著黎族文化的衰敗,棺材就是這一特徵的象徵。之所以本片沒有寫到奶奶的死,不是故事不需要,也許是出於我個人對黎族文化的一種留戀,不願在此片中看到這種不祥的預兆,所以我以編劇的權利留下了奶奶,讓奶奶和我們繼續下去。
立秋:立秋或許是黎族人的叛逆者,他不滿和王清林的婚姻關係,離了婚,離開生育她的黎寨。隨湖南人小謝來到內地,先是懷上小謝(漢族)的孩子,後又被小謝欺騙,挺著大肚子回到自己的家鄉。
立秋的行為看是有些異常,其實立秋的目的很簡單,她只想向村民證明她是個正常的能懷孕的女人,她恨王清林讓她背了那么多年黑鍋。當她滿足了一個女人最起碼的虛榮後,她突然出現在王清林面前。
至於王清林為什麼接受了曾背叛過自己的立秋,並包容了那個留著其他民族血液的混血兒黎生,也許有人會提出質疑。其實我也沒有很好的回答,我想這也許是黎族人民的一種博大寬容的愛吧!我只能這樣理解。
立春父母:立春奶奶如果代表著最傳統的一代黎族人的話,立春父母就是處在本民族與漢民族交織下成長起來的另一代黎族人。他們接受著兩種教育,會說黎話和國語,他們很現實,追求富裕生活是他們最大的願望。所以,當立秋跟湖南人小謝出走內地後,父親表示出了自己的憤怒,然而,當立秋通過檳榔讓父親賺到了錢後,父親很快便原諒了她。母親甚至讓立春向姐姐學習。
從而不難看出,黎族人出現變異,文化上開始衰退,正是從立秋父母這一代開始。究其原因,對物質的訴求是其中的核心。
本片中還有其他人物,如小麗、英語老師、小謝等。雖然他們處在不同的位置,維持著故事敘事的關係,然而他們一樣都成為加速黎族文化走向衰落的標誌。
風格
關於此片用什麼樣的風格完成和怎么完成此片的風格,我想這是兩個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問題。
每一部電影都只能有一種風格,這種風格具有唯一性。那么電影《青檳榔之味》風格的唯一性是什麼呢?
也許我有自己的思維慣式,我對我執導的每部電影作品,如果要確定風格時,我都會去尋找一種視點。即是誰在講述這個故事,是導演還是劇中人?是全知還是未知?
分析本片我們不難看出,本故事的視點其實是一個多重視點,表面上以立春暗戀姐夫王清林為主線,實際是以黎族一個普通家庭的切面為平台,橫向展示了當下黎族幾代人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
所以,決定本片的風格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多視點的結構。
多視點結構主要特徵就是要求真實自然,拒絕人為雕琢;允許放大生活,但拒絕干預生活;捕捉自然之美,拒絕偽唯美。
讓生活流淌在故事之中,這應該是我們電影《青檳榔之味》的標誌性語言。
風格確定了,重要是要我們怎么去體現。這就是關於風格的第二個問題,怎么完成此片的風格!
攝影:把我們隱藏起來,讓攝影機走進立春家,冷靜地和每個人交談,發現他們藏在深處不易覺察到的細節!
放大生活,體驗生活及生活以外的世界。
錄音:黎寨的一天從清晨開始時,就與眾不同,別放過你耳邊的任何聲音。
我聽說黎族的樹都會說話。
美術:青檳榔的顏色拒絕任何企圖對它的污染。青檳榔的味道就是“澀澀”的味道,理解這個澀字就明白了一切。
化妝:儘量觀察黎族人愛美的特徵,可能和我們的審美有某些區別。
服裝:黎族人和我們唯一不同,就是他們還有一套民族服裝。
道具:民族的,現代的,原始的,時尚的,既有最古老的迎親儀式,也有最流行的迪廳慢吧,豐富多樣,選擇空間很大,尊重生活,千萬別張冠李戴,鬧出民族笑料。
燈光:夜景不少,調子以暖色為主,注意寫意和寫實的結合,協助攝影完成對本片風格的確立。
表演
我們此次的演員大部分都是非職業演員,在表演上儘量引導演員自己演自己,別讓他們脫離自己,摸不著北。
語言上,以海南國語為主調,別去咬文嚼字學內地國語,以免不倫不類。
黎語的使用,是本片的一特色,所以一定講究準確,千萬別濫竽充數。
演員之間要相互交流,儘快熟悉角色,進入劇情中。
各部門都要幫助演員,使他們早日完成角色的塑造。
總之,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電影,也是我們有所企圖的電影。我想若干年後我們會為我們今天的選擇而慶幸,因為我們為黎族的歷史留下了一點影像紀錄,一點黎語對白,一點即將消失的事――――
然而,我知道當我們真的要去做這件事時,是需要勇氣的!
