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全景紀實:血戰

韓戰歷時三年零一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上發生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如果把那場戰爭比作一次大雪崩,那么當時葬身雪崩的一隊人馬依然被深埋。 本書的文字就是刨開冰雪、抬出蒙難者遺體的過程——它將通過眾多倖存者之口,講述韓戰爆發的第一年冬天,在東部戰線,志願軍第九兵團和美軍第十軍之間發生的那場被美韓稱為“鹹鏡南道戰役”,而我軍稱為“長津湖之戰”的激戰。它並非一部戰史,而是戰爭中人的生存和毀滅的故事,是倖存者的戰爭回憶。

基本介紹

  • 書名:韓戰全景紀實:血戰
  • 出版社:白山出版社
  • 頁數:251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葉雨蒙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90644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任何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沒有精神上的復興是不可能的。而韓戰,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強大提供了這樣的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這場戰爭讓我們失去了三十萬勇敢的戰士,卻讓全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脊樑,數百年的屈辱歷史就此劃上了句號。中國今天能夠在世界上站立著,是因為黃繼光、邱少雲等人站立著,是因為中國當年在上甘嶺上站立著。
是那些在朝鮮戰場上殊死而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改變了中國的地位;是那些浴血拚殺的志願軍戰士,改變了中國人的面孔。他們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有恩,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他們所獲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評判。
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願軍將士,是中國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價值的中國人。
中國人感謝為恢復國家和人的尊嚴而燃燒的志願軍將士們。
韓戰全景紀實系列,詳盡地介紹了韓戰爆發及結束的全過程,其中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書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對話都有史實依據。既是一部資料豐富的紀實文學,也是一部新奇多彩的創作小說,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和極強的可讀性。
紀念韓戰勝利六十周年
著名韓戰作家葉雨蒙經典巨著
中國圖書金鑰匙獎獲獎者作品

作者簡介

葉雨蒙,原名宋國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著名的韓戰作家。1968年下鄉插隊,1970年參軍後歷任文書、新聞幹事、宣傳股長等職,1978年起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文學編輯和編導,1983年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進修結業,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曾任《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女教官的報告》等故事影片的責任編輯,曾創作發表電影劇本《紅酸棗》《人?鬼?情》(與他人合作,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亦有《警官與女囚》《太陽兒女》等電視劇搬上螢屏。其創作的《黑雪》《漢江血》《黑雨》《血雨》等韓戰系列作品被譽為“全面描寫韓戰的經典之作”,其中前三部曾榮獲全國第六屆圖書金鑰匙二等獎,並被翻譯為韓、日等國文字。

圖書目錄

中美兩國精銳部隊對碰的主戰場
扭轉朝鮮半島戰場局勢的勝負手
第一章從此,“解放台灣”便從一種實際軍事準備,變為—個政治目標而遙遙無期
第二章有的戰士扔了大蓋帽卻沒有領到棉帽,光著頭過了鴨綠江
第三章隊伍並不雄壯威風:沒有飄揚的軍旗,軍號也不嘹亮
第四章在他的耳朵沒有被凍掉以前,聽到了一個美國女兵的說話聲
第五章從此,那九個戰友再無音訊,像雲霧一樣從人間蒸發
第六章像這樣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建制團的戰例,以後再沒有發生過
第七章他體內最後的熱量隨著彈傷流血耗盡,一下子僵立在積雪中
第八章師政委流著淚說:沒有攔住突圍的敵人,責任不在部隊
第九章隨著楊根思拉響炸藥包的轟天巨響,誕生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位特級戰鬥英雄
第十章命運的天平從一開始就不向他們傾斜,讓他們扮演了遲來的角色
第十一章風雪路上,一場悲壯無比的追擊阻截之戰
第十二章在長江邊上鳧水那樣愜意的事情,從此只能出現在夢中
後記