電影《青檳榔之味》海報
韓萬峰
韓萬峰
海報之二

報刊報導

少數民族電影創作大有可為
時間:2010年06月02日 來源:文藝報 作者:鄭瑩瑩
我國的少數民族電影,是國內影壇較少涉及的一個領域。但在最近,少數民族電影卻出現了一種值得關注的創作態勢。在繼第一部羌族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片《爾瑪的婚禮》在第11屆國際電影節特映之後,第一部純侗語電影《我們的嗓嘎》也已經公映。此外,第一部苗族原生態電影《鍬里奏鳴曲》、第一部用純土家語拍攝的土家族原生態電影《梯瑪之子》也正在拍攝中。這些影片都以獨特的創意、鮮活的少數民族風情,顯現了歷史與現實的別樣光彩。而其在民族文化及民族學層面上的深遠意義,更是讓人們滿懷期待。
《爾瑪的婚禮》,這部反映當代羌族生活的故事片,不僅以羌語拍攝,以羌族演員為主角,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演員,都是普普通通的羌族民眾。影片展示了西藏高原東部的壯美風光,那裡是羌族的聚居地,同時還展示了羌族神秘的釋比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影片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生活在大山裡的美麗的羌族姑娘爾瑪,在18歲那年和鎮上裁縫多巴訂了婚。多巴的父母經常去爾瑪家催婚,希望爾瑪能早點嫁到他家。當爾瑪的父母徵求爾瑪意見的時候,爾瑪卻總是推辭。原來爾瑪愛上了在鎮國小教英語的漢族老師劉大川。劉大川的姑姑是縣教育局副局長,自然有很多追求者。可是大川偏偏喜歡羌族少女爾瑪。爾瑪的父母尊重爾瑪的選擇,兩家人見面後。商定當年十月一日舉行婚禮。大川的姑姑見了爾瑪後也非常滿意,許諾說等大川和爾瑪結婚後,要把爾瑪安排到縣裡國小當一名音樂老師,並且還要在縣城為他倆舉行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就在婚事臨近時,爾瑪父母提出讓爾瑪按羌族的風俗舉辦婚禮,為此爾瑪和大川有了分歧,大川很為難。當然,經過雙方的磨合,一場隆重而漂亮的羌族婚禮終於舉行了。
這部影片的巧妙之處,在於通過一個羌族少女在即將舉行婚禮時所面臨的困惑和矛盾,將藝術的視角投射到國際上廣為關注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這一領域。更讓影片出彩的是,它以紀實的手法大量展示了羌族的服飾、語言、樂器、舞蹈、飲食、勞動和婚俗。以至在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爾瑪的婚禮》作為特映影片放映的時候,不少觀眾都為羌族的美而驚艷,影片中的山水和人都成了亮麗的風景。據說,在這部電影放映完畢後,全場觀眾給予了長達數分鐘的掌聲。此後,這部電影還走出國門,作為惟一一部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參加了洛杉磯國際電影節。
值得一提的是,《爾瑪的婚禮》的外景地正是5·12汶川大地震的核心區域。影片在拍攝中,無意中用膠片記錄了汶川、理縣、茂縣一帶的羌寨,為觀眾留下了不可複製的歷史記憶。尤其是爾瑪一家生活的羌寨,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位於岷江上游雜古腦河畔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是當今世界上惟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其獨具建築魅力的碉樓,代表著古代羌族人民的建築文化和建築智慧,被專家稱之為神秘的“東方古堡”。影片拍攝時,這個原始羌族村寨只有98戶人家,仍然保持著古樸自然的生活,給人一種原始、質樸、醇厚的美。這裡青山峻朗,流水清澈、樹木蔥蘢、野花繁茂,碉樓青山相映,羌族人民就在藍天白雲間自由自在地勞作。然而,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對這裡的羌族文化產生了致命的打擊。一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羌族古代聚集地,幾乎在瞬間就被毀滅了,高原群山中的美麗風光也遭到了極大破壞。而恰恰是因了這部影片,震前的自然風貌被完整保存,因而這部片子的價值可以說是彌足珍貴。
《爾瑪的婚禮》還有一個看點,就是被譽為羌族“三朵金花”的幾位美麗姑娘——網路金花爾瑪依娜、民族金花沙朗、企業金花龍小瓊。這三人同時在該片中亮相,很吸引觀眾的眼球。尤其是網路紅人爾瑪依娜。這位被網友發現的羌族女孩,曾經讓數十萬網友為之痴迷。她的純天然、原生態的美,不僅贏得了網友的掌聲,還被大家稱為“天仙妹妹”。她最終走出了深山,登台做客各大綜藝節目,代言了許多商業品牌,成為一顆影視圈的新星。如今,爾瑪依娜已經主演了《香巴拉信使》《回家》《絕密1950》等影視劇,在《爾瑪的婚禮》中她出演的女主角爾瑪,以清新自然的表演獲得了大家的好評。