後記

後記
寫罷這幾部書,憂慮似濃霧,瀰漫在心頭。
六十多年來,在東亞地區埋著兩個火藥桶:一個是台灣問題,一個是朝鮮半島的南北方對峙。而這兩個火藥桶從一開始就是有關聯的。正是由於韓戰的爆發,美軍介入,並將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止大陸以武力解放台灣,才使台灣問題的解決一直拖延到今天。不用諱言,也正是由於中國軍隊出兵朝鮮,才使美方未能吞掉北韓,最終以“三八線”一帶劃界停戰。
可以說,和台灣問題一樣,朝鮮問題還會不斷成為國際社會注目焦點。
我曾接到韓國一家電視台聯繫採訪的電話,內容也是關於韓戰。這表明,六十多年前那一場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戰爭,仍然不斷受到關注。因為,從理論上說,一九五三年朝鮮停戰時的軍事分界線仍然不是南北兩方的正式邊界,停戰協定與結束戰爭狀態的和平協定並不能畫等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寫韓戰,讓今人借鑑過往的戰爭經驗,盡力避免戰爭,總會有一點作用的。這也是我的寫作初衷。更何況,當年中國軍隊入朝參戰,十一萬餘人陣亡,無論今天國際關係如何變化,無論今人對當年的抗美援朝有任何評價,那一代“最可愛的人”總歸是為國捐軀,對此,我們不應忘記。我想,這恐怕就是整整幾代人之所以懷有“抗美援朝”情結,而始終對韓戰題材作品不減閱讀興趣的緣由吧!
我是從一九八七年開始蒐集材料,介入韓戰題材的寫作的。從一九八九年一月出版《黑雪》引起各界讀者廣泛關注之後,又陸續寫作出版了《漢江血》《黑雨》《血雨》《苦夏》《血戰》(又名《東線祭殤》),一共六部書,耗去了我十七年光陰,使我從寫作之初一個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首屆畢業班的青年學員,變為一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不過,聊以自慰的是,這一系列韓戰題材作品的完成,可以為我幾十年的軍旅生涯留一個很有意義的紀念,使我可以不枉為曾經是“萬歲軍”中的一名戰士。
這六部書,從內容上,將韓戰的各個重要階段和重要戰役都囊括其中。從寫作手法上也不盡相同:《黑雪》《漢江血》屬於紀實小說,《苦夏》則是純粹的長篇小說,而《黑雨》《血雨》和《血戰》則屬於嚴格意義上的紀實報告文學。又由於我長期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擔任影片的文學編輯和電視編導工作,我的寫作基本屬於業餘性質,各種條件限制,遭遇困難較多,所以,六部書才斷斷續續拖了漫長的十七年時間。近幾年,我又對這六部書進行了認真修訂,打算以《葉雨蒙韓戰文集》的形式出版。在此文集出版之際,我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曾經對我有過幫助的出版社編輯。讓我記住的名字是:作家出版社的朱珩青、那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田珍穎,經濟日報出版社的初志英,濟南出版社的楊劍鳴,文化藝術出版社的蔡志翔、董瑞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張俊南,等等。還有一些為我這些書做過發行推廣的朋友:王廣民、霍繼新、李安林、宋曉春、張莉、曹榮等人。其中,正值盛年的李安林和宋曉春二位已經辭世,令人不勝唏噓!此外,還有將我的書譯成日、韓文字出版的朱建榮、山崎一子、永野慎一郎、金澤等諸位,我也要向他們道一聲謝謝。
更應該提到的是不少對我的採訪提供過重要幫助的人,比如:回殿傑、李榮耀、王道平、高化民、姚旭、白振武、丁甘如、王少峰、張伯安、苗長水、孫柏林等。這些人有的是我在老部隊的上級,有的是我的戰友,也有的是志願軍老首長或是研究韓戰問題的專家。十幾年過去,其中有些人已經作古,如王道平、姚旭、白振武等。我不會忘記他們。因為,沒有這些人的幫助,便不會有我的韓戰系列作品的產生。
一個軍人投身於哪一場戰爭並不由他自己選擇,只要是為國出征作戰而亡而殘,不論是在哪一場戰爭中捐軀,都是不應該被我們忘懷的英雄。
我們也許不需要像日本靖國神社那樣的祭祀之所,因為他們把侵華的戰犯也視為為國捐軀的英靈;我們也許不需要像美國那樣設有“退伍軍人節”,因為他們的退伍軍人中除了反法西斯的二戰老兵,還有參與侵略別國的不義之戰者。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在心中為歷次戰爭中的英靈設一個祭壇,以為陣亡者安魂。而我作為一個作者,便試圖以自己的筆,來祭奠亡靈,來撫慰倖存者那身體上和心靈上的傷痕。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