與用清新洗鍊的鏡頭語言、定格桃坪羌寨清麗脫俗的自然風光、講述完整的愛情故事不同,純侗語電影《我們的嗓嘎》,則是一種散文式敘事方式的影片。在這部侗語影片中,導演有意不講究電影的內在完整性和邏輯性,完全真實地展現了侗鄉原生態的生活。而且,這種表達方式和影片要表現的內涵完全融為一體,觀眾好像親自來到了侗鄉,和這裡的山水融到一起。
《我們的嗓嘎》由國家民委立項,由瀟湘電影製片廠和湖南省通道縣聯合拍攝。這也是中國首部描寫侗家人生活的影片,同樣由侗家人自己演自己,用侗語對白,配以中英文字幕翻譯。影片以通道為背景,以侗族地區國小三年級的侗民族音樂教育教學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我國經濟大潮下的今天,湘黔桂邊界一家侗族人的生活。他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煩惱,特別幾代人在對待學習侗歌的態度上,表現出了不同的認識和結果,讓人們重新思考了侗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問題。
今年年初,當《我們的嗓嘎》公映的時候,專家對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因為作為一部電影,其價值不一定在商業上。這部影片在市場化的潮流中,能夠通過多種手法,反映出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工作的現狀和成果,展示了侗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以及和諧的人文社會關係,非常難能可貴。這使我們不得不對其導演韓萬峰肅然起敬。正是這位青年導演,以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多方深入少數民族的生活區域,表現了原生態的侗族文化,讓侗族傳統文化在電影藝術門類里首次全景式亮相。
韓萬峰同時也是《爾瑪的婚禮》的導演。而在這兩部羌族和侗族影片之後,他又開始導演另外兩部少數民族原生態電影,一部是苗族原生態電影《鍬里奏鳴曲》,剛剛在今年5月28日開機。另一部就是即將於今年10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拍攝的《梯瑪之子》。《鍬里奏鳴曲》同樣是全國首部苗語原生態影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它將以獨特的視角、新穎的故事和迥異的風格,展現出靖州苗族同胞如何在優美清新的自然環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何模仿鳥鳴、蟬唱、流水、林濤等大自然的“和聲”,描繪他們在生產勞動、狩獵中發出的音律。苗族也是一個古老民族,保持著燦爛古樸的民族文化。其民族的傳統節日如苗年、拉鼓節、蘆笙節等,都隆重熱烈又風情萬種。尤其在苗年的時候,人們除祭祖、飲宴、吃“過地餐”,然後祭龍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熱鬧非凡。這部苗族影片將通過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民族文化,幫助苗族走向世界,也讓世界更多地了解苗族。此外,韓萬峰正在著手拍的土家族原生態影片,也已經開始遴選演員。當然照樣是遵循採用土家話、土家演員、宣揚土家文化的思路。
韓萬峰的理想,就是儘可能多的把中國少數民族的生活都拍成影片,一個民族一個,儘量用電影語言把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逐一表現。這個工作非常艱巨,也非常辛苦,但他說,他看到了在《我們的嗓嘎》公映的時候,那些影片中出現的侗家人的興奮表情,以及他們眼眶中止不住的、激動的淚水。這就足夠了,就足以支撐他在這條路上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應該說,經過歲月的磨鍊和現代文明的洗禮,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有的豐富了,有的卻在不斷地流失。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所具有的原創性和不可再生性將進一步顯現。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中蘊涵著奇珍異寶,這是電影工作者采之不盡的富礦。人類特殊的文化遺產具有特殊的內在規定,如傳承性、社會性、無形性、多元性、活態性等,都根植於人所在的時空、周邊環境和社會活動中。對於這些文化遺產的記錄、宣傳、保護與傳承,電影工作者是大有可為的。在這一點上,韓萬峰先行了一步。他用電影的樣式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做出了努力,其實,這正是每一個文化工作者需要做的事情。
電影《我們的嗓嘎》海報
韓萬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